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656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如何教,难题不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一篇特写消息,根据教材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课文的特色,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及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2、品味课文庄重、 含蓄的语言风格。3、体会课文标题的新颖性。然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呢?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复的构思、实践和吸取多方的经验之后,得出这样的体会:用“比较”的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对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和结构进行回顾

2、一遍。其次,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接着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的照片资料,以助学生对 课文的整体感悟。其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这两个问题能概括上述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 完成了。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第二个问题。本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一篇一般性消息,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主要是为了跟课文(特写消息)作比较,让学生从两者中找出主要表达手法上 的区别。接着探讨课文在描写上是如何体现细致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对现实场景的描写 是如何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的。这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 自主分析,老师只需点

3、拨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老师的归纳,学生不仅领会到特写消息 和一般消息的区别,也掌握了特写的表达技巧。以上是课文特色表现之一。课文特色表现之二是含蓄的语言风格。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 己说。课文特色的第三个表现是标题的新颖性。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自己说。另外补充一点,课堂上要强调朗读,对描写精彩的语句,体现含蓄语言风格的语句, 要求学生朗读,根据教学过程,长的齐读,短的个别读,让学生从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过程 中去得到体会。以上两个问题探讨完毕之后,老师做个总结。9最后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做四道练习题。总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引导

4、的角色。以下是本人的课案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学习目标】.复习新闻知识。.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教具使用】1. 香港回归照片资料.2. 课件3. 新闻材料【教学重点】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导语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 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

5、刻。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 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 1997 年 6 月 30日至7 月 1 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一、 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和一个“”即:1、when:何时 2、 where:何地 3、who:何人 4、 what:何事 5、 why:何因 6、how:何果3、消息的特点: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短:消息要求短。快:时效性 活:消

6、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4、消息的结构标题(正标、副标题)2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 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5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 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三、 请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找 学生齐读)1、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板书:1、描写 清新的可

7、视性细致 现实场景的描写 生动的可听性富于动感鲜明的色彩感2、语言含蓄 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 (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格的语句,并且学生齐读)3、标题新颖1、描写细致细致:(举例比较)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细致的程度: (举例比较。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 起。时 40 分:彭定康登上带有

8、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 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 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标题: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 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总结四、积累与巩固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旗帜(q zh)掩映(yan yng)瞩目(zh? m) 展拓(zhan tu)冉冉升

9、起(ran ran)凝重(nng)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2)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3)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 终。 ( )(4) 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年脱离英国的统治, 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

10、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 12 字)。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 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 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 15 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 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2. 学生自己生成问题

11、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2. 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教学重点难点】1. 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2. 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教学方法】1. 运用网络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图片学生更直观、更充分的美感享受)。2. 利用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前准备】抽样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感触比较深的句子进行排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1. 有人说过去的 100 年是血腥的世纪。现在请同学们点击“20 世纪十大天灾”。这是天灾部分,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面对天灾,不论

12、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 们只能一边痛惜天灾所带来的伤痛和损失,一边坦然承受。还有人祸,人祸指人为造成的灾 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约 3 千万人,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 5 千万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30 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 3500 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在日本法西斯横行中国的同时,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 400 万犹太人被严

13、刑拷打,随意杀戮。二次大战后至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战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不下一次大战的死亡人数了。通过刚才的数据能否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预设:人祸远比天灾让人恐慌)明确:20 世纪的种种“人祸”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让人类伤亡惨重、涂炭生灵的, 更多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2. 关于奥斯维辛: 请看网页上的介绍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预设: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等)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大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 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富有良知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血腥的历史,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 能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3. 写作背景:这篇新闻是美

14、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预设: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参观了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三、细部揣摩:(环节一)讨论探究:课前准备:请同学们预习,并找出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或者不理解的细节描写的句子, 每个学生写 35 句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整

15、理出排行榜: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 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 白杨树波娑起舞。”3. 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4. 那个女孩在微笑。在笑什么呢?5.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针对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做在线讨论,将自己对该细节的感悟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发表 议论。并让在座的同学对评论做出一个简单的评议与总结。(环节二)在线思考: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

16、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预设: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有什么?为什么要写下这一篇没有什么新 闻的新闻?明确:记者的使命,使得作者不得不写下该文。作者参观后觉得不应该让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的惨案成为旧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引起世人的警戒。通过文章, 作者希望我们牢记灾难,铭记历史。因为忘记苦难就是新的苦难的开始。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 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教师总结: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

17、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 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 往四、拓展延伸: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 两个角度思考,几人合作试写一段颁奖词?范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 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 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

18、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 篇。五课堂小结: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 400 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意味着 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

19、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在这里,奥斯威辛已 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六作业(二选一):1.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 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 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2. 看了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 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两篇新闻后,请课外自己再补充材料,谈谈对此的看法。七教学设想:以组织讨论该新闻稿当中的细节描写为课堂重点,问题设置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附板书设计:重现新闻的事实真相:参观奥斯维辛的经过与感受 细节描写对法西斯的愤懑,控诉传达作者的情感对生命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