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组成成分除水分外,90%是血红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B. 红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器退化有利于氧气运输C. 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可能导致红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常D. 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其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体积比白细胞小,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没有细胞核。红细胞呈红色,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多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
2、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并且能够运输部分二氧化碳。【详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A正确;B、红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退化更加有利于氧气的运输,B正确;C、血红蛋白结构改变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常,如人体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就是血红蛋白结构改变引起的,C正确;D、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D。2. 科学家发现T细胞表面的 CTLA-4蛋白在识别肿瘤目标并接受启动信号时,使T细胞活性降低,起到免疫刹车作用,从而减弱对癌细胞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个体中的癌细胞与正常
3、细胞的核基因是不同的B. 合成与运输 CTLA-4 蛋白体现细胞内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C. 可通过注射 CTLA一4 抗体的方式使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控D. 癌细胞被攻击清除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 T 细胞,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体现了细胞器的协调配合。2、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4、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详解】A、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所以同一个体中的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核基因是不同的,A正确;B、CTLA-4蛋白位于细胞膜表面,其合成与
4、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协作,体现了细胞内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B正确;C、注射CTLA-4 抗体和CTLA-4蛋白结合,使免疫刹车终止,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攻击,而不是使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控,C错误;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清除癌细胞,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利,D正确。故选C3. 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了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起培育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RNA聚合酶能识
5、别DNA模板上的起始密码子并与之结B. 肝素与RNA聚合酶结合后能破坏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并使之失去活性C. 对照组应加入不含蛋白S的缓冲液,实验组加入肝素后基本没有新的mRNA合成D. 曲线反映的是DNA转录的过程,蛋白S能解除肝素抑制转录的作用【答案】A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详解】A、RNA聚合酶能识别DNA模板上特定的位点即启动子,并与之结合,催化RNA的合成,A错误;B、肝素与
6、RNA聚合酶结合后能改变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但不会使之失去活性,B错误;C、由于肝素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使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所以加入肝素后mRNA的合成受到抑制,因而没有新的mRNA合成,C正确;D、根据两曲线的比较可知,加入蛋白S的实验组产物中放射性明显增多,说明蛋白S能解除肝素对转录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AB。4.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B
7、.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C. Tuba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而InIC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D. 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菌无内质网,InIC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不是分泌蛋白,无需内质网的加工,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详解】A、李斯特氏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A错误;B、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
8、体,B正确;C、Tuba蛋白是人体细胞中的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而InIC蛋白是细菌的蛋白质,细菌没有内质网,C错误;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5.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 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给丙个体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B. 乙个体胰岛 B 细胞的葡萄糖受体可能被抗体破坏C. bc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D
9、.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答案】A【解析】【分析】甲的胰岛功能正常,所以其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乙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的受体,从而导致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而尽管注射胰岛素也不能发挥作用。在运动的初期,由于机体需能激增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迅速增加,由于机体血糖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大于产生速率,从而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在机体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机体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量会增加,其作用使血糖产生速率加快,最终达到血糖的动态平衡。【详解】A、丙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表明能分泌出正常的胰岛素出来,
10、但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而尽管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A错误;B、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其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受体可能被抗体破坏,B正确;C、人体血糖浓度一般维持相对稳定,当人运动时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从而bc段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D、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反馈调节机制,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使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明显增加,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D正确。故选A。6.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NO,NO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
11、,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 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O 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 ATPB. 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C. cGMP 生成量随 NO 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D. NO 与鸟苷酸环化酶的 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反应速率与酶量、底物的量、温度、pH等都有关。【详解】A、一氧化氮是气体小分子,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A正确;B、硝酸甘油在人体内转化成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
