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丹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第卷一、单项选择题(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Na+、抗体、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碳、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
2、放增加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D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B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C荨麻疹是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D因寒冷刺激,下丘脑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合成、分泌有关激素5、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6、在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7、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
3、性茎的背地性A. B. C. D. 8、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10、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型增长,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
4、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11、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2、成人失水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咽喉部干燥,并引起干渴的感觉。失水之后,即
5、使保持口腔、咽喉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少于0.2 mL)高渗盐溶液3060 s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8 L之多。上述实验可以说明()A机体水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B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C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D只要保持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13、正常人体内的抗体、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14、以下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有
6、离子进出B要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要用去除性腺的鸟作实验动物C根向地生长,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表现为拮抗作用1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进而直接清除靶细胞中的抗原B.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 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把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D. T细胞被HIV侵染后,其膜蛋白的组成会发生部分改变16、如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7、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17、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 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C. 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人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D. 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人,其亲人中可能也存在此现象18、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
8、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分析原因正确的是( )A.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19、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
9、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1、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腺体AB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C异常情况下,人体某种B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分化成效应B细胞后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
10、尿病。D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一定不同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无子番茄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的生长23、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中的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
11、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24、图甲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单侧光照使甲图中背光侧生长素接近丙图中D浓度B乙图中生长素对2处与3处的生长都是起抑制作用C甲、乙两图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结果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25、如图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 再次受到-银环蛇毒刺激,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C. 物质
12、A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 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26、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共生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共生D寄生和捕食2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B.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28、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
13、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 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 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 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29、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B. 被狗咬后不包扎能降低人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C. 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D. 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受
14、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B. 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保持稳定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D. 人为地一次性捕捉并杀死部分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并未改变第卷 二、填空题(共50分)31、(14分)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精准判断、快速奔跑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产生代谢废物。下面是比赛中运动员部分生理活动调节示意图,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分析回答:(1)看到对方发球时,运动员精力集中,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神经冲动,其中相应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为_,下丘脑分泌_(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Y_分泌增多,糖类代谢增强。由此可见,该过程为_
15、调节。Y的增加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激素Z的分泌量_,从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合成激素Z的器官是_。(3)比赛结束初期,运动员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正常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具有_的特点。(4)运动员从比赛场地进入温度较低的休息室时,其体内激素Y的分泌量会_,激素Y作用的靶细胞是_,而且短时间内血压会升高,血压升高的原因是_。32、(13分)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甲细胞是_细胞,由_细胞分化而来的,甲细胞能够分泌一类免疫活性物质称为_。(2)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迅速_,产生大量的乙细胞。
16、乙细胞分泌的物质戊是_。(3)虚线部分表示的免疫过程属于_免疫。(4)当人感染了酿脓链球菌,常常会引起免疫系统将自身的心肌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使人患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病属于_病。(5)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填写细胞名称)33、(13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图表示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作用机理,请回答有关问题:(1)赤霉素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2)从图中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赤霉素对茎生长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生长素的量得以实现的,由此可推知图中X表示 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赤
17、霉素与生长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表现为。(3)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可见,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有关。(4)赤霉素一个重要作用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若要确定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赤霉素溶液的最适浓度,首先进行 大体上确定促进种子萌发的赤霉素浓度。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实验的具体思路为: 。(5)在上述实验中,此实验中重要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一项)。34、(10分)科研人员对这姜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査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毁(只)牛
18、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正常情况下,所得数据比真实值_(填“偏大”或“偏小”)。(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
19、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和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_的必然结果。高二第二阶段考试生物答案B D D C B D A C D B C C C B D A A C D B D D D D D B D D C D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1)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 甲状腺激素 神经体液 (负)反馈 (2)增加 下丘脑 (3)作用时间长(4)增加(2分) 全身组织细胞
20、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2分)3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T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淋巴因子 (2)增殖分化 抗体 (3)细胞 (2分) (4)自身免疫病(2分) (5)B(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T细胞3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1分)(2)抑制(1分) 协同作用(1分)(3)赤霉素的合成(或合成赤霉素的酶)(2分)(4)预实验(2分)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选取同等数量的发育相同的玉米种子,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中,处理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合理即可)(4分)(5)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赤霉素处理的时间(答一项即可)(2分)34、(每空1分,共10分)(1)池鹭 随机 标志重捕法 偏大 (2)垂直 空间 (3)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 取食地点(或地点) 竞争 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