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邻水实验学校2018年秋高一(上)第二阶段检测物 理 试 题命题人:尹健 审题人:刘芮宏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而实际的物理现象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因素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叫构建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物理模型的是()A时间B参考系C坐标系D质点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从邻实到喜来酒店速度为45km/h,是汽车的瞬时速度B汽车通过学校校门前的大树速度为7m/s,是汽
2、车的瞬时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速度为800m/s,是子弹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无法测出3. 我们知道要拍打蚊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准蚊子停留的位置拍打下去时,蚊子早就不知飞向何方了,这是因为蚊子在感受到突然袭击而飞走时,具有很大的()A速度B加速度C速度的改变量D位移4. 一质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时间t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若再经时间t恰能回到出发点,则a1:a2应为()A1:1B1:2C1:3D1:45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6.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3、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12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B2s末时物体的速度最大,大小为3m/sC在13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在04s内,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7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已知小孩在空中上、下加速度相同且不变,则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At2t4 Bt1t4 Ct1t5 Dt2t58. 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甲在前做初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做初速度为v2、加速度
4、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运动范围不受限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2a1,两物体一定会相遇 B若a2a1,两物体一定不会相遇C若v2v1,两物体一定会相遇 D若v2v1,两物体一定会不相遇9.摄制电影时,为了拍摄下落物体的特写镜头,做了一个线度为实物的1/9的模型.放电影时,走片速度为每秒24张,为了使画面逼真,拍摄时走片速度应为( )A8张/秒 B24/9 张/秒 C72张/秒 D216张/秒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绐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符合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或不选得0分)10. 质点a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甲所
5、示,质点b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1s内,质点a和质点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3s内,质点a和质点b的速度方向均不变.C两质点在0.5s时与在2.5s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均为2:1D在03s内,质点a的位移为0,质点b的位移大小为3m11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取10m/s2)()A普通光源即可B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1.4
6、sC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0.14sD间歇发光,间隙时间约为0.2s12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自由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10m/s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速度为5m/sC图中两条速度图象的直线是平行的D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路程为1.7 m1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2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tDC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BD物体通
7、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4.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得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注了几个计数点O、A、B、C、D、E、F,并且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即打点周期为0.02s(X2=6.82cm、X3=8.80cm、X4=10.79cm、X5=12.82cm、X6=14.81cm )(1)请根据图中信息,求出计数点 OA之间位移X1=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由纸带可
8、以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对应于纸带上的A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A=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装置如图所示:(1)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只需填写步骤前的序号)仔细调节水龙头和挡板的位置,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用秒表计时: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计时结束,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口距离挡板的高度h;在自来水龙头下安置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
9、落到挡板上次数高度h/cm空中运动时间t/s120.100.20225.200.23332.430.26438.450.28544.000.30650.120.32(2)写出用上述步骤中测量的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 (3)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利用这些数据,以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作图,求出的图线斜率的大小即为重力加速度g的值系统误差分析为h测量值偏大,得结论为:g测 g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计算题。(本大题3小题,共32分要求在答卷上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计算步骤和明确
10、的答案) 15.(8分)从离地32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10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最后1s内的位移16(10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 m/s2)18(14分)A、B两辆玩具小汽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初速度分别为vA=6m/s、vB=2m/s,当A车在B车后面x=3
11、.5m时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A=1m/s2大小刹车并停止运动,求:(1)A车经多少时间第一次与B车相遇?(2)A车超过B车后领先B车的最大距离;(3)若A车刹车时B车同时开始加速,加速度aB=2m/s2,但B车的最大速度只有vm=4m/s,通过计算说明A车能否追上B车?邻水实验学校高一(上)第二阶段检测物理参考答案1.D2.B 3. B4. C5.C6. B 7.C8. A9.C10. CD 11.BC12. CD 13.ABC14.解:(1)4.80cm(2)根据x=aT2有: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得到a=0.20m/s2,则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
12、.00m/s2 故答案为:2.00(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有: 故答案为:0.58115(1)水滴运动时间较短,故调节一滴水落地时,另一滴刚开始下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故答案为:或;(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其中: 解得:g=;(3)根据,得到:ht2故答案为:h,t2g测 = g真16.解:(1)根据得: (2)因为从开始落下起前7s内的位移为: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为:h8=hh7=75m答:(1)经过8s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最后1s内的位移为75m17(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22 - v12 =2as2可
13、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1=60 m/s,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s1=v12/2g=180 m,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s=s1+s2= 305 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 = 6 s,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3.85 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 s18.解:(1)设A车用时t追上B车,对A车,对B车,xB=vBt,相遇时有:xA=xB+x,解得:t1=1s,t2=7s;显然t1为A车第一次追上B车,t2=7s舍去。(2)设当A车与B车速度相等用时为t4,则有:vAaAt4=vB,t4=4s,则此过程中A车位移为:,B车位移为:xB=vBt4,故A、B最大间距为:x=x+xBxA,解得:x=4.5m;(3)设从A车刹车开始用时t5 两车速度相等,B车加速至最大用时t6,匀速时间为t5t6,从开始刹车至速度相等过程中,vAaAt5=vm且vm=vB+aBt6,解得:t5=2s,t6=1s;对A车,xA=10m,对B车,xB=7m,此时有xB+x=10.5mxA=10m,A车不能追上B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