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798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周测试题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写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这有利于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佛、道思想的融合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传统儒学的发展3.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

2、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 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A.打破了封建社会儒学的正统地位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4.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象,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 这表明朱熹A.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B.鼓励世人的批判怀疑精神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5.隋唐文化给日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促进了古代日本的社会发展。 有学者指出,如果“离开中国文化,明

3、治以前的日本将没有文化可说”。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确立了A.行省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幕藩体制 D.内阁体制6.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是以西方思想变革中国传统文化 B.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 D.是为了给变法寻找合理依据7.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马晋兄城邦町黄族对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

4、的矛盾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8.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1建筑技术 2宗教信仰 3自然科学 (4专制王权A.1 B.12 C.123 D.12349.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带着共和时代贵族政治家的挑剔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道:“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 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念,所有的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材料表明塔西佗A.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 B.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C.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D.维护君主敕令的权威性10.查士丁尼曾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

5、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B.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C.皇帝的权威来自法律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1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1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有:土

6、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 这些措施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 B.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13.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统一之后都曾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A.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C.金字塔、泥板文书D.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文书14.“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人,主要说明孔子A.“为政以德”的主张 B.“有教无类”的思想C.“克己复礼”的要求 D.“以德

7、服人”的理念15.先秦时期有学者认为:没有土地,可以设法开辟土地;没有政权,可以设法重新建立政权;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该思想A.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 B.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民意的重视C.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D.说明了民众是国家存在的根基16.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约公元前4年的罗马思想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中毒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6世纪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传教士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 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一大原

8、因是A.欧洲的内需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张骞通西域17.嘉峪关墓葬壁画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 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C.狭隘民族观的影响 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18.宋代私人编撰农书开始兴盛,并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粤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洛阳牡丹记。 这反映了宋代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C.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19.1080年,宋朝

9、政府正式颁布广州市舶条。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20.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 据此可知,妈祖信仰的传播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B.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C.源于海上丝路的不断拓展D.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21.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

10、相比,西班牙更有条件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了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22.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人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中国B.使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加强C.成为大西洋贸易

11、的典型模式D.使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23.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 他的观点A.认为全球化抑制了国家间的冲突B.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C.符合和平发展是世界潮流的判断D.忽略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24.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闭中常作为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看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A.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陆上丝路

12、商贸的不断扩大 D.经济重心南移继续深入25.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茶马古道促进人口迁移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26.加勒比海地区的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的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

13、人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27.被贩卖全美洲时丰洲奴载逐浙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尔语。 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28.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殖民地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A.

14、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 B.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C.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 D.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29.1774年在一次会议上,英国人建议印第安人把子女送到威廉斯堡接受欧洲型教育,但是遭到印第安人反对,他们甚至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要求英国绅士送一二百名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并且相信印第安人会把他们教育成懂礼貌的人。材料反映了A.殖民者的文化殖民 B.印第安人盲目文化自信C.文化的交流与隔阂 D.松散的体制缺乏权威性30.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 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流入中国。这反映了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

15、的资本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31.( 12分)翁任朝(1874-1944),一位乡村熟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筒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16、一一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 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一一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 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一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

17、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 “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18、-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 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 .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

19、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4分)33.(2020天津名校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丢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 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到:

20、“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一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 为达到

21、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万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10分)高二基础部周测 历史 试题3.2

22、0 答案1.A 中华文明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表明在中华文明范围内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如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赵宝沟文化,说明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是原始文明的特征,排除。2.A 从题干提炼有效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有独立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可判断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对应,因此正确答案是A。 佛教在汉代才传入我国,因此B项错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发生在汉武帝统治时期,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传统儒学的确立时期,因此D项错误。3.D 据材料可知东

23、晋僧人与统治阶层交往密切,这必然会扩大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故选D项;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但正统地位并没有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中国化,排除B项;材料仅说明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交往密切,无法体现士族意识形态的变化,排除C项。4.A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蜀汉政权号称是汉朝的延续,因此朱熹“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说明他认为道义是政权合理性的前提,故选A项:朱熹“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象,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并没有鼓励世人批判,排除B项;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朱熹改变资

