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下图示意济南市2015年4月12日天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此日 A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 B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C气流上升,多阴雨,气温持续下降 D气温变化是由气团移动造成的 2一年中K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该日相同,由此可知 A、K日日期约为1月21日 BK日昼长与该日夜长相同 CK日日出、日落方位与该日相同 DK日过后该地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答案】1.D2.C【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气温对应的时间来看,这一天最高气温是1时左右不在午后两时,最低气温
2、在24时左右,并非日出前后,A、B项错误;一天中午后气温最高,空气受热上升,多对流雨,此日降水从5时到13时,并非气流上升而降雨,气温波动下降,故C错;次日在降水前气温较高,降水后气温降低,应是不同气团的控制,所以气团移动是此地气温变化的原因。选D。本题用图为载体意在考查学生对天气系统的掌握和读图析图的能力。2.此地一年中K日与4月12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说明这两天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4月1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距离3月21 日差21天,由此推算K日太阳直射点也在北半球,距离9月23应差21天左右,所以K日是9月2日。故A项错;K日与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相同的,因此这两天昼夜长短的情况相
3、同,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B错,C对。K日为9月2日,之后直射点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正午日影变长。D项错。此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点:天气系统引起的天气变化的分析 、气温日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下图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图中阴影区域最可能是 A人口密集区 B森林分布区 C煤炭分布区 D高山冰川分布区4给甲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 B锋面活动 C东北信风 D东南信风【答案】3.B4.C【解析】试题分析:3.从纬度来看,阴影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和副热带大陆东岸的迎风坡,
4、这些地区都是为热带雨林分布区,因此选B。4.甲地为中美洲的东侧,虽然远离赤道,但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以上可知此地降水来自东北信风。选C。考点: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和成因、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A多火山地震 B橄榄林广布 C高原山地为主 D西风影响明显6影响岛链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流向 B板块运动 C径流分布 D火山喷发【答案】5.D6.A【解析】试题分析:5.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主要以三角洲为主,地势低平;北纬51-54之间,常年受西风
5、的影响,再加上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C错D对。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较少,A错;橄榄树只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非此地,B错。6.此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D错误;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洋流方向与岛链走向一致。考点: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A市场 B地形 C劳动力 D土壤8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A减少
6、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线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答案】7.A8.B考点:新型农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同 B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C甲地一年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10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气温低,洋流因素 B气温低,地形因素C气温高,海陆因素 D气温高,天气因素11关于图中狭长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半岛是重
7、要的稻米出口区 B该半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C夏秋季节多台风且带来洪涝 D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多地震【答案】9.D10.B11.B 【解析】试题分析:9.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的纬度低,气温年较差小于甲,A错;甲地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级变化大,B错;甲地一年中最高温出现在雨季来前的热季5月,C错;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D正确。10.丙地海拔高,气温较半岛东西两岸气温低,B正确。11.该半岛,面积较小,南部山地为主,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A错;该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劳动力丰富,劳动密集型产
8、业发展快,B对;赤道附近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不易形成台风。C错;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火山,C错;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博斯腾湖古称“西海”, 位于天山南麓,该湖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该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材料二: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图)(1)分析博斯腾湖发育为淡水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该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10分)(2)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6分)(3)有人
