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277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零诊试题(含解析)第卷1.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A. 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B. 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C. 统一度量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D. 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秦律十八种之工律和金布律均为法律,就法律条文来看体现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故D。其他对材料的解读不当。考点:历史研究方法

2、点评:历史选择题有多种解题思路。本题而言,由材料来自法律条文;由“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由材料中的细节与选项的对照等手段均可作为判断选项的途径。2.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核心元素是A. 考试选拔B. 公平竞争C. 注重文化D. 传播儒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其通过考试所展示的公平竞争理念,B项正确;考试选拔只是手段,不是其蕴含的核心价值,A项错误;注重

3、文化是通过考试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是永久的生命力,C项错误;传播儒学只是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价值,不是人类共同而永久的追求,D项错误。3.随着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C. 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 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1718世纪(明清时期),“人口稠密”江南地区大力发展棉织业,其

4、严重的缺粮又促使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为解决人口压力而顺应经济发展作的灵活应对,D项符合题意;因江南粮食不足,促使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体现了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是农业的进步,B项说法错误;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反映了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促进”了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C项错误。4.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5、B. 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C. 专制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 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中国法家代表人物虽然“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说明法家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实质上反映出儒家的治国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专制制度的加强体现了儒家思想地位的巩固,故A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集权的思想基础之一,故D项错误。5.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

6、于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近代民主化发展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 公民意识与民族民主意识严重缺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国家视其民为奴隶”使中国社会长期缺乏民主观念,而“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则指的是中国人缺少民族意识,这样恶性循环造成了“吾国之大患”,D项符合题意;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只是材料的一部分,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历史发展中的弊端和积习造成的国民与国家的离心,不是在研究国民素质和近代民主化发展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无关“社会矛盾激化”的信息,C项错误。6. 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

7、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见,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现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 )A. 全球化史观B. 近代化史观C. 文明史观D. 社会史观【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新历史观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的动因”、“社会上的人”,而不是“赫赫皇矣的天神”、“大澶天纵的圣哲”,所以应该反映的是社会史观,故选D。【详解】7.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

8、”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材料中讲述了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史实,从材料中吴蕴初的做法导致了“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说明吴蕴初是为了抵制日货才放弃了专利。结合所学知识,商战思想在早期维新思想中就已经出现,商战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26年,所以可以看出商战的思想影响深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官僚资本的问题;B选项材料中

9、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的相互竞争,而是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抗。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系。8.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旨在说明( )A. 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B. 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C.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据题干“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寓意原来人们被传统思想文化所统治,“而是”告知我们后半句才是学者所强调的,“为思考问

10、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人们的思想状况、行为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故B项正确;A项内容题干有所反映,但不是作者旨在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内容同题干所述不符;D项情况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故选B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习俗风尚的变革9.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 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世界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

11、峙时期,而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方,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新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说法是符合史实的,排除。10.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减少B. “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开展C. 大力调整国民经济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时间及内容“压缩城镇人

12、口”可知,因为1958年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会运动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破坏,为此国家实行“八字方针”, 大力调整国民经济,故C正确。因为A出现于文革时期,故A错误。因为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此时已经开始纠正它们的错误,故B、D 错误。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11.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理解表格中的信息,下列正确的是时间地区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总计亚洲12110326非洲51323344

13、欧洲6114021美洲0113620大洋洲00527总计23166514118A. 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B. 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 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D. 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可知,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最多(65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利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故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万隆会

14、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故D项错误。所认选C。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

15、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16、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观点一:“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观点二:“历史机

17、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出“历史机遇延误论”的主要含义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然

18、后根据提高中的要求“行动的目的与结果”和所学知识,做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判断,无论认为是正确的,还是认为是错误的,都可以。如果认为是正确的,那就需要从明朝中后期和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历史本来具有走向现代化的机遇,但是却因为中国的专制制度而错失了机遇的角度去回答。如果认为是错误的,那就需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方面来分析中国这两次机遇本来就不是机遇,而是必然不会走向现代化。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

19、和观点,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朝政府深切关心丝路路政建设。近年来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此多有揭示,唐政府在丝路沿线设置驿馆,配置驿马、驿丁,以供往来官员食宿之需要。丝路沿线,唐朝政府设军置守,从戍、烽、铺到守捉、军、镇,组织严密。为纠察奸宄,唐朝政府对“丝路”上来去行人颁给“过所”。行人通过关戍、守捉,必须勘验过所,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既表现了唐朝政府对人民的严密控制,也说明在丝绸之路上只要有

20、“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据出土文书,唐代在西州设有“长行坊”。这是一种官办运输机构,运输工具有牛车、长运马、长运驴等,又称“长行转运史”。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伊州、高昌、安西等处,都是当年重要的屯田基地。反映屯田状况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数量颇多,很明显,没有屯田作后盾维持丝路行政管理机构,确保沿线驻军、驿馆开支,满足使节、商旅需求等,都是很困难的。摘编自王炳华大唐丝路国之重器(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意义。【答案】(1)特点:

21、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经验;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注重丝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唐朝的盛世与繁荣;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借鉴。(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得出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经验;根据“唐朝政府设军置守”得出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根据“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得出注重丝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

22、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得出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意义:根据“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得出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根据“实行屯田”得出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所学,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唐朝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北边城伊犁被俄国窃据,东南宝岛台湾被日本侵占。面对当时形势,左宗棠提出发展海防:“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在他看来,“中国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

23、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逐渐形成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福建海军)的建制。左宗棠认为“诚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必须大力兴修水利,“水利兴,而后旱潦有备,民得所养”,只有“民心定,民力纾”,才能“折骄寇之焰”。他还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反对清政府裁撤渔团。摘编自王聪延略论近代“海防”与“塞防海防”并重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海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海防思想。【答案】(1)海防、塞防并重;仿造西方战舰;建立近代海军;大力兴修水利;提倡兵民联合御敌(反对裁撤渔团)。(2)丰富了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推进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有利于抵制西方侵略;开启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或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左宗棠的海防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1)左宗棠的海防思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逐渐形成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福建海军)的建制”“他还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对左宗棠海防思想的简评,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丰富近代海防思想、推进近代海防建设、开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