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450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西周建立之初,“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到了东周时,“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导致“礼乐征伐”权力变换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井田制的破坏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变动解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主要指分封制瓦解,旧有统治秩序瓦解,其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答案:A2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新局面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局面的有力推动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进步,故选B项。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2、动荡,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来自()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解析:经济基础决定社会上层建筑,从此角度可知答案为B项。答案:B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新兴阶级的产生 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动荡争霸的战国时期用社会秩序稳定形容不合适,故答案为C项。答案:C5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一百四十八国,战国初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由此现象我们可以推断()A周王朝民族融合不断加强B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C先

3、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 D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解析:诸侯国数目的大量减少,表明了兼并战争激烈,更凸显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可排除A项;C、D两项说法太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B6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B“商君之法”在当时已深入人心C变法措施得当,未带来消极影响D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解析:“秦法未亡”是题眼所在,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合时代潮流所需是变法成败的根本决定因素,故A项正确。答案:A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

4、,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据“家给人足”“妇人纺织”“比邻敦睦”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据此辨析备选项,小农户个体经营符合题意,答案为C项。答案:C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

5、流派()A儒、墨、法 B儒、法、道C法、儒、道 D道、法、儒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属于儒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属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属于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答案:A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上述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其核心同下面哪家学(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A道家 B儒家C法家 D佛教 解析:史料凸显

6、社会责任心、忧患意识、个人道德修养等意识,与儒家主张一致。答案:B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 “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解析:批评儒家、墨家的义利观,倡导原始结绳而居的生活观,这与道家的“小国寡民”理念一致,故选C项。答案:C11“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儒家的“仁政”学说B法家的

7、变法革新主张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齐物”观点解析:政策应顺应时代需求而及时变革是材料的大意,与法家的主张有相通性,故选B项。答案:B12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只有少量人书写文字;春秋战国时期教育逐渐下移,会识字写字的人大大增加,文字被频繁使用,而西周时期文字比较烦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图片即反映了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书写材料变化不大,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

8、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文字的繁简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材料三韩非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

9、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如果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情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人民的意见在这种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的意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述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答案:(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10、也为后来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2)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历史进程。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实则是国家、民族乃至“中华文明”的同义词,包括诸如中国的历史、朝代、儒家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家族联系和习俗、人际关系、家庭、孝道、祖先崇拜、价值观、独特的哲学体系简而言之,中国万物孕育于中华文明之中。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的认同源于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国人的认同则是其文明的产物。中国人并没有将中国视为民族国家,而更多地看作文明国家。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像一个古老

11、的地质构造,文明国家是深厚的底层,而民族国家意识则是浅显的表层。西方社会由民族组成,而中国由文明构成,这种差异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英马丁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文明”或“民族”为话题,自拟题目并用史实说明。答案:示例一:古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说明:政治方面,中国古代虽然经历朝代更迭,但文明依然延续,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被“汉化”并接受延续了中原文明。思想方面,儒家虽融入其他学派(如道教、佛教)的理论,但孔子的理念依然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基础。社会方面,重“伦理道德”、重“祖先崇拜”、重“家庭教育”、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因此说明古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示例二:西方国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文明国家”。说明:西方国家的历史被割裂过。如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曾经被湮灭。宗教改革促使欧洲民族意识产生,此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随着启蒙运动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都是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进行扩张的。因此说明西方国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文明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