9、提拟在该区域建设一大型造纸企业,也有人提出反对,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原因:该湖有大量的河流淡水(或天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分);河水由甲河注入湖中,后从乙河外泄,从而形成淡水湖(2分)。过程: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多,导致入湖(甲河)水量减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泊水位下降,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盐分在湖泊中累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任答三点得6分)(2)(湖泊)西部沿岸地势较平坦(或坡度较小);浅滩面积广;(甲)河流注入,(淡)水资源丰富;湖水盐度较低。(任答3点6分)(3)赞成:造纸(或芦苇)原料丰富;水资源丰富;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10、机会。(任答三点得6分)不赞成:易产生水污染及生态环境问题(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市场需求量较小;交通不便;远离东部消费市场。(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1)原因:博斯腾湖有天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等大量的淡水注入,与博斯腾湖相通的河流有甲河和乙河,河水从甲河注入,乙河流出,促进湖水的更新与交换,形成淡水湖。过程:从自然因素分析,L湖位于干旱地区,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该地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量减少,出湖水量减少,乙河水量减少,与河流淡水水体交换量少,导致东部盐度升高。(2)此题考查芦苇广布的
11、原因,即芦苇生长的区位。芦苇水生植物,往往分布于河边、湖边的浅滩。读图,根据L湖湖底最高和最低水位线的分布判断,湖泊西、北侧水位线(湖泊水位就是等高线)稀疏,东、南侧水位线密集,说明湖的东、南侧坡度较大,浅滩少,西、北侧坡度较小,地形平坦,浅滩面积大;并且西侧有甲河流注入,淡水资源丰富,西侧湖泊盐度较小,适合芦苇生长;该地位于干旱区,湖水蒸发旺盛,东侧缺少河流淡水注入,盐分较高,不能生长芦苇。 (3)此题为开放性,如果选择赞成-分析有利区位和有利影响;如果不赞成分析不利区位和不利影响。赞成:结合材料分析,湖西部芦苇分布广,发展造纸工业的原料丰富。从图中河流分布看,该地水资源比较丰富。建成后有利
12、于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等。不赞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造纸业是水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发展造纸工业,容易产生水污染和生态问题。这是发展造纸业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考点:等高线图判读,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 区位分析。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尼加拉瓜及周边地区图材料二:由中资企业承建开发的尼加拉瓜跨洋运河于当地时间2014年12月正式开工,运河线路从加勒比海利用蓬塔戈尔达河,经人工开挖运河进入尼加拉瓜湖,再通过西部运河连接进入太平洋,全长约276公里,项目总投资500亿美元,预计2019年完工。(1)分析该国城市分
13、布的主要特点。(8分)(2)说明圣胡安河水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尼加拉瓜运河工程修建的条件(8分)【答案】(1)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2分),江河湖海(或内陆地势较高)地区(2分);西部(比东部)城市分布较密集(或较多)(2分);西部(比东部)城市等级较高(2分)。(2)特点:水量变化较小。(2分) 原因: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流域内植被(或森林)覆盖率较高。(6分)(3)有利:可利用原有河流、湖泊等天然水域;不经过其他国家,减少纠纷;政府的大力支持。(4分)不利:运河的投资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途经地区的
14、地形较崎岖,施工难度大。(任答两点得4分)考点:河流、交通、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河流特征的分析,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农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并说明原因。【答案】差异: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2分)原因:冻害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在春、秋
15、两季) ;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时间较短;冬季农业活动少;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农作物耐寒能力强(或种植喜凉作物);防冻害经验较丰富,措施较落实。(任答四点得8分)(答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多及原因也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冻害等值线密集,但根据数值变化,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每年冻害出现次数多;寒潮引发的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冬半年东北地区非常寒冷,但冬季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寒潮降温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低,冬半年农业生产活动仍然较多,一旦寒潮来临,低温冻害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影响,强降温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
16、多。考点:东北与长江下游冻害差异,读图析图能力。43(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带着她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成网络热点。 材料二:PM2.5(10)是指空气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材料三:2014年冬季到2015年春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
17、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1)根据材料描述我国东部地区PM10平均浓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其形成原因。(6分)(2)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中提到,我国走出“霾”伏还需要巨大的努力。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4分)【答案】(1)特点:大体上由南向北PM10平均浓度呈增加趋势(或PM10平均浓度南方低,北方高)。(2分) 原因:冬半年北方地区空气干燥且靠近沙源地(2分);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多。(2分)(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植树造林;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任
18、答两点得4分) 【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三可知,表中5个城市的PM10平均浓度都高于国际标准,且由北向南呈增加趋势。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雾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人为原因是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2)要减少空气的可吸入颗粒物,除加大宣传教育除外,还应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考点:大气污染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