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6课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6一、素养达标 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D)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这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材料信息从根本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故答案为D项。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是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
2、往东方的新航路,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2.15世纪早期,“1千克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是1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B)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B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C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D胡椒减产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解析:胡椒在欧洲价格高昂的原因是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是导致商业危机的原因,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
3、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胡椒在印度产地的减产,故D项错误。3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D)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解析:根据材料“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可知,该学者意
4、在说明当时欧洲科学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成功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4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了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C)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解析:“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抢占殖民地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可知,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控制印度王室的信息,故D项错误。5“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
5、,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远洋探险的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侵略机构解析:由“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A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无直接联系,排除。6斯塔夫里
6、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C)A可能性B偶然性C必然性D突发性解析:材料中“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的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故C项正确。7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C
7、)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走向西的海路”即可排除走向东的海路的A、B两项;15世纪末,哥伦布试图寻找一条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海路,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沿着这条航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故由题目中的信息“向西的海路迄今尚无人走过”即可排除D项,选择C项。8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是(C)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俄罗斯人D法国人解析: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是俄罗斯人,答案选C。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
8、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并概括其积极影响。答案:(1)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2)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
9、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积极影响: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融合,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解析:第(1)问,根据“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
10、碰撞”可知,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主要是传播宗教和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内容从促进世界不同种族、文明交流、推动西方近代科技和思想解放、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出现等角度进行总结。二、能力提升10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C)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各大文明之间之所以是孤立的、封闭的,其主要原因是当
11、时还不具备联系的条件,特别是造船条件、航海条件以及地圆学说等科学条件。故选C项。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道:“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第一次实现全球联系的是(D)A迪亚士船队B哥伦布船队C达伽马船队D麦哲伦船队解析:由材料“全球的联系”可知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故D项正确;迪亚士船队仅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故A项错误;哥伦布船队到达的美洲,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达伽马船队到达了印度,未实现“全球的联系”,故C项错
12、误。12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解析: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故A项错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在官方控制下进行的,不会对商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同影响是在当时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C项正确;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促进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13.1497 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 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
13、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 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A)A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B是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新世界的表现C最早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D推动了股份合资企业的广泛建立解析:材料中所述的这些航海探险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述的航海探索发生于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与南半球无关,故排除B项;最早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达 伽马,故C项错误;股份合资企业的广泛建立与材料中所述内容无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405年到
14、1422年,郑和已经完成了六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有众多的发现,并且将所经历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听信了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建议,曾一度“罢西洋宝船”,废止此项活动,甚至连所存的有关档案资料,也予以焚毁。直至宣宗六年(1431年)十一月,才得以实现第七次下西洋。到达了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归来时已是宣宗八年七月初七日宣宗九年,郑和病逝。就在这一年,其副使王景弘又组织了第八次“下西洋”的活动,但其声势和规模都远不及前七次了,下西洋活动接近尾声。 摘编自李楠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
15、二哥伦布多次航行到达美洲,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因为他的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来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所以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10%的战利品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西班牙人也开始在美洲大规模殖民、发展贸易、开采矿产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明政府停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并就下西洋活动的停止谈谈你的看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与郑和航行的共同点,并分析两人航海结果不同的原因。答案:(1)原因:下西洋“劳民伤财”。看法:郑和
16、下西洋确实没有给明政府带来经济利益并且劳民伤财,但是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认识到远洋航行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停止远航的同时,销毁过去远航的档案材料,更说明了当时的皇帝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2)共同点:都得到了皇室以及国家的全力支持;都多次远航,并且有一系列重大发现;都引起了人们的非议。原因:郑和下西洋基本上不带经济目的,在耗费大量钱财以后,在国家财力无法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停止航海活动;哥伦布的航海经济目的非常明确,要求得到黄金和香料,通过贸易取得商业利益,对利益的追求刺激了航海活动的继续进行;从根源上讲,两人航海的差异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决定人们耻于讲究利益,而欧
17、洲商品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着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探寻未知的世界,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仁宗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可直接写出答案;第二小问“看法”,必须联系今天对航海的认识,侧重于对闭关锁国的危害来进行叙述,大臣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考虑,根据材料“废止此项活动,甚至连所存的有关档案资料,也予以焚毁”可见主政者目光短浅。第(2)问,第一小问“共同点”,需要联系所学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从支持力量、航海成就、现实中的阻碍因素等来比较即可;第二小问结果不同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郑和因为财力无法支持,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停止,哥伦布则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由此升华到各自所处的社会形态、思想状态和阶级属性,就能将原因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