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402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单元评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D)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解析: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朝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

2、予,故排除C。2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解析:根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C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D项。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

3、,由此可认定(A)周幽王宠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似之子伯服为太子。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诸侯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据传世文献史记编译周幽王娶西申女为妻,生平王,又娶褒姒,生伯盘。幽王与伯盘追赶平王,平王投奔西申。幽王起兵围攻西申。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娱乐携惠王。晋文侯立平王,迁都洛阳,后又杀携惠王据出土战国竹简系年编译A西申、犬戎联合攻破西周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C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解析:由材料“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

4、,周亡”可以得出两则材料均涉及西申和犬戎联合进攻西周,A项符合题意;B项只是对材料一的反映;材料一反映的是申侯与犬戎主动进攻,C项不正确;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D项不正确。4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B)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趋同现象,文化并未统一,

5、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手工工艺和各国文字的趋同性,未体现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5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B)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解析:诸侯用九鼎说明春秋时期诸侯觊觎王权,而不是“诸侯争霸,胜者为王”,故A错误;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因此建造九鼎,反映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故B正确;诸侯用九鼎与“尊王攘夷”无关,故C错误;“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说明

6、诸侯私自建造九鼎,并不是表明大国诸侯问鼎中原,故D错误。6“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A推行了郡县制度 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 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地方分权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从而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职业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正确;强化丞相的权力不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的创立不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西周三

7、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属于“封建政体之创兴”的政治制度是(C)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材料中“封建”就是分封建邦的意思,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制度,A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时期设立,B错误。D是原始社会后期首领承袭制度。8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C)A颁布挟书律 B颁布“推恩令”C海内为郡县 D汉承秦制解析: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世袭制度取消,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因此“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

8、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故答案为C项。A项与官制变化无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推恩令”下,王国力量化小了,但仍是“国”,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B)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解析: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不选A项;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

9、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选C项;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不选D项。10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C)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以看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答案为C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材料信

10、息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项;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排除D项。11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B)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形成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通过确立基本的礼制模式以道德教化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说法错误

11、,儒学本身就具有纲常伦理色彩,排除;为专制集权提供理论基础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12汉武帝为祭宗庙,要求列侯酎金(酎:zhu。时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助祭,然后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表明(B)A列侯所献的酎金有问题B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基本解决C汉武帝加强了专制皇权D汉武帝专制和贪财暴虐解析:根据“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势力,材料中的措施进一步削弱了列侯的势力,王国问题基本解决,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根据“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可知,A项只是借口,并

12、非“列侯所献的酎金有问题”,排除;材料中汉武帝的措施削弱了列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非加强“专制”,排除C、D两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墨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又比较接近工农的小生产者的士。他既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又有高深的科学理论知识。墨子及其弟子组成了墨家游侠集团,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

13、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墨子爱好和平,反对战争。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鲁班止楚攻宋都是有力的例证。摘编自黄跃先墨子墨家墨者墨子材料二“墨家逻辑是全球三大古老逻辑体系之一,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潘建伟说,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摘编自我国即将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新华社2016年8月15日电)(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形成

14、的历史背景。(13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3分)答案:(1)主张:“兼爱”“非攻”。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休,社会动荡;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各种思想学派纷纷发表主张,为时局献策。(2)“兼爱”“非攻”等思想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墨家的科学思想和实践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借鉴;墨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价值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其他答案表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主要主张需要从材料中概括,“相互友爱”“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体现了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2)本问要求分析“现代价值”,主要是

15、要求分析墨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其思想主张中的“兼爱”“非攻”明显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甚至可以和谐国际关系。材料二中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表明我国当代科技发展重视从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说明墨家思想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14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

16、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

17、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9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8分)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途径:“任子”;察举制。(3)消极作用:形成特权垄断;抑制人才正常流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行政效率。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从秦汉时期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等方面来分析。(2)从材料“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世家”“官族”中可以概括出答案。(3)从材料“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世家”“官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特权的垄断、人才的流动、中央集权和行政效率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