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1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2年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专题三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考预测】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本节重点知识为物质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所属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胶体的性质、制备及应用,2012年高考对胶体的考查可能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中,对物质分类的考查会分散在其他试题中,单独考查的可能性很小. 展望2012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

2、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应关注以下考点: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判断分散系的种类;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高考资源网:知识导学】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依据有:(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离子

3、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2.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碱性氧化物一

4、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3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的树状分类(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如对BaSO4、BaCO3、MgSO4、MgCO3进行分类,就可从物质类型入手,分为钡盐、镁盐、硫酸盐和碳酸盐等。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变化三、化学用语四、分散系三种分散系的比较(1)分

5、散系溶液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 nm1 nm100 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三种分散系的比较(2)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00 nm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否有否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果冻、豆浆泥水、牛奶【易错点点睛】【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

6、铁溶液加热煮沸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D.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便的方法【错误分析】对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认识不清,而错误的认为丁达尔现象是它们的本质区别。【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易错点点睛】解决胶体的有关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要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但这不是它们的本质区别,A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直至变成红褐色。所以B错误。渗析主要用于溶液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如要鉴别最简单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进行鉴别。【2】下列关

7、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C胶体是比溶液更稳定的分散系D胶体是一种较稳定的分散系【答案】D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就有带电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就不带电。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也是有的带电,如Fe(OH)3胶体粒子,有的不带电,如淀粉胶体粒子。故A不正确。胶体和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只是有的胶体粒子带电荷,B也不正确。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故C错误。教材中说胶体具有介稳性,即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没有溶液稳定。【易错点点睛】错选A、B、C都是因为对胶体

8、的性质了解不够准确、不全面以及思考不严密所致。【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石膏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答案】 D【解析】豆浆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河流中的泥沙经过长时间的冲击形成了胶体,在河流入海处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C中所说的“蛋白质溶液”不是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中发生化学反应:Fe33OH = 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易错点点睛】同学们要注意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的区

9、别:沉淀物分散质的颗粒大于胶体;制备Fe(OH)3胶体不能用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须向沸水中滴加少量三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可。【4】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答案】 A【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也可描述成黄褐色或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Fe(OH)3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易错点点睛】要重视化学基

10、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正确理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区别和联系。【5】下列分散系中,是胶体的有 ( ) A在1molL1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B在0.0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0.01molL1的KI溶液,边加边振荡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D将花生油滴入水中并振荡【答案】B 【解析】易错剖析:错选A,原因是未能搞清楚制备胶体时反应液浓度的量,以为只要反应便可形成胶体。实验证明,浓度小于一定范围的KI和AgNO3溶液,采用滴加溶液反应的方法,才能生成胶体。错选D,原因为带胶状的液体便是胶体,其实D项得到的是乳浊液。答案为B。 【易错点点睛】

11、在胶体的制备时,必须注意:溶液中离子发生互换,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形成沉淀也越快,要得到胶体必须尽量减慢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的浓度。 【6】 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若做化学实验时手指不慎被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用氯化铁净水在水泥厂、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盐析出肥皂动植物尸体在土壤里的腐败喝了含MgCl2卤水,可以用牛奶或豆浆解毒A只有 B只有C只有D全部都是【答案】D【解析】易错剖析:认为三价铁离子的水解与胶体不沾边;不知道土壤是胶体,还认为腐败仅是化学变化而已;以为蛋白质并非胶体,

12、同时也认为喝牛奶或豆浆不能解毒,因牛奶或豆浆“中毒”后一时并未排出体外;对工业除尘缺乏了解,实际上也是对气溶胶不熟悉。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人类的生活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地被拓宽。因而在解答有关胶体试题时,在牢固掌握胶体的性质的同时要树立“大胶体观”。【7】如何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怎样检验经提纯后的胶体中已不存在NaCl杂质?怎样证明淀粉胶体粒子不会透过半透膜?【解析】易错剖析:在回答精胶体制的操作时,易生搬硬套课本,即答成:“把含有NaCl的淀粉胶体装入用半透膜制成的渗析袋中,用线扎好袋口