24、治通鉴中的正统不是为了倡导儒家思想复兴,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改变了正统的形象,并未涉及考证,排除D项。5.B 由所学可知,7世纪,日本经大化改新进人了封建社会,模仿唐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故B项正确 行省制度确立于元朝、内阁出现于明朝,故A,D两项错误。12世纪末,日本进人幕府统治时期,晚于大化改新,C项错误。6.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思想及西方科学思想来宣传他的“仁学”,这是其作为维新派为宣传维新雪法提供理论依据,故选D项;“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孝的教义结合起来”不是用西方思想变革传统文化,是结合起来说明法的合理性,排除A项;

25、“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蓍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这不是传统文化的新,排除B项;由“儒家的仁”可知并未抨击儒学,排除C项。7.C 材料“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力的行为极为不满”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这实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贵族与城邦首领都是统阶级,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神庙控制城邦首领,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王权与贵族矛盾,而不是体现国王权力集中的趋势,故D项错误。8.D 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金宅塔是古埃及的象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工古埃及社会经

26、济发展的较高水体现工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1正确;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注重世的宗教信仰,2正确;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体现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分运用,3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专制王权的征,4正确故选D项9.B 依据材料“塔西佗经常带着共和时代贵族政治家的挑剔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忠勇爱国成为苟且因循,俭朴刻苦变成了奢侈浪费,而军队的勇武精神也为骄奢淫逸所取代的现状,塔西佗常常带着罗马共和国时代贵族政治家的挑剔眼光,来审视已经变化的世界,即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

27、可知,塔西佗向往罗马古风和政治上的平等,这不能等同于其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故A项排除;“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念”从侧面反映了塔西佗对政治平等的向往,但“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含义,也并非材料主旨所在,故C项错误;由塔西佗感叹“所有的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可知,塔西佗是批判这种现象的,因此D项错误。10.B 材料“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法律是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国家的治理,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故A项错误;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地位需要法律来巩固而非皇帝的权威来自法律,故C项错误;

28、“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1.C 依据材料“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既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又保留有日耳曼文明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进人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故排除D项。12.D 依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采取财产国有制,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强迫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至新地区定居,其目的都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具有极权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据材料“将征服地区

29、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可知,该措施是针对被征服地区而采取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故B、C两项错误。13.B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埃及金字塔.都能体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故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和汉谟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并不包括埃及的信息故A项排除;泥板文书的内容包括各种经济文件、文学作品、法律条文和宗教典籍等,无法集中体现古代两河流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故CD两项排除。知识拓展泥板文书是古代西亚地区的一种文字记录,因书写在黏土板上而得名。 它初为两河流域苏美尔

30、人所采用,后扩展到伊朗高原以西广大区域。 书写方法是先将楔形文字刻在湿黏的土板上,再晒干或烘干。所书内容广泛,包括法典、条文、外交文书、经济文件、债务契约、历史记录、文学作品、天文资料及宗教典籍,还包括教育教学用的原始型字典及训练物品等。 19世纪后,在巴比伦、拉格尔、乌尔、马里等古城废墟中大量发现,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和西亚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始资料14.A 材料“苛政猛于虎”表明孔子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故选A项;“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B项;“克己复礼”体现孔子社会秩序的主张,排除C项;“以德服人”属于孔子的伦理道德修养理论,排除D项。15.D 根据材料中“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

31、都谈不上了”可知,该学者强调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故选D项;民主思想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并未反映统治阶层对“民意”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反映该学者思想的社会影响如何,且“广泛认同”过于绝对,排除C项。名师点睛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之下的一种君本理念,通过重民、敬民、爱民等措施来维护统治,通过倡导统治者实行善治来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因此要明确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是为专制制度服务16.A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塞内尔等人对丝绸服装的批判从侧面反映出丝绸在古代欧洲拥有广阔的市场,这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一大原因是欧洲的内在需求,故A

32、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强盛,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间商牟利,故C项错误;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非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故D项错误。17.C 材料中“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体现出狭隘的民族观,不能仅以西域脱离中央王朝控制就认为丝绸之路中断,故答案选C项。18.B 注意这里是“私人编提农书”,邦非官府组织,私人編提农书主要县为丁获利,说明当时市场上有对农书的需求,面宋人购买蠢书(荔技谱等专业性农书是为丁学习相关技术,从而提高产量,以期售卖时本得更多收人,据此可知,末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经济重心问题,故项错误;专业性农书不是对农业科技的系

