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457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强化作业:1-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 础 巩 固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使此后的汉代功臣大将大多受到儒学影响。2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3(2013丹东四校联

2、考)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下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四个备选项内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目里面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项。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A BC D【答案】D【解析】是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5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书生,你可能遇到的情

3、况是()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即使你出身贫寒,也有可能到政府做官A BC D【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使儒学独尊,令各地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可以做官,打破了贵族垄断官位的现象。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材料二图一中所指“五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综合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所反映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

4、。(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答案】(1)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诗书礼易春秋。(3)汉武帝以儒家“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教育为儒家所垄断。(4)材料二是为实现材料一的“大一统”而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的文化专制政策。能 力 提 升1.(2013江苏徐州摸底)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答案】C【解析】由“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可知,儒家传统思想开始于孔子,至秦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2013洛阳模拟)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董仲舒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在隋唐时期;D说法错误。3(2013中山期末)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BC D【答案】C【解析】

6、结合汉代儒学新发展的内容,对比先秦儒学,符合题意。4(2013宁波模拟)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以得出D正确。5(2013江苏淮安调研)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

7、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6(2012苏北四市一模)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

8、,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

9、,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答案】(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仁政。(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董仲舒出生于广川,据说他特别好学,为探究春秋一书的大道理,董仲舒把自己关在屋里,闭门研读整整三年,从没有到自家菜田边走走。这就是“三年不窥园”的故事。北宋司马光曾在一首诗里说他“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有一天,董仲舒骑马出门会朋友,在马背上仍专心致志地思考,路人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故意问他所骑的马是公的还是母的,他也不理会,继续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乘马不知牝牡”的由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董仲舒终成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这些故事与他最终成为一代儒学大师有何关系?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