13、,悬浸入蒸馏水中。”这种操作不正确,原因是未能考虑到“分离”,照抄课本实验叙述。课本实验仅演示证明NaCl中Na+、Cl可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如果不更换蒸馏水,就不能使胶体中Na、Cl完全除去(当半透膜内外Na+、Cl达到一定浓度时,达到平衡状态,袋内Na+、Cl即不会再减少)。所以必加上“不时更换蒸馏水,直至蒸馏水中检查不到Cl为止”才是正确的操作。 【易错点点睛】渗析法分离混合物,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个基本操作。一般用于胶体的精制。渗析法操作中,怎样保证并检验杂质离子已去除干净,是实验的关键。 【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A在豆浆里加入MgCl2盐卤做豆腐B在

14、0.01 molL-1 AgNO3 溶液中滴加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C在Cu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答案】 C【解析】豆浆胶体加入电解质MgCl2盐卤,胶体发生凝聚。B为AgI胶体的制备方法,要求AgNO3 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生成的是AgI黄色沉淀。C产生的是BaSO4沉淀,不属于胶体,与胶体性质无关。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号的墨水中的胶粒可能带有相反的电荷,可使胶体凝聚,使钢笔发生堵塞。【易错点点睛】有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近几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9】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

15、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溶液 D. NaCl溶液【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需将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区分开,否则易错选A或C。将FeCl3溶液加到冷水中,Fe3+发生水解,生成的Fe(OH)3不能聚集在一起,其粒子直径小于胶体粒子直径,形不成胶体;FeCl3在NaOH浓溶液中生成的Fe(OH)3易形成沉淀;胶体遇电解质也易形成沉淀,故在NaCl浓溶液中也不会形成胶体。把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时,随着溶液的稀释和温度的升高,使Fe3+的水解平衡迅速右移,水解生成的Fe(OH)3的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Fe

16、(OH)3胶体微粒。【易错点点睛】在解题过程中,当看到相似问题尤其是形式相同的问题时,同学们自然会运用类比法或迁移法解题。但如果只重表象,忽略问题的本质,进行机械类比或迁移,很容易出现错误。如混淆胶体与沉淀即为一例。 【10】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n 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Na3PO4 B、NaCl C、FeCl3

17、D、K2SO4【答案】A 【解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聚沉值”概念,否则易错选B项;其次要弄清楚Fe(OH)3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情况,否则会易错选C项。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加入的阴离子可以相互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沉。依据题意,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聚沉值”越小。各选项中以PO43-所带的负电荷数最大。 【易错点点睛】遇到某些新概念、新信息、新情景性试题时,因心理问题、阅读能力所限或知识缺陷,而不能有效地将题设问题进行转化,并与已学知识进行联系而实现解题。 【11】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胶粒直径小于1nm B

18、. 胶粒作布朗运动C. 胶粒带正电荷 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 C【解析】有些同学认为布朗运动能使胶体微粒保持悬浮状态,不容易沉降,这就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错选B项。其实,布朗运动只是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中的胶粒因吸附相同离子而带同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胶粒之间电性相斥,而使胶粒不发生凝聚。 【易错点点睛】分散系有关概念,常见分散系的比较与判断,胶体的重要性质、应用、制备、提纯等,在应用这些知识时,常常因为知识把握不牢或模棱两可,导致思考不周、判断不准而出错。 【12】 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19、淀粉溶液 C. 酒精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答案】AC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常见胶体的类别和胶体微粒直径大小问题。胶体只能透过滤纸(孔隙直径较大)而不能透过半透膜,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这是很多学生易出错的),故不能透过半透膜,本题常因忽视此点而错选B项。在各分散系中,只有溶液才能透过半透膜。【易错点点睛】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胶体知识也不例外。如胶体不一定是液体、胶体粒子不一定都带电(如淀粉胶体是分子型胶体)等。在胶体概念分析、性质应用等问题中,要注意胶体知识中的特殊性。【13】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溶液

20、 D. 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需将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区分开,否则易错选A或C。将FeCl3溶液加到冷水中,Fe3+发生水解,生成的Fe(OH)3不能聚集在一起,其粒子直径小于胶体粒子直径,形不成胶体;FeCl3在NaOH浓溶液中生成的Fe(OH)3易形成沉淀;胶体遇电解质也易形成沉淀,故在NaCl浓溶液中也不会形成胶体。把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时,随着溶液的稀释和温度的升高,使Fe3+的水解平衡迅速右移,水解生成的Fe(OH)3的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Fe(OH)3胶体微粒。 【易错点点睛】 在解题过程中,当看到相似问题尤