12、结合,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B正确;C、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的Fe2+有限,cGMP生成量不会随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C错误;D、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该酶活性增强,D正确。故选C。7.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诱虫器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B. 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不含葡萄糖C. 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结果D. 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实验观察时,大多数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数目改变【答
13、案】D【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用于鉴定还原糖的。2、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小动物具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详解】A、采集土壤小动物的诱虫器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A错误;B、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不含还原糖,B错误;C、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蔗糖无论分不分解都和碘液没有反应,故不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结果,C错误;D、由于细胞大多数处于间期,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且细胞已经被杀死,故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实验观察时,大多数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结果及过程,D正确。故选D。8. 植物叶片脱落过程
14、中,叶片中低浓度生长素提高了叶柄中脱落区细胞对乙烯的敏感性。取诱导期的脱落区细胞观察,发现细胞壁松弛或脱落。下图示植物叶片脱落过程中物质和部分结构的变化,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乙烯诱导纤维素分解酶合成B. 乙烯具有促进叶片脱落作用C. 保持期的细胞对乙烯更敏感D. 乙烯和脱落酸具有协同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2、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3、根据题意可知,植物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中低浓度生长素提高
15、了叶柄中脱落区细胞对乙烯的敏感性。识图分析可知,在保持期脱落区的细胞排列较为紧密,而在诱导期的脱落区细胞,观察发现细胞壁松弛或脱落,因此导致叶片的脱落。【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诱导期的脱落区细胞,观察发现细胞壁松弛或脱落,而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推导乙烯诱导纤维素分解酶合成,导致细胞壁松弛或脱落,A不符合题意;B、根据以上乙烯的作用可知,乙烯具有促进叶片脱落作用,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诱导期的细胞对乙烯更敏感,C符合题意;D、乙烯和脱落酸在导致叶片脱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C。9. 某DNA分子双链均为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
16、该 DNA分子以15N标记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所示结果;若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所示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X层全部是仅含14N 的 DNA 分子B. Y 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X层的 3 倍C.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有6300个D. Z层与W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答案】B【解析】【分析】DNA为半保留复制,14N的DNA,在15N标记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2个为15N-14N型,6个为15N-15N型。DNA中A=T,G=C,C+A=T+G=50%,含有
17、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因此胞嘧啶为15%,为450个。【详解】A、甲为DNA离心的结果,其中X层为质量小的DNA,为15N-14N型,A错误;B、Y层中含有的DNA数目是X层的3倍,DNA的两条链中形成氢键,因此氢键数是X层的三倍,B正确;C、乙是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W层是15N链,相当于3个DNA分子,含有胞嘧啶的数目为4503=1350个,C错误;D、Z层中为14N链,相当于一个DNA,W层中为15N链,相当于3个DNA,与W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3,D错误。故选B。10. 某种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它们发生断裂后片段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
18、增减。关于这种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发生变化B. 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异常联会C. 若豌豆发生该变异,因没有片段的增减,故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全部正常D. 该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断裂后片段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该变异使得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经过碱性染料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详解】A、由于该变异是染色体断裂后片段相互交换,所以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A
19、正确;B、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异常联会,B正确;C、若豌豆发生该变异,其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大部分是异常的,故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大部分是异常的,C错误;D、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C。11. 2019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年轻小鼠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容易被淘汰,这一竞争有利于维持皮肤年轻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年轻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无衰老皮肤细胞B.
20、COL17A1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C. 老年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D. 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细胞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
21、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虽然年轻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但也有衰老皮肤细胞,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可知,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B错误;C、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多种酶参与,所以老年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C正确;D、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任何一种组织细胞,皮肤干细胞
22、能分化为表皮细胞,不能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细胞全能性,D错误。故选C。12. 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 AABb个体致死B. 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C. 后代分离比为4: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 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答案】A【解析】【分析】
2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A、若AaB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配子组合为(Ab:aB:ab)(AB:Ab:aB:ab),统计后代分离比为5:3:3:1,A错误;B、当AA(或BB)纯合致死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3:1)=6:3:2:1,B正确;C、若AaB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
24、子致死,则配子组合为(AB:Ab:aB)(AB:Ab:aB:ab),统计后代分离比为4:1:1,C正确;D、若AaBb产生的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配子组合为(AB:aB:ab)(AB:Ab:aB:ab),统计后代分离比为7:3:1:1,D正确。故选A。13. 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 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 Cl-通道,导致 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 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丁C. 甲,乙,丙,丁D. 甲,乙,丙,丁
