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867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 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 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 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D.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发酵的内涵、无氧呼吸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培养,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可见,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和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都属于发酵,而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的过程则不属于发酵,A、C、D均错误,B正确。2.在制

2、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有(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来自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正确。泡菜发酵的乳酸菌来自菜表面,正确。而果醋发酵的醋酸杆菌可接种或来自空气,错误。腐乳的发酵所需毛霉来自空气,错误。D正确考点: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3. 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 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C. 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

3、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密封;果醋所需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空气;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一段时间内,密封的时间延长,酒精量就越多,但随着环境条件变恶劣,反过来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速度;故A错误B、酿制果醋所需的菌种是醋酸菌,发酵底物是糖类或者酒精,温度是3035,持续通入空气,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

4、条件是1825,密封;故B错误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C正确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都是异养生物B.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D.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果

5、酒的酵母菌、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制作泡菜的乳酸菌和制作腐乳的毛霉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它们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营养和能量来源,也属于异养微生物;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是1825、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的适宜温度是1820、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详解】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制作泡菜的乳酸菌和制作腐乳的毛霉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是1825、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的适宜温度是182

6、0、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由此可见,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D错误。【点睛】易混点:制作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的发酵温度容易混淆。5.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果酒时,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无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产量B. 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乙醇氧化为醋酸C. 毛霉是唯一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D. 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不能用于生产酸奶【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7、: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制作果酒时,应该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再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8、A错误;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正确;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C错误;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也能用于生产酸奶,D错误。【点睛】熟悉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关于腐乳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需要隔绝氧气B. 食盐、酒精、香辛料都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C. 含水量较高的豆腐制作腐乳时更容易成形D. 豆腐腌制过程中会脱水形成腐乳表面的“皮”【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制作腐乳时,有多种

9、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毛霉、酵母、曲霉等,其中青霉、毛霉、曲霉都是需要型微生物,酵母是兼性厌氧型,因此发酵过程需要通入氧气,A错误;食盐、酒精、香辛料都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B正确;含水量较高的豆腐制作腐乳时不容易成形,C错误;腐乳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皮”,是毛霉的匍匐菌丝,不是豆腐腌制过程中脱水形成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据此基础分析判断各选项。7.关于酸奶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抗生素的牛奶更容易发酵B. 温度越高,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越长C. 牛奶变酸的同时其中糖类也发生了变化D. 制作酸奶所需的菌

10、种是醋酸菌【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酸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细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酸奶的制作是乳酸菌利用无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的过程。【详解】乳酸菌是细菌,抗生素具有杀菌的作用,含抗生素的牛奶不容易发酵,A错误;乳酸菌发酵过程的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时,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最短,B错误;酸奶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C正确;酸奶的制作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的过程,不是利用醋酸菌发酵,D错误。8.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B. 乳酸菌在无氧的环

11、境下进行呼吸作用,生成乳酸并释放热能C. 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不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D. 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酸盐含量【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详解】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A正确;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B正确;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含有较多的乳酸菌,产

12、生的乳酸有利于抑制其他不耐酸的杂菌繁殖,C错误;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正确。9.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B. 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C. 豆腐上长了毛霉以后,需要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D. 制作泡菜时要选用火候好、无裂

13、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子,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和泡菜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错误;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B错误;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14、,又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正确;制作泡菜时,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D错误。10.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 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D. 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果酒的制作原

15、理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的制作使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因此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但在制作果酒时,两装置均需密封并定时排气,在制作果醋时,两装置均需定时通入无菌空气,A正确;利用装置甲进行腐乳制作时,加盐需逐层加入且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正确;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制作果醋时应适当升温,C错误;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D正确。【点睛】熟记并理解果酒和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的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

16、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11.下列有关以 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铵盐和硝酸盐等无机氮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 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 水、无机盐也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 琼脂不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阅读题干可知,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详解

