收藏 分享(赏)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69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假分数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有利于以后进行分数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二、说教法、学法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

2、数或带分数时,先要让学生根据假分数的含义进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出结果,并把用不同方法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认识到每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三、说教学程序(一)谈话回忆,导入新课课前,举出几个假分数,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不能化成整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7,出示几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分数,让学生试着化成整数。学生在解答时可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这几组分数的结果都是整数;二是根据分数的含义,一个分数含有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就是这些分数的结果。从

3、而得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2、教学带分数。课前举出的假分数中,一部分假分数能化成整数,那么另一部分就只能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合起来的分数(即带分数),例如: 可以分成 和 ,写成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3、教学例8。按照上面教学带分数的方法教学,把 化成带分数, 可以分成8个 和3个 ,8个 等于2,再加上 就是 。除了此方法化假分数,还有更方便的方法吗?紧接着提出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假分数的方法,就是 =114= 。通过以上三点的教学得出:用除法可以直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巩固强化,拓展应用。通过完成47页的“练一练”和49页的第

4、14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多样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5、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四、说板书设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例7: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 ) =( ) =( )例8:怎样把 化成带分数? = 114 = 教学反思: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从生活情境中导入,认识带分数;二、探索新知,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化法;三、实践应用,能灵活应用化法解决问题;四、巩固总结。带分数学生有所了解,因此在带分数的认识上花费时间少,从生活场景四个同学分桔子导入,出现带分数,图形结合,认识

5、带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带分数,进而能在数轴上找到带分数相对应的点,把带分数和1比大小,从而能发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方式,它们之间是可以互化的。接下来,就教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这一内容教材先要求学生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通过观察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到结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接着,引出话题: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带分数就是整数与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至此,自然产生“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这样的问题。怎样把7/4化成带分数?。怎样把7/4化成带分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呈多元化趋势。画图。画图的直观理解让好多学生喜爱,教材也

6、介绍了该方法;根据假分数的意义直接推想,因为4个1/4是1,4个1/4是1,7可以分成4和3,所以7/4可以看成1与3/4合成的数,即1又3/4;除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也尝试用除法将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确信是可行的。除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除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而分母不变;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们发现在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三种方法中,除法是一般的方法,也就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方法。整节课环环相扣,条理清楚,但是在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时没有图形结合,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学生们能按照步骤依葫芦画瓢,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方法;练习题虽然有层次感,但是题目多,效果不太好。希望在同伴们的指教和帮助下,能迅速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