25、【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甲-;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即乙-;图丙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K+外流受阻,即丙一;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分析
26、处理后Cl-内流,即丁-。故选C。14.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图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全身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 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分级调节调控激素的分泌C. 激素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D. 若结构乙是胰岛A细胞,则结构甲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激素的形成与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分析,甲是下丘脑,a是促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激素,甲垂体丙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甲还可以直接控制乙分泌激素,激素与细胞膜或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经过一系列的信息传递,调控基因的表达。【详解】A、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
27、胞,所以几乎身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A错误;B、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作用作用于垂体,而垂体释放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正确;C、激素进入细胞后,和细胞质中的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再进入细胞核,和细胞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生命活动,C正确;D、如果乙是胰岛A细胞,甲(下丘脑)可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控制激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正确。故选A。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人类活动、观念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道德观念:其他生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才生存的B. 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28、,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 建立自然保护区:利用就地保护的原理,提高被保护生物的K 值D. 生态农业:利用物质、能量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多层次综合生产体系【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
29、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其他生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更不是为了这一代人的需要才生存的,符合生态道德观念,A正确;B、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B正确;C、建立自然保护区-利用就地保护原理,提高被保护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C正确;D、能量不能循环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16. 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
30、中期染色体上的 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 MAD2 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另一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人分裂后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当所有染色体上的 MAD2 蛋白都正常,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B. 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C. MAD2 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分裂中期D. 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答案】AC【解析】【分析】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如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
31、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说明:MAD2蛋白监控着染色体是否排布异常,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分裂监控缺失,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故当所有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都消失后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
32、对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可见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B正确;C、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分裂监控缺失,不会停止在分裂中期,能继续分裂,但可能出现变异,C错误;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D正确。故选AC。17. 小麦体内只有一条固定 CO2的途经,即卡尔文循环,也称为C3。途经;甘蔗除了具有C3途经外,还有另外一条途经,即C4途经。比较甘蔗和小麦的叶片结构发现,小麦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而甘蔗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无基粒。甘蔗细胞暗反应中
33、CO2固定过程如下图所示,能有效利用较低浓度的 C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干旱环境小麦光合作用速率比甘蔗大B. 甘蔗叶肉细胞不能通过卡尔文循环产生有机物C. 甘蔗、小麦光反应的场所都发生在叶肉细胞中D. 甘蔗、小麦暗反应过程中 CO2的受体都是PEP 和RUBP【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在甘蔗叶肉细胞中PEP(C3)将CO2固定成C4(草酰乙酸),C4的进一步反应产物可转运到甘蔗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去释放出CO2,同时产生C3(丙酮酸),丙酮酸加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进一步反应生成PEP;而释放出的CO2又可与RuBP(核酮糖二磷酸)结合进生成C3。【详解】A、小麦
34、体内只有一条固定 CO2的途经,即卡尔文循环;甘蔗除了具有C3途经外,还有C4途经,能有效利用较低浓度的 CO2。干旱环境中,气孔关闭,吸收CO2较少,小麦光合作用速率比甘蔗小。A错误;B、由图可知:有机物的生成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经过卡尔文循环合成的,而叶肉细胞只进行C4途径,不形成有机物,故甘蔗叶肉细胞不能通过卡尔文循环产生有机物。B正确;C、甘蔗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无基粒;小麦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甘蔗、小麦光反应的场所都发生在叶肉细胞中。C正确;D、由图可知,甘蔗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可以与PEP结合生成C4,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C3,故碳同化过程中C
35、O2的受体是PEP和RUBP,小麦暗反应过程中 CO2的受体是RUBP。D错误。故选BC。18. 图示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复合物SNARE(可溶性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受体)在囊泡锚定和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图中GTP的生理功能及产生均与 ATP 类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 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C. SNARE可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内,且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D. 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
36、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详解】A、如图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在囊泡运输货物需要能量,线粒体是细胞动力车间,是能量供应站,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内,和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SNARE可存在于神经细胞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定向融合,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C正确;D、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膜的融合,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而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37、,而不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D错误。故选ABC。19. 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淀粉酶水解淀粉供胚生长需要。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B. 冲洗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 GID1 基因突变体中-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影响,种子不能正常萌发D. 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
