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1.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细胞中都有等位基因B. 对相对性状一定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D. 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而来,有时也会发生等位基因的互换【答案】D【解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不含有等位基因,纯合子体内不含等位基因,A错误。一对相对性状也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纯合体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基因,C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D
2、正确。2.2.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B. 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D.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牝鸡司晨”是指下过蛋的母鸡,变成有鲜艳羽毛会鸣啼的公鸡,该现象现代生物学称之为性反转,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A正确。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正确。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说明果
3、蝇的性状与环境有关,可能是温度影响酶活性引起的,C正确。表现型由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D错误。3.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在F2代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A. 前者有基因分离过程,后者没有B. 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C. 前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后者不明显D. 前者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使用【答案】B【解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是先杂交在自交,在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做测交实验验证假设,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
4、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前者和后者都有基因分离过程,A错误;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是伴性遗传,雄性个体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B正确;前者和后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C错误;前者和后者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实质4.4.下列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适用于原核生物,适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B. 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C. 可以适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D. 不可能是用于控制同一种性状的基因之间【答案】C【解析】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不适用于原核生物,A错误。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
5、核遗传,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之间,B错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D错误。5.5.有关某二倍体植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相同C.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没有再次复制,所以不存在染色单体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导致每极都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减数第一次
6、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未发送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此时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导致每极都有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点睛】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理解不清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6.6.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试验若选取烟草花叶病毒为实验材料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B. 该实验中每组先后两次用大肠杆菌培养了噬菌体,培养的目的不同C. 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于亲代,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D. 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答案】B【解析】烟草花叶病
7、毒为植物病毒,不会侵染细菌,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A错误。第一次培养大肠杆菌是给噬菌体作标记,第二次是用含有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以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两次培养的目的不同,B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部分来自亲代,部分为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C错误。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7.7.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合成DNA分子的模板为DNA或RNAB.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RNAC. 碱基含量相同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 在DNA分子中(A+T)/(G+C)的值等于(A+C)/(G+T)的值【答案】A
8、【解析】子代DNA为DNA复制而来,则模板为DNA,若子代DNA为逆转录而来,则模板为RNA,A正确。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是DNA,B错误。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主要是指碱基不同的排列顺序,因此碱基含量相同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C错误。在DNA分子中(A+C)/(G+T)的值为1,而(A+T)/(G+C)的值因DNA不同而不同,D错误。8.8.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A. 苯丙酮尿症 B. 21三体综合征C. 猫叫综合征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答案】A【解析】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基因突变造成的,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9、A正确。21三体综合征属染色体数目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B错误;猫叫综合征属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C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异型的红细胞,D错误。9.9.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解离和压片B. 视野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细胞占多数C. 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D. 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答案】B【解析】解离和压片是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的两个关键步骤,A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大多数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
10、的,因此视野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细胞占少数,B错误、D正确;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C正确。10.10.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不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对该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A. 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B. 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C. 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D. 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答案】D【解析】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为两个物种,A正确。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正确。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