21、其是形式相同的问题时,同学们自然会运用类比法或迁移法解题。但如果只重表象,忽略问题的本质,进行机械类比或迁移,很容易出现错误。如混淆胶体与沉淀即为一例。【14】 某浅黄色胶体作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向该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 A. MgSO4 B. Fe(OH)3胶体 C. CCl4 D. H2SiO3胶体【答案】AB 【解析】审题时要注意题设是“阴极附近”、“颜色变浅”,如不仔细,就容易造成漏选或错选。“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说明该浅黄色胶体的微粒带负电荷,要使该胶体发生聚沉现象,可以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易错点点睛】干扰信息、隐含信息等都会对正确

22、解题造成影响,如果解题时审题不细,不能抓住本质或有用信息,可能会得出错误答案。如很多学生常常把胶体微粒带电误认为胶体带电。【14】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C布朗运动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答案】 D【解析】丁达尔效应等是胶体的性质之一,由于在各种分散系中只有胶体才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但这并不意味胶体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胶体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够透过滤纸,但这不是胶体最本质的性质,可以通过滤纸的微粒还有很多,如离子、分子等。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一些悬浮的颗粒,如花粉、藤黄等都存在布朗运动,所以布朗运

23、动不是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易错点点睛】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胶体颗粒的大小决定了胶体的其它性质。【典型习题导练】一、选择题 1“民以食为天”在新时代已拓展了新含义,那就是保障食品安全“食以安为先”。连日来,两则“食品新闻”再现政府确保食品安全的强烈信号:一是全国人大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二是国务院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严打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强调对6个重点品种综合治理。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鲜奶制酸奶B黄豆制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4、)A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B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D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B北冰洋的冰在南极解冻,由冰变为水,再变为水蒸气C日本“311”大地震用“84”消毒液杀菌消毒D2010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燃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能与酸或碱作用的氧化物,一定是两性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C碳酸氢钠是盐,但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凡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氮是硝酸的酸酐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

25、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6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次氯酸的结构式:CCO2的比例模型:D丙烷的球棍模型: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为BNH4Cl的电子式: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8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

26、里,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别硫酸钠溶液和淀粉溶液B由于2NO2CO2CO2N2的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给Ca(OH)2溶液加热,则Ca(OH)2的溶解度将增大D葡萄糖和蔗糖是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10下列有关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微粒相互关系AC60、C70、C80同位素B、2,2二甲基丙烷同分异构体CPt、Pt同素异形体D甲酸、乙酸同系物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苯甲酸钠和碘化钾都是食品添加剂,分别用于食品防腐和食盐加碘C工业生产中排放的SO2、NO2、CO2等气体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

27、质12 下图从属关系中错误的是 ( )选项XYZA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卤代烃烃有机物D离子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1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NO3、浓H2SO4都具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BH2O、CH3COOH、Ca

28、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CHCl、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二、非选择题(本题有7道问答题,共58分。)15(8分)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组别备选项挑出选项序号挑选依据(1)ANO2 BCO2 CSO2 DFe2O3(2)AS2- BI- CFe DK+(3)ACH4 BCO2 CNH3 DCaO(4)A蒸馏 B分液 C蒸发 D中和16(8分)工业上的“三酸两碱”其实就是指工业上常用的硝酸、硫酸

29、、盐酸以及烧碱、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2)“三酸”与“两碱”之间的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 ) aAubCucAldFe(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当含0.1mol 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填化学式): ;Na2CO3; ;NaHCO3。17(10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

30、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的后面。物质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HCl Ba(OH)2Na2CO3 CO2Na2O2(3)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4)呼吸面具中用作为O2的来源的反应原理为 。(5)实验室制备常用 和 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8(9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如图为一“链状连环”图案,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

31、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两种物质都是盐(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上图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色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b随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9(5分)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

32、面框图进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氢化物酸碱盐氧化物(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 ,理由是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20(12分)有炭、二氧化碳、氧化铁、石灰水、稀硫酸和小苏打溶液6种物质。除硫酸外,试分别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相应的5个圆圈内,使每个圆圈内的物质都能与其相邻的物质反应;并用化学方程式将它们与相邻物质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有关化学方程式: ; ; ; ; ; 。21(6分)2010年7月1928日,第42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在日本东京举行,来自70多个