38、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错误;B、冲洗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B正确;C、-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种子萌发,因此GID1基因突变体中-淀粉酶基因的
39、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可知,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D正确。故选A。20.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 种内斗争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减少 C. 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
40、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答案】B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其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详解】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错误;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
41、性的维持,C错误;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D正确。故选BC。三、非选择题21. 小麦旗叶是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子,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小麦产量提高的关键在灌浆期,分前期、中期、后期,约80%的营养物质在灌浆中期运往小麦籽粒积累。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 AG与甲、乙分别表示物质成分或结构,e-为电子,表示反应过程。表为科研人员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灌浆期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活动所记录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施氮水平/kg-1g叶绿素/mg*g-1净光合作用/CO2,pmol m-2g-2产量/kg km -2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正常光
42、照01203812, 433964045912012608513748856902240323237142057181534遮光50%0339166113010243006 5120379312126011423317024040036714071220135134(1)图中B物质是指_。过程是指_。(2)图中 D形成过程所需的动力直接来自于_。据图1推测,图中G的功能是_。(3)表中探究影响光合产量的环境因素有_。低温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含量,当出现低温时,纸层析所得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第_条色素带会发生显著化变化。(4)表2中,50%遮光处理与正常光照处理相比,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的叶绿素含量_(选
43、填降低或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_。【答案】 (1). H+ (2). C3还原 (3). 膜两侧 H+浓度差(或膜两侧 H+的电化学势能) (4). 催化 ATP的形成,运输 H+ (5). 光照强度和施氮水平 (6). 3、4 (7). 升高 (8). 光照弱时植物需要合成更多叶绿素用以维持一定强度的光合作用【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为水的光解,为二氧化碳的固定,为C3的还原;A为O2,B为H+。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详解】(1)图中B物质是H2O在光下分解后与O2同
44、时产生的H+;过程是指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2)据图可知:物质D是由C形成的,该过程需要能量,由于其伴随H的运输,故所需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膜两侧B(H)的浓度差;G在该过程是H的运输的载体蛋白,同时也可催化ATP形成,故其作用是催化 ATP的形成,运输 H+。(3)据表分析,光照强度和遮光处理均可影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故影响光合产量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施氮水平;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分解,使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当出现低温时,纸层析所得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为胡萝卜素(第1条)、叶黄素(第2条)、叶绿素a(第3条) ,叶绿素b(第4条),其中第3、4条色素带会发生显著化变化。(4)据表分析,相同的施氮水平
45、下,50%遮光处理与正常光照处理相比,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升高;可能原因是光照弱时植物需要合成更多叶绿素用以维持一定强度的光合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表数据,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2. 图1为寒冷刺激下动物体温调节主要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组织细胞,数字表示途径。图2为生活在寒冷地带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 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6、1)图示中,A 代表_细胞,BAT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2)途径的信号分子是_。在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温调节的机制_。(3)BAT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 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 ATP;而 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 H+的通透性。UCP-1蛋白对细胞呼吸的作用效应是_,以增加产热。(4)在持续寒冷刺激的条件下,BAT 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去路是_。(5)分析图 2,试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 BAT 细胞产热的机理_。【答案】 (1). 肾上腺(髓质)细胞 (2). 组织液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神经一体液调节 (5). 消除H+梯度,减少
47、ATP的合成 (6). 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产热 (7). 增加肾上腺素受体的数量,促进 UCP1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产热【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图1表示动物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调节体温。其中A表示肾上腺髓质细胞,B表示垂体细胞,C表示甲状腺细胞。2、图2中,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详解】(1)图1中,A代表的组织细胞可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48、因此是肾上腺髓质细胞;BAT细胞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2)途径是下丘脑作用于垂体,其信号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刺激下,一方面,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收缩等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等分泌相关激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增加产热,故在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温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3)据题干信息可知:BAT细胞中ATP的合成需要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进行,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则会导致线粒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减小,故UCP-1蛋白对细胞呼吸的作用效应是消除H+梯度,减少ATP的合成,使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49、更多转化为热能。(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持续寒冷刺激的条件下,BAT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去路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行氧化分解产热。(5)分析图2可知,甲状腺素促进BAT细胞产热的机理:一方面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数量,使细胞中cAMP(环磷酸腺苷)增加,cAMP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产热;另一方面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促进UCP-1蛋白的合成,从而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更多地转化成热能,减少ATP的生成。【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有氧呼吸、基因表达、脂质代谢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50、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3. 大豆叶斑病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用 EMS诱发易感大豆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和乙。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性,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以防造成生态问题。(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组别亲本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抗病 易感 实验一甲X易感016101318实验二乙X易感14024683据表分析,实验一、二中显性性状依次为_。(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
