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充要条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2)能结合多种途径判断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了解概念,通过探究深入理解概念的实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转化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用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掌握“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辨证思想【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判断充要性. 2.教学难点: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和判断充要性.【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式与问题探究式2.教具准备:多媒体【
2、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引入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对于两个语句,p可能是q的充分条件,p也可能是q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 p与q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哪些可能?结合问题情境展开思考利用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讲解 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1、直接用定义判断2、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进行判定3、利用集合的关系判定4、利用双箭头的传递判定(或称图像法)例1、下列各组语句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a0,b0,q:ab0;(2)p: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q:四边形是正方形;(3)p:|x|1,q:1x1;(4)p:ab,q:a2b2.
3、例2、 下列各题中,那些p是q的充要条件(1)p:b0, q:f(x)ax2bxc是偶函数;(2)p:x0,y0,q:xy0;(3)p:ab,q:acbc;(4)p:两直线平行; q:两直线的斜率相等.例3、 例4、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证:dr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课堂检测1、已知p:|x+1|2,q:x25x6,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2、设集合M=x|x2,N=x|x3,那么“xM或xN”是“xMN”的 ( ) A.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不必要 D .不充分不必要3、aR,
4、|a|3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a3 B.|a|2 C.a29 D.0a2学生思考.整理总结归纳练习应用做题归纳总结针对训练通过思考引出本节所学新知通过例题讲解规范答题步骤通过做题灵活应用本节所学知识点环节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p是q的充分条件包括两种可能,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p是q的充要条件;同样,p是q的必要条件也包括两种可能,即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或p是q的充要条件. 2.关于充要条件命题的证明,一般分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其中由条件推出结论就是充分性,由结论推出条件就是必要性. 3.充要条件是一种等价关系,许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就是求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在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时,要“正逆互推,注意特例”.学生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由利于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编码处理,加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为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有效调控打下良好的基础。环节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必做题:P8练习 P12 4-5题2.选做题:P13 3题学生通过作业进行课外反思,通过思考发散作业布置有弹性,避免一刀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