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86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考试时长: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商朝初期,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后期父死子继取代兄终弟及。这反映出商代A. 王位世袭制被破坏B. 宗法制度尚未完备C. 王权受到很多限制D. 大臣决定王位世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朝初期,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可知,商初王位继承的方式尚未形成定制;根据材料“后期父死子继取代兄终弟及”说明王位继承重视血缘关系;综上可知,商代宗法制度尚未完备,B项正确。从“以弟及为主”到“父死子继取代兄终弟及”的演变

2、,恰恰体现王位世袭制得到发展,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王权受到限制,而是强调商代宗法制度尚未完备,排除C。D项说法错误,大臣不可能决定王位世袭,排除。2. “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这里论述的是A. 世卿世禄制B. 皇帝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D. 监察制度【答案】C【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具有管理人民和生产的作用,故C项正确;A属于官吏世袭制;BD包含于C中;3. “秦朝有“三公”“九卿”,还有郡守、郡尉、县令等官职。这些官员A. 只对上一级负责B.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C.

3、 易演变为割据势力D. 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项正确。在秦朝,无论那一级官员都是对皇帝负责,排除A。秦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是丞相,其他官员没有这一职权,排除B。题意反映的是秦朝中央官员有三公九卿和地方官员有郡守县令等,但无法推断这些官员易演变为割据势力,排除C。4. 洪武十三年,太祖诏令迁升六部尚书品位,规定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自操权柄。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明朝统一了全国B. 三省制不合时宜C. 宰相制度被废除D. 君王对相权的警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4、,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直接由皇帝指挥,加强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与明朝统一全国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三省制不合时宜,而是强调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排除B。朱元璋废丞相制,权分六部,已经是废除丞相,不是“警惕”,排除D。5. 2014年8月27日,中国海军在威海刘公岛海域举行某一事件120周年海上祭奠活动,以纪念在这一事件中为国捐躯的北海海军将士。这里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120

5、周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B项正确。A选项的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等信息不符,排除。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到2014年应是114周年,故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威海刘公岛海域举行某一事件120周年海上祭奠活动”,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6.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

6、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A. 五口通商危害减弱B.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C.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D. 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人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体现了人们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AB两项只是具体条约的影响,无从体现人们认识的变化;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不平等条约7. 太平军在南京建立政权之后,发出了具有空想主义的号召,试图努力建立一个平等的新型社会。以下选项最能佐证材

7、料观点的是A. 号召民众交出财产实现财产共有B. 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C. 积极带领太平军创建人间的天国D. 实现了官兵平等的政治主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试图努力建立一个平等的新型社会,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太平天国时期农民生活状况悲惨,没有财产上交,排除。C项不属于史实,故不能佐证太平天国政权试图建立一个平等的新型社会,排除。D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政权依然存在等级制度,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具有空想主义的号召”“试图努力建

8、立一个平等的新型社会”,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内容方面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它所具有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个政治生活的新时代。”此处的“革命性”可具体理解为A. 规定国民一律平等B.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体现了约法反封建、反专制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故B项正确。A项属于民主性的内容,与设问革命性不符,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

9、法,但与设问革命性不符,排除C。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没有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且D项说法也与材料无关,排除D。9. 毛泽东在1948年8月说:“解放战争好比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当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B. 国军主力基本被消灭C. 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D.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48年8月”“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等信息可知,1948年8月解放战争即将进入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阶段,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10、三大战役之后,国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0.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A. 建立统一战线B. 解放全中国C. 成立新中国D. 实现中国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主要议题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已经形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排除A。新中国成立前夕,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等地方没有得到解放,排除B。D项说法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际,解放战争尚未结束,直到现在

11、尚未实现统一,排除。点睛:本题为知识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本题熟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11. 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一国两制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与理解型的选择题。题干中强调的是“人民”在国家管理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根据新中国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 1988年,邓小平说:“中国不仅领导层支持改革,而且全国人民上上下下都要求改革。这要归功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变成了全国人民的大课堂。”“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在此,邓小平A. 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肯定B. 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C. 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D. 强调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国上下支持改革,是因为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没有涉及肯定“文化大革命”,排除A。B项忽略了改革的原因,即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排除。材料强调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没有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这

13、段历史,排除C。13.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20.8亿元,增长了281倍。1965年西藏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239万元,2014年达到164.75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4.46%,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主要得益于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C. 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D. 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藏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推动了西藏的发展和进步,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与材料1965到1978年的时间不符,排除A。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与材料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推

14、动了西藏的繁荣发展无关,排除C。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是西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与设问“主要得益于”不符,排除D。14. “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实现了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A.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延伸C. 重在维护港、澳、台的利益D. 对世界其它地区有借鉴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由材料“既体现了实现祖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

15、、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故可知“一国两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延伸,排除B。“一国两制”重点在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但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故排除C。D项属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与材料强调其高度的灵活性不符,排除。15.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正确,选A。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是新时期政治改革的内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排除BCD。16.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订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利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与通过了300多个