33、国家和地区的280名中学生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我国选派的四名选手全部获得金牌。中国国家代表队是此次比赛中唯一一支四名选手均获金牌的队伍,总分位列第一。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氧化二铝属于碱性氧化物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物品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C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为SiO2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E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

34、(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AH2OBNH4+COH-DHCO3-ECH3COO-FCl-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酸(电子对接受体)碱(电子对给予体)反应产物H+OH-HOH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H3BO3+H2O = H+B(OH)4;该反应中的碱是 (填“H3BO3”或“H2O”)。CuCl2+4NH3 = Cu (NH3)42+2Cl;该反应中的酸是 (填“

35、CuCl2”或“NH3”)。 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可知都是化学变化,没发生化学变化的就只有水果榨成果汁,答案为D。2【答案】D【解析】明矾能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有吸附作用的Al(OH)3胶体,Al3+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金属铁与FeCl3溶液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而是化合反应,B项错误;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例如CO2+H2O = H2CO3,C项错误;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均属于物理变化,D项正确。3【答案】B【解析】石墨与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36、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变为水,水变为水蒸气是物质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B项正确;用“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实质是消毒剂与病毒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死亡,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烟花燃放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4【答案】C【解析】两性氧化物是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此A选项错误;酸性氧化物除了能与碱反应外,还可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如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B项错误;碳酸氢钠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C选项正确;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所以D选项错误。5【答案】B【解析】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的酸酐是N

37、2O5,A项错误;在金属氧化物中,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HMnO4的酸酐)为酸性氧化物,可见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中,CO、NO等属不成盐氧化物。6 【答案】C【解析】硫原子有16个电子,分三层排布,最外层6个电子,而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A项正确;次氯酸中氯为+1价,氧为-2价,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B项正确;CO2的比例模型中,中间碳原子的半径应该比氧原子大,C项错误;丙烷的球棍模型正确,D项正确。7 【答案】C【解析】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所以A项错误;NH4Cl为离子化合物,是由NH4+和Cl-离子构成,由于

38、Cl-是阴离子,必须写出电子式,故B项错误;表示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则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故C项正确;D项,该结构简式是邻氯甲苯,对氯甲苯中的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应该处于相对位置,故D项错误。8【答案】C【解析】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项错误;乙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故其结构简式CH2CH2,C项正确;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D项错误。9【答案】A【解析】A项,淀粉溶液属于高分子形成的胶体;B项,H0、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自发进行;C项,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39、减小;D项,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也不是同分异构体。10 【答案】D【解析】C60、C70、C80是碳元素形成的三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选项错误;新戊烷是习惯命名法,2,2二甲基丙烷是系统命名法,二者是同一种物质,B选项错误;Pt和Pt的质子数都是78,中子数分别是124和120,互为同位素,C选项错误。甲酸、乙酸属于同系物,D选项正确。11【答案】D【解析】瓦斯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A选项错误;是食品防腐剂,加碘食盐中加的是碘酸钾(KIO3)而不是KI,B选项错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C选项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选项正确。12【答案】C【解析】从图中

40、可以看出,Z包含Y,Y包含X。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符合上述包含关系,选项A正确;分散系是一种混合物,它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符合上述包含关系,选项B正确;卤代烃不是烃,而是烃的衍生物,选项C错误;化合物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符合上述包含关系,选项D正确。13【答案】B【解析】氧化物属于化合物,A项错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B项正确;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C项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D项错误。14【答

41、案】A【解析】HNO3、浓H2SO4都具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A选项正确;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所以CH3COOH、CaCO3不属于氧化物,B选项错误;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C选项错误;H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只能电离出1个H+,HCOOH属于一元酸,D选项错误。15【答案】(每空1分)(1)D 金属氧化物;(2)C 原子;(3)D 是固体,不是气体;(4)D 不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解析】(1)中前三种物质均为非金属氧化物,Fe2O3为金属氧化物;(2)中Fe为原子,其余的均为离子;(3)中CaO为固体,其余的均为气体;

42、(4)中的中和反应是化学变化,而其余均为物理变化。16【答案】(1)纯碱;(1分)(2)CO32-+2H+ = CO2+H2O;(2分)OH-+H+ = H2O;(2分)(1) b;(1分)(4)NaOH、Na2CO3;(1分)Na2CO3、NaHCO3(1分)【解析】(1)纯碱的成分是Na2CO3,属于盐而不属于碱;(2)烧碱(NaOH)与“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 = H2O;纯碱(Na2CO3)与足量“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 = CO2+H2O;(3)Au与浓HNO3不反应,Fe、Al常温下遇浓HNO3发生“钝化”,Cu常温下可完全溶于足量浓HNO3;