11、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11.11.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杂交得F1,F1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3:1,让F1中的黄色圆粒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 9:3:3:1 B. 3:3:1:1 C. 15:5:3:1 D. 24:8:3:1【答案】C【解析】假设黄色与绿色用A/a表示,圆粒与皱粒用B/b表示,F1中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中黄色圆粒为AaBb,绿色圆粒为aaBb,F1中的黄色圆粒为1/3AaBB、2/3AaBb,其自交,黄色圆粒A_B_为1/33/4+
12、2/39/16=5/8,绿色圆粒aaB_为1/31/4+2/33/16=5/24,黄色皱粒A_bb为2/33/16=1/8,绿色皱粒aabb为2/31/16=1/24,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5:5:3:1,C正确。【点睛】学生对常规自由组合问题解答理解不清常规自由组合问题解答方法(1)利用基因式法解答自由组合遗传题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写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式,如基因式可表示为A_B_、A_bb。根据基因式推出基因型(此方法只适用于亲本和子代表现型已知且显隐性关系已知时)。(2)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规律: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
13、如:9331(31)(31)(AaAa)(BbBb);1111(11)(11)(Aaaa)(Bbbb);3311(31)(11)(AaAa)(Bbbb);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12.12.下列关于探究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B. 艾弗里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均选用了结构简单的生物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D.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设计思路相同【答案】D【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艾弗里
14、实验的实验生物为肺炎双球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实验生物是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两个实验均为结构简单的生物,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而艾弗里是直接分离得到DNA和蛋白质,但DNA的纯度没有达到100%,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C正确。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采用小鼠和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体内转化实验,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对S型菌进行直接分离得到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然后将其分别加入到R型活细菌内,观察后代肺炎双球菌的类型,两者的设计思路不相同,D错误。【点睛】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分析不清1、格里菲思的体内
15、转化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2)过程与结果(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13.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RNA,在人体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所需嘧啶的比例与所需嘌呤的比例是相同的B. 过程和过程都是从同一条链上的相同起点开始的C. 过程中氨基酸
16、的排列顺序是由tRNA的种类决定的D. 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过程表示病毒的RNA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过程DNA表示转录形成病毒的RNA的过程,两个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与嘧啶配对,因此两个过程种所需嘧啶的比例与所需嘌呤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过程和过程形成的是不同的RNA,是从不同的链的不同起点开始的,B错误;过程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的种类决定的,C错误;为RNA配对DNA,为DNA配对DNA,为DNA配对RNA,为RNA配对RNA,碱基的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点睛】过程模板原料碱基互补产物实例DNA复制DNADNADNA的两条链A、
17、T、C、G四种脱氧核苷酸AT TA CG GCDNA绝大多数生物DNA转录DNARNADNA的一条链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AUTA CG GCRNA绝大多数生物翻译RNA多肽mRNA20种氨基酸AU UACGGC多肽所有生物(病毒依赖宿主细胞)RNA复制RNARNARNA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AU UA CG GCRNA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RNA逆转录RNADNARNAA、T、C、G四种脱氧核苷酸AT UACG GCDNA某些致癌病毒、HIV等14.14.某同学在观察果蝇(2n=8)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
18、的A.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B.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C. 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有可能是雄性D. 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种形态,说明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雌性的卵细胞形成过程,则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B正确;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说明此时不可能处于减
19、数第二次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细胞中染色体只有4种形态,而雄果蝇的染色体有5种形态,因此该果蝇不可能是雄果蝇,C错误;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来自于卵巢或精巢,D正确。15.15.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实验1: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 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
20、株基因型相同D. 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分析实验2可知,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且子代雌性性状与母本不同,雄性与父本不同,因此,叶形是伴X遗传,后代的雌性个体,分别从母本获得一个窄叶基因,从父本获得一个阔叶基因,而表现为阔叶,因此阔叶是显性性状,A错误;B分析实验2可知,窄叶阔叶阔叶:窄叶=1:1,叶型在性别之间有差异,说明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分析实验1、2可知,实验1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杂合子,实验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杂合子,相同,C正确;D 实验1亲本基因型为(设基因为A、a):XAXAx XaY ,子代基因型
21、为:XAXa、XAY,子代雌雄都是阔叶,D正确。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16.16.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査,绘出系谱图如下(去世的个体表现型未知),假定图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9,得出此概率需要知道的条件是A. 3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 B. 3的父母中有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C. 3的父母都是携带者 D. 2和3都是携带者【答案】C【解析】据图,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用A/a表示。1为aa,1和2均为Aa,2为1/3AA、2/3Aa,只有3为2/3Aa,才能满足1患该遗传病aa的概率是2/32/31/4=1/9。3的父母均为携带者,A错误。3的父母均携带致病基因,B
