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概念及形成。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分布。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分布。4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分析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陆地环境呈现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陆地自然带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分异基础:热量。3表现:地表
2、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4典型地区(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如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等。(2)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如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2分异基础:水分。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较为明显。 (1)热量差异并不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唯一影响因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
3、成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的热量差异,但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寒冷地区的自然带差异也有水分的影响,如非洲自然带的分布。 (2)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3)“理想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差异。3分异规律(1)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2)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
4、垂直带谱越完整。一、判断题1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带沿纬线方向的分异规律。()3山地都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5海拔高的山地,垂直带谱都很复杂。()答案:1.2.3.4.5.二、选择题读图,回答67题。6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7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解析:第6题,从A到B,从我国的热带变化到了寒温带,热量条件发生明
5、显的变化,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第7题,从C到D,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答案:6.B7.B读下图,回答89题。8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 D海拔9图中植被由A到B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8题,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是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第9题,图中植被由A处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B处的温带荒漠,这种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8.B9.
6、A10读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植被分布图,图中高山草甸草原的分布北坡低于南坡,而积雪冰川的下限却高于南坡,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为()A降水、气温 B地形、降水量C气温、热量 D热量、降水解析:选D。该图反映出山地不同海拔的自然带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是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北坡纬度较高,且位于阴坡,气温低,高山草甸草原分布的海拔较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见教材P91图5.7)。(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
7、样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4)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提示:(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4)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8、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
9、量带:赤道两极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土壤:沿海内陆 3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0、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自然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C为温带草原带,自然带D为温带荒漠带。自然带AB的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BCD的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C2.B(2019东阳检测)“万里茶路”开创了晋商在贸易领域的全盛时期,下图为“万里茶路”路线图。据此回答34题。3该茶路由南向北的自然植被依次是()A常绿阔叶林、温带阔叶林、温带草原、针叶林B温带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4晋商在该茶路上遇到了黄河
11、干流洪水泛滥,最可能的月份是()A3、4月份B5、6月份C7、8月份 D11、12月份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万里茶路”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第4题,黄河中下游地区7、8月份降水多,易洪水泛滥。答案:3.A4.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1)如何确定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地带所处的热量带?(2)珠峰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3)珠峰南北两坡相比,自然带较丰富的是哪坡?分析原因。(4)如何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提示:(1)根据山地山麓自然带与所在纬度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12、。珠峰南坡山麓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处于亚热带。(2)自然带的形成是从水热状况及其组合方面分析。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3)南坡自然带丰富。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4)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珠峰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2)垂直带谱的分布特点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量多于纬度高
13、的山地。山地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坡向、地形的关系(2019安徽高三联考)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3题。1长白山的基带植被主要为()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2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A甲 B乙C丙 D丁3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人类活动C降雪量 D地形坡度解析:第1题,长白山位于我国吉林省,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从诗人的描述可知为高山灌木林,
14、故选D。第3题,阳坡热量比阴坡好,故植被分布较阴坡高。答案:1.B2.D3.A(2019浙江镇海中学期末)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4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5图中两地之间的地区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C针阔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南坡温度高于同海拔的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迎风坡。第5题,两地之间的地区位于雪线之下,其分布最广的植被应该为高寒荒漠。答案:4.D5.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15、见教材P91图5.7)。(1)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大陆上缺少哪些自然带?为什么?(2)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3)为什么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呈南北狭长的条带状分布?(4)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没有发育热带雨林带?提示:(1)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半球该纬度无大陆分布。(2)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发育了热带雨林带;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发育了热带草原带。(3)山地阻挡,沿岸寒流影响。(4)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分布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
16、论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点附近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呈带状东西延伸呈长条状南北更替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分布纬度大致相当自然带在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在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
17、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欧洲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山麓、天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的河水灌溉(2019枣庄八中周测)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1题,马达加斯加岛的中部为山地,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
18、气候。选项中只有东非高原地区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与甲地相同。第2题,理论上该岛的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但乙地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1.B2.D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2)_(3)_(4)_答案:(1)基(2)数目(3)海拔(4)雪线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
19、,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20、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下图,太行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下图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分析自然带的名称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高山草原(草甸)带(2)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其形成的基础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大气环流解析:第(1)题,从图中虚线之间对应的自然带可知,处
21、应为针叶林带,结合选项可判断出C项正确。第(2)题,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的特点与自然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相近,因而其形成的基础应为热量。答案:(1)C(2)A2下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是()A纬度 B洋流C地形 D海陆分布(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A美国东南部 B中国东北地区C巴西高原 D俄罗斯北部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判断:温带阔叶林带、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山岳桦矮曲