17、】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水和无机盐都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琼脂属于凝固剂,不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D正确。【点睛】注意:固体培养基中必须加琼脂,其作用是作为凝固剂,它不属于培养微生物的营养成分。12.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皮肤饮用水牛奶注射器培养皿接种环培养基果汁酱油手术刀A. B. C. D. 【答案】A【解析】消毒是用比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部分微生物的方法,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用强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皮肤应进行消毒;饮用

18、水应进行消毒;牛奶应进行消毒;注射器应进行灭菌;培养皿应进行灭菌;接种环应进行灭菌;培养基应进行灭菌;果汁应进行消毒;酱油应进行消毒;手术刀应进行灭菌;综上所述需要中进行消毒的是,故选A。13.如图是使用某接种方法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A. 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B. 该接种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C. 接种技术的核心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D. 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析题图可知,表示的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其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等,整个过程需要严格进

19、行无菌操作。【详解】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A错误;平板划线法适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不适于计数,B错误;在操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C正确;为了检测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D正确。【点睛】根据实验结果区别是采用的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关键:前者可观察到有明显的线条存在,后者可观察到菌落随机分布的特点;其次应注意这两种方法的用途:两种方法都可分离纯化菌种,但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种计数,而后者可以通过数菌落数计算培养液中活菌数。14.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菌落的形状 菌落的大小 有无鞭毛 隆起程度 菌落颜色 有无荚膜A. B.

20、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菌落是指由微生物的一个细胞或一堆同种指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表面的干湿、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详解】菌落的形状是菌落特征之一,正确;菌落的大小是菌落特征之一,正确;有无鞭毛是对单个细菌来说的,不是菌落的特征,错误;隆起或扁平程度是菌落特征之一,正确;菌落的颜色是菌落的特征之一,正确;有无荚膜是对单个细菌来说的,不是菌落的特征,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选B。15. 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

21、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B. 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C. 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D. 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应该先加入尿素作为分解尿素菌的唯一氮源,让其合成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呈碱性;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呈红色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16.下列发酵环境会引起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的是()A. 温度较低B. 食盐含量高C

22、. 杂菌污染D. 腌制时间长【答案】C【解析】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故选C。17.下列为几位同学描述的平板划线接种法的划线方式,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冷却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2)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將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

23、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冷却,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详解】平板划线时,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故选C。【点睛】注意平板划线要求:每次要基本平行划线三至五条;后一次是在前一次的线条末端开始画;最后一次的划线不能与第一次相连。18.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有致癌的作用B. 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

24、其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 4mg/kgC. 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 7mg/kg 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 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加入食品中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答案】A【解析】【分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可作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人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作用,它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详解】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化为具有致

25、癌作用的亚硝胺,A错误;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B正确;咸菜亚硝酸盐较高,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尽量少吃咸菜,C正确;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常常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D正确。【点睛】易错点:误认为亚硝酸盐就是致癌物,而实质是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亚硝胺才有致癌作用。19.牛或山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若想从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下列哪一项操作会导致达不到实验目的A.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B.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C. 将培养基调至酸性D. 培养环境有充足 O2【答案】D【解析】制

26、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A错误;培养基中可以以葡萄糖作为碳源,B正确;牛或山羊的瘤胃内为酸性环境,所以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C正确;牛或山羊的瘤胃中是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所以筛选分离牛或山羊的瘤胃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需要保证在缺氧条件下培养,D错误。20.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离和纯化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B. 分离和纯化微生物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 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的方法逐步稀释分散微生物D. 测定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3、104、105 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

27、是:称量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整个实验过程要保证无菌操作。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详解】目的菌经过选择培养后,分离和纯化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A正确;分离和纯化最常用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通常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的方法逐步稀释分散微生物,目的是让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得到由这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单个群落,C正确;测定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一般选102、103和104倍稀释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104、105、106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原因是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D错