33、统总结,故C项错溪;没有其他史实对比,不能得出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故D项错误。19.D 根据材料信息并不能判断朱代对外贸易的主要路线,故入项错误:早在两汉时期,政府就王始管理海外贸易,故B项错误;政府出台涉外经济管理法并不意味着政府垄断丁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广州市舶条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20.A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传播到琉球国、日本、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这表明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故A正确。妈祖信仰不是中原文化的体现,故B错误

34、。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就已拓展到这些地区,而材料中妈祖信仰的传播是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妈祖信仰的传播,与朝贡贸易无关,故D错误。21.D 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之后,被西班牙投人到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推动了西北欧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其政府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价格革命的表现是货币贬值、物质上涨,这并不会推动“西北欧成了经济中心”,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的是西班牙没有把财富转化为资本才导致它“错过了机会”,没有强调社会制度的原因,排除C项。22.B

35、“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使美洲和亚洲有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全球贸易联系加强,故选B项;“16-19世纪初”世界的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是太平洋上的贸易航线,排除C项;“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说明中国的手工业具有世界优势,而不是原料23.A24.C 元朝时新航路尚未开辟,故排除A。程朱理学强调压制人的个性和欲望,显然和题干中“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的信息不符,故排除B。 依据题干“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常作为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可知,随着元朝疆域的扩大,陆上丝绸之路得以不断扩大和兴盛,原来一些比较稀缺

36、的物资也能成为元朝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故C符合题意。葡萄在元朝较为常见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排除D。25.C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和“对外贸易”无关,故排除A。人口迁移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依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借助茶马古道,较好地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故C符合题意。D材料未体现,故排除。26.B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新大陆”,此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扩张和掠夺,很多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与材料中印第安人数量锐减相符,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到美

37、洲为奴,这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故选B项;材料中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是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而非人口大流动,防疫水平低也只是一个方面,排除A、C两项;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财富的集中是两回事,排除D项。27.D 从材料信息看,被贩卖到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美洲社会,黑人文化中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此黑奴贸易客观上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故选D项。“隔断”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非洲文化融人其他文化因素,没有涉及非洲文化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非洲文化的融合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C项。28.C 从材料信息看,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生产本国所出产的产品,

38、却强迫其生产欧洲需要的产品,其目的是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变殖民地为其原料产地,排除A项;这些规定和殖民地独立运动无关,排除B项;这个时期西班牙不是全球商业中心,排除D项。29.C 殖民者的文化殖民体现了题干的部分信息,但不完整,故A项错误。印第安人盲目文化自信与材料主冒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英国人和印第安人在文明相遇的育景下互相小认同,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隔阂,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30.C 从材料信息看,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白银用来跟中国做生意,致使白银大量流人中国,说明中国阁品满足丁葡萄牙西班牙的市场需求,故选C项。中国没有资本

39、原始枳累,排际A项;小农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最大”的说法无从印证,排除D项31.答案 (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示例:观点: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是晚清特殊国内外背景下形成的世俗化儒家思想。论证:内涵: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追求共和自由;重视商业、实业发展;追求民族独立。成因:晚清剧变使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因此部分人开始了解和关注世界动向,翁仕朝也是其中之一,他“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著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 随着列强的人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40、场,民族工商业利益受损,因此翁仕朝转变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主张“学买卖”“办丝”等。 面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翁仕朝将儒学的“忠君”思想转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并歌颂了孙中山等前仆后继的革命家。 总之,翁仕朝在晚清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继承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形成了世俗化的儒家思想。32 (1)路径:美洲一欧洲一欧美之外。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 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33. 答案(1)价值观:重义轻利。目的:和谐社会关系,维护政治秩序。影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及服从群体的精神,其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心理等都起了积极作用;但片面的价值导向压制了主体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特点: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己任;在保守与激进冲突中逐渐向现代思想转型。原因:近代中国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形成了崇尚权威的社会心理;知识分子自身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近代西学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