22、错误、C正确。2为1/3AA、2/3Aa,3为1/3AA、2/3Aa,可能是携带者,D错误。17.17.关于下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B. 物质1上的任意三个相邻碱基都能编码氨基酸C. 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D. 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答案】A【解析】该过程为翻译过程,需要mRNA、tRNA、rRNA的参与,A正确。物质1为mRNA,从起始密码开始,每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能决定一个氨基酸,B错误。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可以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C错误。AUG为起始密码,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开始
23、合成,D错误。18.18.某男性基因型为YyRr,他有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为C1和C2。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 A1和A2、C1和C2遗传信息相同B. A1和A2、B1和B2遗传信息相同C. A1和B2、A2和B2核DNA数目相同D. 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A正确。
24、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同源染色体分离,B1和B2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B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A1和A2的核DNA数目均是46条,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同源染色体分离,B1和B2的核DNA数目均是46条,因此A1和B2、A2和B2核DNA数目相同,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B1和B2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3条,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C1和C2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3条,D正确。19.19.下列关于密码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具体的氨基酸B. 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编码,能够保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C. 起始密码子一般位于mRNA首端,能够启动基因的转录D.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
25、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了生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答案】C【解析】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的名称,A正确。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编码,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能够保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B正确。起始密码子一般位于mRNA首端,能够启动mRNA的翻译,C错误。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了生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D正确。20.20.关于“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解释错误的是A. 这种现象会出现在所有生物中B. 与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有关C. 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D. 与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答案】A【解析】“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变异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出现
26、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错误。亲本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导致后代不同,B正确。亲本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导致后代不同,C正确。亲本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不同的配子,导致后代不同,D正确。21.2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将糯性与非糯性纯合亲本间行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糯性B. 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纯合子C. 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D. 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答案】C【解析】由于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
27、而非糯性亲本上有同株异花传粉,也有异株间传粉,所以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有糯性,也有非糯性,A错误;糯性亲本上有同株异花传粉,也有异株间传粉,所结籽粒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纯合子的后代都是糯性,杂合子的后代糯性:非糯性=3:1,因此,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C正确;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纯合子的后代都是非糯性,杂合子的后代糯性:非糯性=3:1,因此,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不为3:1,D错误。22.22.假设果蝇种群甲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果蝇种群乙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混合前种群
28、甲、乙中A的基因频率相同B. 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频率不同C. 若混合后果蝇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 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答案】D【解析】1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种群甲、乙的A基因频率分别为 1/4、3/4,A错误。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 1/2,B错误。由于两种群中果蝇的具体数量未知,由题意无法求出两果蝇种群混合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混合后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C错误。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
29、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1/4+1/21/2=50%,D正确。【点睛】学生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理解不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23.23.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0、下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B. 粉红棉S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C. 白色棉与白色棉N表现型相同,因此基因型也相同D. 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全部是粉红色棉【答案】D【解析】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A错误;粉红棉S的出现是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缺失导致的,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由图解可知,白色棉基因型为(BB)与白色棉N(因染色体片段缺失,没有B或者B基因),所以二者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同,C错误;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后代都是粉红棉,产生深红棉的概率是0,D正确。24.2
31、4.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一对夫妇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女儿正常的概率是A. 4/9 B. 2/9 C. 5/9 D. 1/9【答案】A【解析】设致病基因以A表示,则AA、Aa患病,aa正常。则AA+Aa=36%,所以aa=64%,则a的概率为0.8,所以A为0.2。可以算得正常人群中:AA=0.04,Aa=0.32,aa=0.64。已知丈夫正常,所以丈夫为aa。已知妻子患病,则妻子为AA或Aa,因为AA:Aa=0.04:0.32=1:8,所以妻子基因型为:1/9AA,8/9Aa。妻子为AA时,后代一定患病;妻子为Aa时,Aaaa,后代1/2可能正常。他们所生女儿