28、误。【点睛】注意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用途:两种方法都可分离纯化菌种,但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种计数,而后者可以通过数菌落数计算培养液中活菌数。21.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B. 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 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D. 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答案】C【解析】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A、B项正确;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C项错误;若在菌落形成后

29、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D项正确。【考点定位】刚果红染色的原理和方法22.下列有关颜色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蓝绿色B.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D.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多个常见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详解】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A错

30、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D正确。【点睛】熟悉检测酒精、亚硝酸盐含量、尿素分解菌以及纤维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23. 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 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 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不足C. 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D. 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答案】D【解析】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A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需要消耗葡萄

31、糖等营养物质,使营养物质减少,很难维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谢需要,B正确;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pH值发生改变,不适宜酵母菌生存,C正确;酒精发酵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24.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和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和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 只有过程能产生还原氢,过程能消耗还原氢C. 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 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是果醋制作。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

32、,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详解】据图分析,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在酵母菌的线粒体;过程是果醋制作,场所在醋酸菌的细胞质中,A错误;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会产生H;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消耗H;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产生大量的H,而第三阶段消耗H,B错误;过程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

33、程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点睛】正确分析题图中-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二三阶段、-无氧呼吸二阶段、-醋酸发酵等四个过程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25. 下列对四种微生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B. 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C. 糖类和N2是乳酸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D. 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答案】C【解析】试

34、题分析: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微生物,CO2和NH3分别是硝化细菌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NH3的氧化,A项正确;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CO2和硝酸盐分别是褐藻的碳源和氮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B项正确;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乳酸菌不能固氮,因此N2不是其氮源,乳酸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菌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无机盐,该生物所需的能源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C项错误;酵母菌是异养生物,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CO2,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6.

35、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制备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灭菌再调 PHB. 步骤操作时只需要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C. 操作到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 5 次D. 接种结束后,将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详解】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是先调pH再灭菌,A错误;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同时在接种前和每次划线结束后都要灼烧灭

36、菌,B错误;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C错误;图中操作结束后,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造成污染,需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且同时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正确。【点睛】注意:平板划线法接种过程中,每次划线前和划线结束后都要灼烧灭绝,目的是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和菌种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如果划线N次,需要灼烧灭菌N+1次。27. 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

37、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 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D.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38、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解:A、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则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A正确;B、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C、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D、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D正确故选:C考点:微生物的利用28.某细菌菌株需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对链霉素无抗性)。

39、科学家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菌株类型。依据筛选目的,培养基添加物质合理的组别是()(注:L亮氨酸、S链霉素。“”加入、“”不加入,如:“L”表示不加入亮氨酸、“S”表示加入链霉素)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与菌种的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表中所列均为选择培养基。依题意要求,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即该菌株在没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不加亮氨酸(L-),但可以加入链霉素(S+),也可以不加入链霉素(S-);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即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菌株,

40、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S+),但可以不加亮氨酸(L-),也可以加入亮氨酸(L+);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培养基中应不加入亮氨酸(L-),但需加入链霉素(S+)。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据此根据筛选的目的,在培养基中添加或去除特定物质,便可得到所需菌种。29.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A. 在只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B. 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C. 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D. 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答案】A【解

41、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营养及其代谢类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独立地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因此在只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繁殖,A正确;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由于含有大量氧气,所以破伤风杆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B错误;酵母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物才能生存,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缺乏有机物,其中的酵母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C错误;病毒是寄生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活,D错误。30. 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土壤取样 称取土壤 稀释土壤溶液 涂布平板 微生物的培养A. B.

