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48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0 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评(十)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议:“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把大田庄改为示范农场,由国家经营,雇农代表苏维埃监督。”该提议旨在()A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B争取获得农民对革命支持C促成苏维埃政权成立D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B由材料“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可知,该提议旨在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以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2“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

2、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它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非要等到选举之后才进行和平谈判和土地分配。它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苏维埃运动迅速地波及全国。”该运动迅速波及全国的原因是()A迫使临时政府最终退出了一战B推翻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C满足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愿望D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C根据材料“它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非要等到选举之后才进行和平谈判和土地分配。它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可知,该运动满足了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愿望,故选C项;临时政府并未退出一战,排除A项;根据材料“它们一点也不像临

3、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可知,当时沙皇政府已被推翻,排除B项;“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31921年5月,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道:“1920年秋季和冬季,我们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曾经开工,但是后来不得不又停工了。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停工呢?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这说明()A苏俄放弃发展重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失败D实践推动了政策转变D题干提及“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的开工到停工,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再结合时间“1920年秋季和冬季”可知,当时正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阶段,故选D项。4(2

4、020天一大联考)1924年5月,苏联将对农民征收的实物税全部改为征收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这一举措()A促进了商品市场活跃B减轻了广大农民负担C提高了政府财政收入 D保障了工业建设资金A材料“苏联将对农民征收的实物税全部改为征收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说明新经济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的活力,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减轻了广大农民负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政府的收入增加与否,排除C项;苏联模式下通过农业发展为工业建设提供资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19281929年,苏联连续发生两次粮食危机,不但城市工人缺粮,而且由于没有粮食出口

5、换取必要的工业设备而拖延了工业化进程。这两次粮食危机都不是由于粮食减产造成的,而是由于农民不愿低价售粮造成的。材料主要表明苏联()A农业集体化受到严重抵制B深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C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受阻D迈出了超越新经济政策的步伐D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对农产品的低价购买、换取外汇的形式引起了农民的抵抗,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衡,突破了新经济政策逐步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构想,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对粮食价格的不满,未体现抵制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并未对苏联产生太大影响,排除B项;粮食价格抬高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并

6、未受阻,排除C项。6(2020洛阳高三期中)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曾长期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各类消费品出境,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这种现象表明苏联()A政府曾试图鼓励发展轻工业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C强调意识形态影响对外贸易D经济发展速度日益缓慢B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比例失衡,所以为了保证国内人民对轻工业产品的需要,苏联采取限制消费品出口、补贴奢侈品进口的措施,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于进出口消费品的规定,未体现苏联鼓励发展轻工业,排除A项;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的差别,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和资本

7、主义的不同,故不是意识形态对苏联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进出口消费品的规定,看不出苏联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且苏联模式促进苏联工业迅速发展,排除D项。7(2020渭南质检)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期间(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虽然没有实现消费品与农业的目标增长率,但这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故选C项;农业和轻工业虽没有完成目标增长任务,但与“一五”计划相比仍是正增长,

8、排除A项;苏联的“二五”计划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但并没有实现协调均衡发展,排除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一五”计划时就已经确定,排除D项。8(2020惠州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20世纪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A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B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C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B根据材料“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可知,当时人们追求正义、渴望安宁,在超级英雄身上寻求慰藉,反映了当时世界

9、动荡不安的局面,故选B项;现代主义艺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业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与材料中超级英雄的形象不符,排除A项;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在二战后,且超级英雄的形象与“超级大国的心态”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欢迎,但这与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9(2020平顶山质检)1933年3月到4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地位 B防止通货膨胀C缓和劳资矛盾 D提升外贸竞争力D根据材料“1933年3月到4月,罗

10、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扩大美国海外市场,提升美国外贸的竞争力,故选D项。10(2020临沂质检)“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这反映了()A政府违背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新政使用激进手段调整经济C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D新政改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C根据材料“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

11、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可知,新政允许工人阶级成立工会、进行集体谈判、改善劳工处境,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新政是改革,不是“激进”手段,排除B项;新政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没有改变政府部门的职能,排除D项。11(2020唐山高三期末)下表是19331935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统计数据。这一变化反映出()时间人数1933年297.3万1934年360.8万1935年386.86万A.美国劳工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B国家的政策倾向于工人有利C美国当时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D美国的经济危机已得到

12、解决B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331935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的政策倾向于工人有利,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权益,但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根本上维护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劳工利益不可能得到全面维护,排除A项;美国工会会员人数增加体现了工会的发展,与“就业率”无直接关系,无法体现就业率的显著提高,排除C项;经济危机得到解决主要是通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恢复与发展体现出来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12罗斯福认为,建筑业是“一个对从水泥到电器等其他行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的行业”,为此在新政期间大力兴办了以建筑业为主

13、的公共工程。由此可知,当时发展建筑业()A旨在保证公共工程的建设B有利于拉动国内需求增长C抑制了其他工业部门发展D减轻了政府财政经济负担B根据材料中建筑业对其他行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知,发展建筑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美国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罗斯福通过发展建筑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危机,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发展的建筑业主要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故兴办公共工程不能体现发展建筑业的目的和作用,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建筑业发展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发展建筑业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要内容,而公共工程应由国家管理安排,故发展兴建公共工程的建筑业不

14、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

15、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对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

16、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苏俄(联)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可得出美国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可得出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苏俄(联)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分析;美

17、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答案(1)苏俄(联):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方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18、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方式: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体制,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

19、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解析根据“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确立论题,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面临着阻力;根据材料“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

20、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激进现象。其次,根据论题,在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如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根据材料“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经济建设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论述:20世纪2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久,苏联领导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苏联应该向资本主义发动进攻。这种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忽视了苏联的国情。1925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建设指标。为了解决工业资金建设问题,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此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也忽视了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取消新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大规模发展集体农庄等,都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