32、正常的概率是: 8/91/2=4/9,A正确。【点睛】学生对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理解不清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2。(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25.25.将小鼠(2N=40)精子的染色体DNA用32P充分标记,与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33、被标记的细胞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B. 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C. 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D. 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答案】D【解析】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标记了精子和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此时原本的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被标记。在最初的分裂过程中随着分裂被标记的细胞比例有可能不变,即都是1,A错误。被标记的染色体比例在第一次分裂后比例是不变的,B错误。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应有40条染色体是由标记的,C错误。因为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分裂每个
34、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D正确。点睛:对于解答此类习题可以借助画图,但必须先画出DNA的两条链,不能只用一条线代表一个DNA分子,这样无法描述后面的半保留复制。26.26.某植物花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亲本的表现型一定为白色和最红色B.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占1/8或3/8C.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
3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每种表现型各占1/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属于数量遗传,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表现型,比例是1:4:6:4:1。则亲本的表现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A错误。当亲本为AABB和aabb时,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AABB、aabb占1/8,当亲本为A
36、Abb和aaBB时,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AAbb、aaBB、AaBb占3/8,B正确。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所以只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1,D错误。27.2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的基因B. 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性发病情况一定相同C. 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 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也有【答案】B【解析】片段仅位于Y
37、染色体上,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的基因,A正确。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如为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如为显性遗传,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男女性发病情况不相同,B错误。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男性中也有X染色体,所以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也有,D正确。28.2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A.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C.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
38、YD.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丙分别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且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图乙、丁分别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且都有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说明该男孩的XbXb来自母亲,是由于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
39、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异常卵细胞,因此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A正确;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其基因型为XbYY,两条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说明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形成了YY的异常精子,所以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B错误;综上分析,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YY,C错误;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则其父亲可能发生基因突变,XB突变为Xb,且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最终产生了基因型为XbY的精子,D错误。29.29.如图表示某
40、种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B. 图中甲染色体上的碱基数肯定是A=T、G=CC. 图中茎高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在该生物体内,甲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定能全部观察到【答案】B【解析】图中共存在4对基因,但只有3对是等位基因,A错误;图中甲染色体上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而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因此甲染色体上的碱基数肯定是A=T、G=C,B正确;控制茎高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在该生物体内
41、,甲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观察到,D错误。30.30.下列关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捕食者能够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B. 自然选择能够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C.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许多病菌发生了各种抗药性变异,出现了“超级细菌”D.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解析】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因此它可以被捕食者促进种群的发展,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病菌的抗药性变异是不定向的,并不是用抗生素所导致的,C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能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二、
42、非选择题31.31.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2n=6)的某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的名称是_。(2)该图中DNA分子的个数为_个。(3)该生物体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最多有_条。(4)若染色体有基因A,染色体有基因a,则最可能发生了哪种可遗传变异类型?_。【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 6 (3). 12 (4).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要求学生熟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以及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1)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等分裂,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