42、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称取土壤、土壤溶液稀释、涂布平板等操作均需在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31.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是A. 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过程出了问题B. 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再接种菌种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C. 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相同土壤进行实验,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无误D. 可以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

43、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答案】B【解析】甲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操作过程被污染,A正确;污染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B错误,D正确;若是土样不同造成的,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操作正确,C正确。3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二者的共同点有都需要使用接种工具进行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以防止杂菌污染都会稀释分散菌种,以达到

44、分离纯化目的菌的目的都可以用于计数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接种方法的异同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平板划线操作需要使用接种环,稀释涂布平板操作需要使用涂布器,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使用接种工具进行接种,正确;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正确;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稀释分散菌种,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菌的目的,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正确,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33.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

45、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来稀释涂布平板法又称活菌计数,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可成单个菌落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A正确;接种换上的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越来越少,最后容易形成单菌落,B正确;鉴定尿素分解菌培养基不是无氮,有唯一氮源尿素,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形成了氨气,氨气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用酚红试剂即可鉴定

46、出,C错误;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34.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B.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C.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D.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答案】B【解析】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A项正确;初步筛选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

47、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B项错误;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C项正确;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D项正确。【考点定位】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名师点睛】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几个关键步骤(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中先用选择培养基,再用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因培养基中无凝固剂,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2)鉴别培养基含琼脂,为固体培养基,

48、因为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刚果红染色法应用的就是此培养基。35.下表是关于对四种生物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 硝化细菌与乳酸菌B. 乳酸菌与根瘤菌C. 根瘤菌与衣藻D. 硝化细菌与衣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营养及其代谢类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硝化细菌能利用土壤中的氨(NH3)氧化释放的化学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属于自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其能源来自无氧呼吸过程中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利用大气中的N2,而是利用含氮的无机盐离子,如NH4

49、、NO3;根瘤菌为异养需氧型,其能源来自有氧呼吸过程中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可将大气中的N2固定;衣藻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其氮源来自含氮的无机盐离子,如NO3,属于自养需氧型。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36.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等待平板冷却 510 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A. B.

50、C. D. 【答案】C【解析】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防止杂菌污染,错误;不能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因为桌面上可能有杂菌,错误;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高温防止杂菌污染,正确;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错误;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并通过酒精灯火焰,正确;等待平板冷却510分钟,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错误;综上所述,选C。3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C. 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 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

51、供无氧的条件【答案】B【解析】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霉菌生长所需要的PH是酸性,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在碱性情况下不易繁殖,甚至会导致霉菌死亡,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B错误; C、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所以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C正确;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D正确。【考点定位】微生物代谢的条件38.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 腐乳发酵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完成的B. 发酵过程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C. 发

52、酵后期,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 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需要接种菌种【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腐乳发酵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完成的,如青霉、毛霉、酵母、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腐乳的发酵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发酵与后期发酵两个阶段,B正确;在后期发酵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同时生成一些有机酸、醇类和酯类等,C正确;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不需要接种菌种,其菌种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毛霉,D错误。39. 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

53、,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B. 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02C. 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溶于水形成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A正确;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02,溶于水形成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B正确;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C错误;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

54、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0. 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 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C. 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 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随着发酵加深,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酵母菌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数量增加,代谢减弱,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会逐渐减少,

55、A项错误;生产果醋时,酵母菌使糖转变成酒精,然后醋酸菌使酒精转变为醋酸,二者起协同作用,B项正确;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是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项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二、非选择题41.果酒和果醋。泡菜含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请根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过程指_,B过程是指_ 。(2

56、)图中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中涉及到的主要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3)从装置图可以看出,加入发酵瓶中的果浆只占发酵瓶的2/3,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_,暂存发酵产生的CO2,防止发酵液流出,起到缓冲作用。(4)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若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_。(5)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有_和_。(6)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答案】 (1). 冲洗 (2). 酒精发酵 (3).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4). 大量繁殖 (5). 渗透压过高(葡萄糖浓度过高),导致酵母

57、菌细胞失水 (6). 蛋白酶 (7). 脂肪酶 (8). 腌制时间 (9). 温度 (10). 食盐用量【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右图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详解】(1)图中A过程指冲洗,其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B过程是指酒精发酵。(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中涉及到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前者是真核生物,后者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3)在玻璃瓶中加入葡萄

