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201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和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A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B印刷术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C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明代通俗文化读物的推广提供了方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2、;A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并不等同于“被通俗文化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2明代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4.4倍。其中一部分是从古算书中抄录来的,新增题目中如“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多属于商业内容。关于该书的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了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B体现了古代数学重视应用的思想 C仍然仅仅局限于小农经济发展的范畴D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知识B九章算术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知识,表明了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 A、D两项错误;由材料“

3、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可知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C项与“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商业内容不符,排除。3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科学家论述方法 伽利略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A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事

4、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实验、实践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A项;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项;传统科学注重实用,以经验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实验,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排除D项。4(2020中原名校质评)唐代李白的诗显示出超凡的创造力、博大雄伟的气魄,代表着自由与解放。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风气表示不满,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由此可见()A时代变迁影响艺术评判尺度B唐代诗歌书法艺术成就突显C性格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认知D艺术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D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因而其作品具有 “超凡的创造力、博大雄伟的气魄,代表着自由与解放”,而

5、南朝属于割据政权,因而“无丈夫之气”。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可见艺术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评判标准的变化,排除A项; 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时代特征决定了对艺术的认知,排除C项。5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D据材料“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

6、繁荣,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也未涉及传统礼教是否受到冲击,排除B、C两项。6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B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明清

7、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排除A项;“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有利于打破传统价值观念,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的需求,而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排除D项。7(2020西南名校联盟模拟)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既有简单的刻划、逼真的描摹,还有较为复杂的组合符号,既有陶工的标记,又有巫师创作的祭祀符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材料表明()A图画艺术是汉字源头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C巫师促成汉字的形成D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D根据材料“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

8、古发现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可知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故选D项;根据材料“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可知刻画符号是汉字源头,排除A项;根据材料“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贡献”可知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不仅存在于黄河流域,排除B项;根据材料“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可知刻画符号促成汉字的形成,排除C项。8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

9、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A通过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隶书属于比较简化的字体,其流行地区及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符合文字的发展趋势,但秦朝统一之后,认定“小篆为法定文字”,这样就不符合文字“简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排除B项;秦始皇虽然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并没有使隶书这种字体消亡,在汉代,隶书成为流行的字体,排除C项;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使各种字体统一,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其积极作用,排除D项。9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10、。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D行书特点是行云流水,飘逸易识,故选D项;笔画圆匀,庄严厚重为小篆的特点,排除A项;字体方正,规范标准是楷书特征,排除B项;随意挥洒,任情纵性是草书特征,排除C项。10(2020蚌埠质检)明代文人唐寅、文徴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D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徴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甚

11、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充分体现出在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故选D项;题干主要反映明代的书画出现了市场化倾向,没有涉及绘画技巧的改变,排除A项;题干仅是提及了有钱人向唐寅等书画家定制作品,这不等于市民阶层对绘画的要求提高,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一直追求神韵意趣,而不是淡化对神韵意趣的追求,排除C项。11(2020宜昌调研)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完善C科学技术的进步D儒

12、家思想的发展D材料“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说明文人画突出的是文人的品德修养,而品德修养源于儒家的思想,故选D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文人画不属于世俗的艺术,排除A项;文人画表达的是文人内心的不阿世俗的品质,与科举制的程序无关,排除B项;“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说明文人画对科技发展不依赖,排除C项。12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D商人资

13、本开始渗入戏剧界B商人投资具有逐利性,商人纷纷组建戏班是因为社会市场的需求,这也会推动戏剧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商人纷纷组建昆腔戏班子,没有涉及昆剧艺术水平的高低,排除A项;市民文化的需求会推动戏剧发展,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仅据题干信息无法考证是不是商人投资戏剧的首例,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

14、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痘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

15、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历史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5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发明了牛痘接种术”“诸病源候论”“万国药方”“政府设立比较

16、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等信息概括。第(2)问,由材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等信息说明。 第(3)问,由材料“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倡导中西医结合”等信息回答。答案:(1)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12分) (2)传教士的作用;西方医学文化的传入;多种形式的中

17、西医学交流;开明官员的推动。 (8分)(3)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5分)14(2020长治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小说的演变及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先秦两汉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其中零星地出现了商人的形象魏晋南北朝商人的笔记小说出现,这是小说的雏形,记叙奇异故事,人物逸闻轶事,但极少涉及商人隋唐传奇小说中部分作品涉及商人,他们出身低微,整体形象模糊宋元话本小说中,商贾题材数量较多,商人表现出鲜明个性

18、明清小说已成为主要文学样式,各种形象的商人在小说中频繁出现,其群体既包括街头叫卖的商贩,也包括家财万贯的大贾巨商据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等从表中一个或多个时期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解析:从材料中的先秦两汉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魏晋南北朝的“商人的笔记小说”、隋唐时期的“传奇小说”、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到明清时期“小说已成为主要文学样式”可以看出,小说从萌芽到成为文学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材料中的各个时期对商人的描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演变折射了社会观念的变化。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观点作为

19、论题,然后结合相关知识、史论结合加以阐述即可。考生也可以从表中某一个时期提取信息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一:论题: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演变折射了社会观念的变化。(2分)阐述:唐代尽管商品经济繁荣,但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人群体普遍不受重视,因此传奇小说中商人整体形象模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商人群体的漠视。宋元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统治者抑商政策松动,因此话本中商人个性鲜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推动了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世俗化,因此小说中商人形象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读者的诉求。总之,小说中商人的演变能够折射出社会观念的变化。(10分)示例二:论题:小说从萌芽到成为文学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阐述: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小说的艺术因素就已经萌芽,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等,艺术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美好想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笔记小说内容丰富多彩,小说的雏形已经具备。隋唐到宋元,传奇小说和话本小说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日益饱满起来,到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形式,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总之,从先秦到明清,小说从萌芽到成为文学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0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