51、,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统计F1、F2表现型及比例。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染色体上。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与易感基因可能是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对非等位基因。(4)ST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ST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 ST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实验一中若干个体2号和14号染色体的 ST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注:F2中的1、4、7、表现抗病,其余表
52、现易感。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位于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答案】 (1). 不定向性 (2). 不利或有害 (3). 易感、抗病 (4). 2 (5). 非同源 (6).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7). 2 (8). F2抗病个体的 ST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TR无关联【解析】【分析】1. 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
53、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 甲乙杂交, 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 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
54、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因此甲乙杂交, 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预期二: 若F1、 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所形成的复等位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题干中提出F2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观察电泳结果可以看出甲的DNA条带在2号染色体的位置与1、4
55、、7个体重合,但在14号染色体上有差异,即F2抗病个体的ST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T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CoV-2 是一种单链RNA 病毒,该+RNA 既能作为 mRNA翻译出蛋白质,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 为模板合+RNA,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参
56、与过程的酶是_,其合成原料由_提供。过程和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_(选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2)据图可知,可与病毒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是_。假设新型冠状病毒+RNA中含有M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则子代+RNA中碱基G和 C共有_个。(3)为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一部分科研人员利用编码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的mRNA生产mRNA疫苗;一部分科研人员针对刺突蛋白生产DNA疫苗;另一部分科研人员用细胞培养产生的 SARS-CoV-2 病毒蛋白制造疫苗。mRNA 疫苗和 DNA疫苗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作为抗原,理由是_。【答案】 (1). RNA复制酶 (2)
57、. 宿主细胞 (3). 相同 (4). -RNA 和 tRNA (5). 06M (6). 不能 (7). mRNA和 DNA只有表达出蛋白质,以蛋白质作为抗原,才能引发免疫应答【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翻译过程,表示RNA复制过程,表示RNA复制过程。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没有细胞结构。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后两个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2)图中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
58、RNA的过程,需要RNA复制酶;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量,所以合成原料由宿主细胞,过程是翻译,tRNA和mRNA配对,和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2)+RNA可以作为模板完成翻译,同时作为模板合成-RNA,因此与病毒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是tRNA和-RNA;+RNA中含有M个碱基,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则G和C的比例为06M,子代+RNA和亲代的一致,所以也有06M个的G和C。(3)mRNA 疫苗和 DNA疫苗只有表达出蛋白质才能刺激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所以二者不能直接作为抗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正
59、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 水稻属禾本科,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现代化水稻生产高度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物质的投入,这不仅使稻米品质下降,也破坏了生态环境。鸭为杂食性动物,不喜食禾本科植株,食量大、活动能力强。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写出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链_。(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稻鸭共作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人力投入和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且更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其原因是_,生态系统的_高。(3)某农业大学研究表明,某地稻鸭共作模式成熟期水稻多项指标高于水稻单作
60、模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推测稻鸭共作模式中鸭的作用包括_(答出两点),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4)CH4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 CH4最大的人为排放源。产甲,烧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 CH4。研究表明,稻鸭共作模式使稻田的 CH4排放量明显降低,请从产甲烷杆菌代谢类型的角度思考,解释稻鸭共作模式降低 CH4排放量的原因_。(5)稻鸭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体现的意义是_。【答案】 (1). 水稻(生产者) (2). 稻食稻昆虫鸭(杂草鸭) (3).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
61、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4). 抵抗力稳定性 (5). 鸭在稻田中起到吃草、捕虫等作用;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 (6). 鸭的活动增加水中溶解氧;抑制产甲烷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CH4 的排放 (7). 合理地调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3、
6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解】(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所以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或水稻。鸭可以捕食杂草或害虫,因此可能的食物链有稻食稻昆虫鸭或杂草鸭。(2)由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增加了生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3)稻鸭共作模式中鸭的作用有吃草、捕虫等作用;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的作用。(4)由于鸭的活动增加水中溶解氧,而产甲烷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所以抑制产甲烷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了CH4 的排放。(5)稻鸭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地调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以稻鸭共生系统为材料综合考查生态学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基本原理,结合该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进行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