17、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体现了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故正确。项表述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关于制定法律与法规的事实,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故错误,排除AC。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通过合法的方式与途径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解决了大量的相关法律问题,这能够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与完善,故正确。项表述有误,我国国家立法权只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有,而各级地方人大只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不能制定法律,故错误,排除B。综上所述,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材料中关于我国完善法律法规的相关事实,紧扣关键信息“全国人大”、“法规”,二是结合人民代表

18、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7.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曽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A. 共同反对霸权主义B.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 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D. 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信息实际上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根本原因。国与国的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需要。18.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19、则。这一变化A. 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 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政策C. 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D. 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逐渐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同一切平等友好对待中国的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试图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孤立,体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此时中苏关系友好,排除。美国也并未放弃对中敌视态度,排除B。20世纪50年代亚非民族主义革命盛行,但并非是中国外交推动的结果,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5

20、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 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A. 1919年巴黎和会B. 1954年日内瓦会议C. 1955年万隆会议D. 1971年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国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会上支持印度支那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B项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

21、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与材料无关,排除A;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材料无关,排除C;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首先理解材料关键词“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涉及该问题的会议只有日内瓦会议。20. 邓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立足点是A. 独立自主B. 和平共处C. 结盟外交D. 睦邻友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事

22、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可知,邓小平主张中国人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独立自主,而不是和平共处,排除B。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睦邻友好,而是强调独立自主,排除D。21.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B.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古希

23、腊的政治平等受到了商业平等的影响,但不是建立在商业平等的基础之上,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自由平等的交换原则对希腊社会政治的反映,而不是反映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古希腊的海外贸易活动,排除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流通中的平等,促进了现实中的平等,体现出了商业上平等观念,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理念,D正确。22. 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这说明A. 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B. 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C. 血缘是城邦维系纽带D. 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基础【答案

24、】A 23. 古代雅典某一时期,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现象A. 得益于雅典公民大会的建立B. 是梭伦政治改革的重要贡献C. 为民主顶峰到来创造了条件D. 促进了“陶片放逐法”的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伯利克里改革中的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的内容,伯里克利改革为民主顶峰到来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伯里克利改革使公民大会的权利不断扩大,故A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信息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与梭伦改革无关,排除B。克里斯提尼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排除D。24. 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

25、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 废除债务奴隶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B. 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故B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设立的,排除A。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也是克

26、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C。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排除D。25. 有学者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武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成为“社会不公的暴力武器”的主要原因是A. 间接民主存在弊端B. 专制独裁者的出现C. 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 野心家的反复煽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为直接民主,排除A。雅典是民主制度,没有出现专制独裁者,排除B。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成为“社会不公的暴力武器”的主要原因是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由于不是具有专业政治素养的公民参与政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弊端,故C项正确

27、。野心家的反复煽动只是雅典民主存在弊端的表现之一,排除D。26. “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A. 人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B. 设陪审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C. 设陶片放逐法,加强公民对执政者的监督D. 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答案】D27. 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A. 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B.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 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D. 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8、:“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体现了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和成文法的起点以及打破贵族垄断法律知识的特点, 十二铜表法颁布时正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A; 十二铜表法本身就是公民法,没有突破公民法的局限,排除B; 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是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排除D,故C正确。考点: 【名师点睛】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

29、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习惯法28. 罗马法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自然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万民

30、法,故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公民法适用的范围是罗马公民,与材料不符,排除B。自然法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与材料不符,排除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万民法的特点世纪,需要掌握罗马法发展完善的历程。29. 十二铜表法的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由此可见罗马法A. 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B. 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不断发展完善D.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关键信息“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

3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说明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故答案为A项。注重形式导致程序繁琐,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内容,排除。点睛:罗马法的特点包括: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罗马法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罗马法还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

32、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需证明、一事不再理等原则对现代法律制度仍然产生重大影响。30.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A. 罗马法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B. 罗马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C. 罗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 罗马法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给奴隶以公民权; C不对,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不对,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罗马法在当时的影响,而不符合题干它对后世的影响。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

33、法。点评:评价罗马法的作用1.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2)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2影响后世:(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2)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诉讼原则、继承制度等)(3)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力武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

34、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材料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

35、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一百多年前,日本通过什么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条约:马关条约原因: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事例;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3)障碍: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36、。可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方面回答“众所周知的原因”。(2)根据材料“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可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面回答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关于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可从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方面回答。(3)根据材料“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概括即可。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37、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5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答案】(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成就:建国初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38、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70年代西方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新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解析】(1)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可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关于5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建国初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

39、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方面作答即可(2)关于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西方掀起与中国建交的新热潮等方面回答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

40、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什么是民主材料三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

41、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耶林(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2)材料二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中对参加公民大会者的限制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

42、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答案】(1)是公民大会用来投票、计票的(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的局限性(3)十二铜表法看法: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4)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解析】(1)根据图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

43、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所以材料一中记载着放逐者名称的陶片是公民大会用来投票、计票的一种工具。(2)根据材料“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等信息可从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方面概括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说明雅典的民主存在局限性,是奴隶主的民主。(3)根据材料三中的第5表、第8表、第11表等可知材料二是引自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关于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法律规定,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分析作答。(4)关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根据材料“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