58、汁,加入的葡萄汁不应超过玻璃瓶体积的2/3,这样既可为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大量繁殖,也可防止发酵液溢出。(4)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若葡萄糖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就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5)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有蛋白酶和脂肪酶,其中蛋白酶是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是催化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6)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等。【点睛】解答本题管家要熟悉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和设计装置的使用原理。42.中学印刷试卷多数使用蜡纸,蜡纸的主要成分是棉花纤维和石油蜡。蜡

59、纸成本低, 但在自然环境由于透水性差而难以降解。某课题小组尝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分解石油蜡的微生物,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几个地方的土壤样品中最可能筛选出目的菌( )。A.农田里 B.炼油厂附近 C.食品加工厂附近 D.化肥工厂附近(2)培养基在配制时应该以石油蜡为唯一_,培养瓶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在成分上的差异是前者缺少_。(3)研究者希望通过培养皿中的分解圈来筛选分解能力最强的微生物,结果发现其中每个圈子几乎交错一起, 还有很多菌落紧挨在一起, 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_。(4)有同学提出,将培养瓶中的石油蜡换为蜡纸碎屑,希望筛选出能够同时分解油蜡和棉花纤维的微生物,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60、_理由是_。(5)某同学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 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处理将处理后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23 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A 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 0.3 米处暴露 15 分钟B 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 0.6 米处暴露 15 分钟C 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 0.9 米处暴露 15 分钟D 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 1.2 米处暴露 15 分钟E 组不打开培养皿盖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是_。【答案】 (1).

61、 B (2). 碳源 (3). 琼脂 (4). 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进行接种或者缩短培养时间 (5). 不行 (6). 只能分解石油蜡和只能分解棉花纤维的微生物也能生长 (7). 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8). 使培养基凝固和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解析】【分析】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距地面的高度,因变量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

62、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课题小组尝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分解石油蜡的微生物,因此实验用的土壤样品应选择炼油厂附近来筛选出目的菌,故选B。(2)实验筛选的目的菌为能够分解石油蜡的微生物,因此培养基在配制时应该以石油蜡为唯一碳源,培养瓶中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它们在成分上的差异是前者缺少琼脂。(3)研究者希望通过培养皿中的分解圈来筛选分解能力最强的微生物,结果发现其中每个圈子几乎交错一起,还有很多菌落紧挨在一起,这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高,细菌紧挨在一起,此时应该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进行接种或者缩短培养时间。(4)由于只能分解石油蜡和只能分解棉花纤维

63、的微生物也能生长,因此将培养瓶中的石油蜡换为蜡纸碎屑,不能筛选出能够同时分解油蜡和棉花纤维的微生物。(5)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有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点睛】注意:分析本题(5)小题中实验关键要抓住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的目的,进而厘清实验的设计思路,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和准确的实验结论。43.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64、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一抑制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

65、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答案】 (1). 细菌 (2). 选择 (3). 碳源、无机盐 (4). 蛋白质、DNA、RNA (5). 碘液 (6). 淀粉遇碘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7). 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某种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等相关知识点,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目时,要注意稀释倍数的选取以及平板数一般要满足30-300个才符合要求。【详解】(

66、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说明M培养基能满足真菌的生长,而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真菌,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氮源外,还需要碳源、无机盐、水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氮元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和核酸。(3)淀粉与碘液会变成蓝色,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依据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再根据透明圈,来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4)乙同学结果不合理,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67、,不能简单的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点睛】解答第(4)小题,要注意在设计该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相当,结果差距太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44.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68、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3)示意图A和B中,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的利用率。【答案】 (1).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2). 3.8107 (3). 灼烧 (4).

69、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5). B (6). 溶解氧 (7). 营养物质【解析】(1)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9+38+37)3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2)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3)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4)由题意可知,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要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l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