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96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创》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第3课 百日维新 姓名: 学习目标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课前预习一、救亡与变法呼声再起1背景: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 、俄强占_ _ 、_,1898年,法、英强租_ 和“新界”和 ,中国面临被拆分的危险。2表现(1)维新派: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_ _阶段。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国家危机的严重性,主张学习 , 进行全面改革。1898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_。(2)爱国官员: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也希望通过变法,实现

2、,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3影响: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二、百日维新1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2主要内容:(1)在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2)在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 ,采用机器生产等。(3)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等。(4)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等。3评价:(1)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 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 。(2)缺陷:没有涉及设行宪

3、法、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核心问题的问题,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课堂研讨1.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百日维新有什么特点? 2.“读史的人往往很同情光绪帝,以为他是维新派的一个皇帝,并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史实?试就维新派的基本要求与百日维新实践之间的差距,谈谈你的看法。” 备 注学后反思课堂检测第3课 百日维新 姓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胶澳事后(德强占胶州湾、广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

4、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务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康有为担心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时,上述主张是否实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课外作业第3课 百日维新 姓名: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国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国会章程 材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徙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

5、”下令将文悌革职。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2)文悌一派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有哪些?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3)据材料二分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 (4)据以上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材料二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4)戊戌变法“变科举”“变官制”有什么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