22、林带、山地苔原带的分布是由西向东变化,而且材料中还出现了山地自然带,故选C。第(2)题,苔原带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而我国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是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故选A。第(3)题,美国东南部为常绿阔叶林带,A错;中国东北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符合题意,选B;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带,C错;俄罗斯北部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带,D错。答案:(1)C(2)A(3)B 对点练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影响自然
23、带变化的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第1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纬度在发生变化,因而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之变化。答案:1.B2.A 对点练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暑假去福建黄岗山进行野外考察,他们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并记录植被的变化。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及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同学们在甲处观察到的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4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
24、化C海拔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解析:第3题,黄岗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山麓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4题,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3.C4.C 对点练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019济南高一期末)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自然带的形成,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6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主要是受()A西风带控制B季风环流控制C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解析:第5题,图中
2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自然带的形成原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丰沛,且东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其分布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选项D正确。第6题,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选项D正确。答案:5.D6.D 基础巩固 (2019襄阳五中期末)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3题。1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ABC D2图中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草原 B苔原C针叶林 D阔叶林3图中与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
26、辐射、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解析:第1题,位于低纬度,干燥度最小,可能为热带雨林,其对全球的水循环影响最大。第2题,位于寒带以南,最可能为亚寒带针叶林。第3题,位于热带,气候干旱,其代表的植被类型应为热带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少;主要位于温带,干燥度较大,其代表的植被类型应为温带荒漠,因距海遥远,降水少。答案:1.A2.C3.B下图分别为非洲自然带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4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A、丙 B、丁C、甲 D、乙5非洲南部,与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
27、是()A海陆位置 B洋流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6图中沿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4题,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东部,处于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候凉爽,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山体南坡一小部分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山体北坡山麓自然带仍与该山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北坡山麓丁位置自然景观与非洲处自然景观相一致。第5题,非洲南部,与相同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其向南北延伸主要是受到寒流影响。第6题,非洲大陆上沿方向自然带的
28、更替体现了以热量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4.B5.B6.A(2019广东广雅中学月考)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回答78题。7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拔不同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C洋流性质不同引起降水量的变化D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解析:第7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理想大陆东岸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8题,图中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
29、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它的形成与季风环流有关。答案:7.C8.D9(2019合肥一中周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填风带名称)。(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B地在_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
30、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为基础的。解析:(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方面,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方面。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全球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分布与自然带的分布一一对应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根据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可判断其为中纬度的西风带。(3)A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31、为热带雨林带。(4)结合图,根据B地的位置,当气压带与风带北移时,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当气压带与风带南移时,B地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故B地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答案:(1)整体(2)西风带(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4)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能力提升(2019佛山检测)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300400 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
32、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回答12题。1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水分充足 B全年降水量丰富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2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高山苔原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多出现雨林植被的特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土壤水分充足,A对。第2题,根据图例可知,
33、图中甲地位于缓坡沟谷与平缓山脊之间,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C错。乙处位于堡状山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D对。由于海拔较低,不可能为高山草甸、苔原,A错。答案:1.A2.D(2019惠州一中周测)读我国2 300万年前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我国干旱半干旱植被带的主要成因是受_影响()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 D季风环流4从植被带A到植被带B的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3题,图中我国干旱半干旱植被带分布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
34、响,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第4题,由图可知,从植被带A到植被带B为南北方向更替,它反映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3.A4.B(2019嘉兴测试)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回答56题。5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 BC D6该山地可能位于()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C长白山脉 D台湾山脉答案:5.D6.D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7稀树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C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D受洋流的影响8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
35、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7题,图中稀树草原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第8题,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与纬度高低(热量因素)息息相关,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7.A8.A9(2019北京四中月考)下面图甲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乙是120E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什么?(2)图甲中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地地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地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因素影响。(
36、3)图乙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解析:(1)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及洋流的影响,图甲中地虽位于沿海地区,但为热带荒漠带。(2)根据所处的气候区来判断自然带。图甲中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所属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图甲中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地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图甲中两地分别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与西岸,其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水分因素影响。(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相似之处。图乙中该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带,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热量水分(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