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b背诵经典片段。2. 能力目标a培养快速阅读文章及筛选关键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要点领悟作品的结构美和情感美。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四 教学流程教 学 流程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设 计 意图环节一:1出示作者有关情况。识 记 文让 学 生知 人 论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学常识,把 握 文世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借 助 背学常识,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景 把 握了 解 作
2、自清”字“佩弦”。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人 物 情品 的 创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感 的 变作背景,等。19 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 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化。便 于 把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握 文 章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主旨。2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4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 7 月。作者当时 29 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三天之间,300 多人被杀,500 多人被捕,3000 多人失踪。一夜之间, 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一连几天心绪不宁,
3、充满苦涩、悲愤和彷徨。四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 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 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1927 年 9 月 17 日的一封信) “ 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
4、我乐意这么走, 也就没有法子。”(朱自清哪里走1923 年 2 月)朱自清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 命”心怀疑惧,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他 “躲到学术研究中”,躲到大自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环节二: 初 读 课文提出要求,朗读课文。1扫除文字障碍。2理清脉络(行踪、情感)。( 1 ) 在重 要 词语(特别培 养 学生 阅 读现 代 文a圈出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或者地点转移的句子。是 生 字本 的 能b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新词)下力。面 做 上标记。( 2 ) 标出 作 者行 踪 的变 化 的句 子 和情 心 理感
5、受 的句子。环节三: 交流检测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作出总评。(1) 作者的行踪变化: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 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小结: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明线游踪)(2) 作者的情绪变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到了另一小 组 内交 流 成果,差生展 示 本组成果, 优 生 评价 它 组成果。相 互 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
6、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小结: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宁静(暗线情感)环节四: 再 读 课文出示问题,指引阅读。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自 由 朗读,圈出文眼句。分 析 作者 情 感的变化环节五: 展示交流小结文眼:心里颇不宁静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 没有想起采莲的事思想感情: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 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仍是淡淡的哀愁小 组 内交流,选出 优 秀者 进 行展示。相 互 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环节六: 布 置 作业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圈 出 所写景物, 明 确 手法 及 效果培 养 鉴赏 散 文语 言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