43、(4)考虑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依据CO2与NaOH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 CO2+NaOH= NaHCO3,CO2+2NaOH = Na2CO3+H2O,判断另二种情况为:NaOH、Na2CO3,Na2CO3、NaHCO3;17【答案】(1)树状分类法;(2分)1) H2SO4(或HNO3、H2CO3);NaOH(或KOH);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或NH4NO3等);(2分)(3)2NaOH+CO2(少量)= Na2CO3+H2O;(2分)(4)2Na2O2+2CO2 = 2Na2CO3+O2;2Na2O2+2H2O = Na2CO3+O2;(2分)(5)盐酸;碳酸

44、钙;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即可说明是CO2。(2分)【解析】(1)根据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方式可知该物质分类的方法为树状分类法;(2)根据物质的组成及所给的元素以及酸、碱、盐的概念可知为H2SO4或HNO3等、为NaOH或KOH、为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3)根据CO2的性质可知,CO2转化为Na2CO3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少量)= Na2CO3+H2O;(4)呼吸面具中用Na2O2作为O2的来源的反应原理为2Na2O2+2CO2 = 2Na2CO3+O2;(5)实验室制备CO2常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5、,若变浑浊,即可说明是CO2。18【答案】(1)A C B D(2分)(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分)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2分)a电解质溶液氢碘酸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1分)b2Fe(OH)3+6H+2I-= 2Fe2+I2+6H2O(2分)【解析】H2和CO2都不是电解质,CO2和Na2O都是氧化物,Na2O和NaCl都是钠的化合物,NaCl和FeCl3都是盐。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胶体。少量氢碘酸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当氢碘酸的量较多时,Fe(OH)

46、3沉淀与之反应生成Fe3+,Fe3+再将I-氧化为I2。19【答案】(1)(2分)(2) A(1分)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1分)(3)HCl(1分)【解析】由框图可知,D、E两物质是不和水发生反应的。(1)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均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溶于水可以不发生变化,符合题意。碱必须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氧化物虽由两种元素组成,但氧化物要么不溶于水,要么与水发生反应,也不符合题意。(2)A可能是金属,因金属单质在常温下没有气态。(3)无氧酸中常见的强酸有HCl、HBr、HI的溶液,而Br2、I2常温下均不是气态,故E的化学式只能是HCl。20【答案】按从顺时针(或从逆时针)

47、的次序为H2SO4Fe2O3CCO2Ca(OH)2NaHCO3。(1)3H2SO4+Fe2O3= Fe2(SO4)3+3H2O(2分)(2)2Fe2O3+3C4Fe+3CO2(2分)(3)CO2+C2CO(2分)(4)CO2+Ca(OH)2 = CaCO3+H2O(2分)(5)Ca(OH)2+NaHCO3 = CaCO3+NaOH+H2O(2分)(6)2NaHCO3+H2SO4 = Na2SO4+2H2O+2CO2(2分)【解析】先将每种物质依次两两组合,找出符合反应规律的所有可能性列表如下:结合上图可知,每种物质要与另两种物质相互反应。对照上表Fe2O3和NaHCO3除了能与稀H2SO4反应

48、外,都还只能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故这两种物质只能填入与H2SO4相连的两个圆圈内,其余圈内物质也都可以填出了。21【答案】(1)A、D (2分)(2)A、D (2分) H2O CuCl2(2分)【解析】(1)A项中三氧化二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项热的纯碱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其溶解油脂的能力就强,是化学变化;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为SiO2;D项中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选A、D。(2)H2O结合H+为H3O+,又可给出H+为OH-;NH4+给出质子但不能结合H+;OH-、CH3COO-、Cl-只能结合H+,可看成碱;D项HCO3-可结合H+变为H2CO3,又能给出H+变为CO32-,故可视为酸又可视为碱。故选A、D。在H3BO3+H2O = H+B(OH)4-中,H2O给出电子对,故为碱;在CuCl2+4NH3= Cu (NH3)42+2Cl-中,CuCl2中的Cu2+结合电子对形成Cu(NH3)42+,故为酸。.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