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钦州市2016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一、 选择题 1. 1933年3月,美国国会决定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其主要职责是() A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B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C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D尽快恢复银行和金融秩序 2.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3. 新
2、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 4. 有人说,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经济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表面变化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B. C. D. 5. 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 A.原油B.棉花 C.煤 D.粮食 6. 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是()。 A通货膨胀 B股票上扬 C股价暴跌 D银行倒闭 7.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判断其最可能是哪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殖民争霸 B第一次世界大战C19291933年经济危机D第二次世界大战 8. 20世纪的“大萧条”和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对这两次经济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从美国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 B前者源于生产相对过剩,后者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C危机发生后各国都设置贸易壁垒,加强对经济干预 D前者引发了世界大战,后者促进
4、了国际合作 9. 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 A国会 B州政府 C大法官 D副总统 10. 图1、图2、图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工业国有化 D.实行实物配给制 12.
5、下列关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工人阶级广泛开展联合斗争 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日趋尖锐 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A B C D 13. 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集中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A. B. C. D. 14.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
6、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15.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无效。1936年1月6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最高法院创立140年中,总共宣布废止的法律不过60种,但现在不过一年,最高法院竟一口气把罗斯福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不须经过总统任命 B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凌驾于总统之上 C罗斯福新政在推行中受到重重阻力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没有缓解经济危机 二、 材料解析题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中央和粮食人民委员会分别通过关于商品交换的条例,规定不通过市场,不经过私
7、商中介人,而实行商品实物交换。 1921年12月,俄共(布)十一大规定,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基本任务”,把整个商业由商品交换转上了货币交换制的自由贸易的正常轨道上来。 材料二: 19231924年,战时大幅度扩展的自然经济下降为0.6%,小商品经济扩大为51,原来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到8.9%,国家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38.5%,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发展,缓解了社会政治危机。 材料三: 从1926年起,苏联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及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到1937年,苏联已形成门
8、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形式。国营与合作社商业已控制了商品流通领域,社会主义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简明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利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苏俄为什么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根据材料二、三、四,联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和规律的原理
9、,分析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3)通过上述材料,分析苏俄(联)政府发挥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17.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
10、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
11、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材料四中,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这一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8.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的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
12、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9. 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
13、初,胡佛政府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罗斯福总统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列举三例说明他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用这只手的。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是如何运用“看得见的手”的?结果如何? 三、 问答题20. 阅读19482008年美国失业情况统计图: 请完成: (1)图中所示的失业率最低点出现在哪一经济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美国盛行的经济理论是什么? (2)图中所示失业率最高点出现在哪一时期?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图中哪一阶段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这一联动关系是怎
14、样被打破的? (4)从上述各阶段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1.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2.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中指出,“大萧条”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
15、字概括192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据此完成: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2)20世纪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 当前,一场新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的高度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银资本一书写道:“自16世纪中期起,白银注入中国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扩张更为壮观。明代经济越来越在银本位的基础上货币化”。结合史实分析明朝时期白银大量流人中国的原因及其影响。 (2)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长时间占据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的金融领域爆发
16、,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在克服金融危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当前,世界正面临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请你结合历史经验与教训,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24. 自十月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 B5、D6、C7、C8、C 9、A10、B 11、B12、A 13、 C14.C 15、C二、材料解析题16、 (1)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存在社会分工,这就决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间需要彼此交换产品,这是利用
17、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即商品经济的前提。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它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不同所有者,有着各自的物质利益,其经济联系只能通过买卖关系建立并维持下去,在互相转让产品时,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实物交换是商品交换最原始的方式,根本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充分利用货币的流通职能促进商品生产。实践也证明,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用来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相对
18、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生活实施多方面和多种形式的控制调节,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或社会主义所有制。从材料三可知,到1924年,社会主义经济还只占国民经济的一小部分,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有必要运用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发挥上层建筑的作用,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促进社会主义所有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占据国民经济支配地位,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到1936年,用立法手段将这一成果固定下来。 (3)组织和引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17、(1)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
19、关系)。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诉求。 (4)此前的美国宪法对总统任期未作出具体规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为防止后来者
20、破坏或影响民主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战后,美国制定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总统任期。18、(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19、(1)用“看不见的手”。观点: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结果:经济危机
21、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用“看得见的手”。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消费。 (3)里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结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三、问答题20、(1)经济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2)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措施: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阶段:19962008年。措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
22、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4)政府应发挥的作用: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为目标。(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 21、(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
23、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俄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22、(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极大,使其前后10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一战结束至1929年,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对这
24、一体系的一系列调整,使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1929年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德日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法西斯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疯狂对外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世界开始逐渐“走向战争”。 (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德、意、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扩张,是导致世界“走向战争”的重要原因,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也加快了世界“走向战争”的步伐。23、(1)原因:封建经济高度发达,中国手工业品畅销国际市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
25、芽的产生。 (2)原因: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殖民掠夺与海外贸易带来巨额财富;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直接原因:过度的超前消费和银行的盲目贷款;股市等金融领域的过度投机。 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业等。 (4)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24、变化和影响: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接管银行和铁路,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寺院和皇室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6、由此,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严重损害了苏俄农民的利益,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 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社会秩序很快趋于稳定,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工农联盟得到改善和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5年起,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927年起,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1928年起,实行计划经济建设。结果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健康、快速地发展;改革必须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不能损害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开展工作要有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