43、)极体。(2)该图中DNA分子的个数为6个。(3)该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12条。(4)染色体与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而基因A与a为等位基因。所以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32.32.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表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填字母)过程,可以在细胞核中进行的是_(填字母)过程。(2)图中一定含有核糖的物质或结构是_(填数字)。(3)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_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 (1). b、c (2). a、b (3). (4). 28【解
44、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及表达。要求学生熟知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模板、场所、碱基的配对、原料等。(1)图中a为DNA的复制,b为转录,c为翻译。图中代表遗传信息表达的是b、c过程。DNA的复制a和转录b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翻译c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2)图中为DNA,为mRNA,为核糖体,为氨基酸,为tRNA,其中RNA含有核糖,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rRNA含有核糖。(3)该mRNA序列中含有A 1个,U 6个,则DNA序列中T有7个,第三次复制为4个DNA复制为8个DNA,共需要4个DNA的原料,即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7=28个。33.33.如图表示利用某二
45、倍体农作物、两个品种培育、二个新品种的过程,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1)图中获得的育种原理是_。(2)图中获得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3)图中、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中过程的处理对象为_,过程获得的农作物为_倍体。(4)在微生物育种方面,人们利用_育种,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青霉菌。【答案】 (1). 基因重组 (2).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的品种为纯合子 (3). 单倍体幼苗 (4). 四(多) (5). 诱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育种方法。要求学生熟知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优点、缺点及实例。(1)图中获得称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2
46、)图中获得称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的品种为纯合子(3)图中获得称为多倍体育种,、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中过程的处理对象为单倍体幼苗,因为Ab为单倍体,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没有种子。过程获得的农作物为多倍体。(4)青霉素产量很高的青霉菌,来自于诱变育种。34.34.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B1、B2和B3控制,其中B1控制黑色,B2控制灰色,B3控制棕色,B1对B2和B3为显性,基因型B2B3表现为花斑色。请回答:(1)B1、B2和B3源自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2)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有_种,毛色的遗传遵循_定律。(3)若雌雄中均取数量相同的
47、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4)有人在实验中发现,某灰色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后代花斑色:棕色=1:1,最可能的原因是_;为验证此结论,让后代中所有的花斑色与棕色相互交配,若结果为_,则推断正确。【答案】 (1). 不定向性 (2). 6 (3). 基因的分离 (4). 黑色:灰色:花斑色:棕色=5:1:2:1 (5). 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缺失(或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 (6). 灰色:花斑色:棕色=1:1: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尤其是复等位基因
48、的理解。(1)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2)B1控制黑色,B2控制灰色,B3控制棕色,B1对B2和B3为显性,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有32=6种,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若雌雄中均取数量相同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雄性个体中,B1占1/3、B2占1/3、B3占1/3,雌性个体中,B1占1/3、B2占1/3、B3占1/3,黑色个体为B1B1、B1B2、B1B3(1/9+1/9+1/9+1/9+1/9),灰色个体为B2B2(1/9),花斑色个体为B2B3(1/9+1/9),棕色个体为B3B3(1/9),所以后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灰色:花斑色:棕色=
49、5:1:2:1。(4)某灰色雄性个体B2B2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B3B3杂交,后代应该为B2B3,全为花斑色。后代花斑色:棕色=1:1,最可能的原因是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缺失(或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即B20与B3B3杂交,后代为B2B3花斑色和B30棕色。为验证此结论,让后代中所有的花斑色B2B3与棕色B30相互交配,若结果为B2B3花斑色、B3B3棕色、B20灰色、B30棕色,则推断正确。35.35.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果绳易饲养,繁植快,一只雌果蝇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同时果蝇具备许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所以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
50、料。摩尔根就是在研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规律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果蝇的圆眼和棒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A)对棒眼(a)为显性。为确定基因的位置,有人利用多只纯合果蝇进行了两组实验: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这两组实验的杂交方式互为_;如果两组实验的结果_(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_;反之,则位于常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果蝇的直毛和卷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实验室现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未交配过的直毛雌、
51、雄果蝇各一只和卷毛雌、雄果蝇各一只,某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结论。实验步骤:_。结果结论:若_,则直毛为显性;若_,则卷毛为显性。【答案】 (1). 正反交 (2). 不相同 (3). XAXa、XaY (4). 让直毛雌果蝇与卷毛雄果蝇杂交,相同适宜环境下培养,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让卷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杂交,相同适宜环境下培养,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 (5). 后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直毛或雌雄果蝇中直毛:卷毛=1:1(后代中雌果蝇为直毛,雄果蝇为卷毛) (6). 后代中雌果蝇为卷毛,雄果蝇为直毛(后代中雌雄果蝇均为卷毛或雌雄果蝇中直毛:卷毛=
52、1: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围绕实验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会利用分离定律设计相关的杂交实验,以及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1)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这两组实验的杂交方式互为正反交,如果两组实验的结果不相同,说明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实验中棒眼雌果蝇XaXa与圆眼雄果蝇XAY杂交,F1的基因型为XAXa、XaY。(2)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假设直毛、卷毛用B/b表示。可以让直毛雌果蝇与卷毛雄果蝇杂交,相同适宜环境下培养,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若直毛为显性,且亲本中雌果蝇为直毛纯合体,则直毛雌果蝇XBXB与卷毛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直毛XBXb、XBY;若直毛为显性,且亲本中雌果蝇为直毛杂合体,则直毛雌果蝇XBXb与卷毛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雌雄果蝇中直毛(XBXb、XBY):卷毛(XbXb、XbY)=1:1;若卷毛为显性,则直毛雌果蝇XbXb与卷毛雄果蝇XBY杂交,后代中雌果蝇为卷毛XBXb,雄果蝇为直毛XbY。如果选择卷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杂交,也可以根据后代的性状及其比例判断出显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