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101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卷、卷两部分,共26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交机读卡和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卷:选择题(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NH4Cl B. HCOOHC. NH3H2OD. Al(OH)3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SO3+ H2OSO32- + OH B. Al3+ + 3H2O = 3H+ + Al(OH)3 C. NaHCO3 = Na+ + HCO3 D. H2S
2、2H+ + S23. 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2H2OH3O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 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抑制水的电离 C. 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促进水的电离 D. 向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体,抑制水的电离,c(H)增大,Kw不变4.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pH=7的溶液 B. c(H+)=c(OH-)=10-6 mol/L的溶液 C. 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 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 设NA为阿伏加
3、德罗常数的值,500 mL 1mol/L氯化铁溶液中Fe3+ 的数目等于0.5NA C. 常温下将干燥的pH试纸浸泡在0.01mol/L的NaOH溶液中来测溶液的pH,测得pH=12 D. 要判断反应进行方向,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焓减且熵增的反应为自发反应6.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A. 用量筒量取5.26mL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g食盐 C.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是3.5 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23.10mL NaOH溶液7. 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 TiCl4溶于大量水加热制备TiO2 B. FeC
4、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胶体 C. 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需加少量铁粉 D. 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铝 8. 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F是弱酸的是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 1mol/L HF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 常温下0.1mol/LHF溶液的pH为2.3;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A. B. C. D.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含Na2CO3的溶液:K、Cl-、NO3-、Al3+ B. pH=11的溶液:Ba2+、Na+、Mg2+、NO3-
5、 C. 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Cl-、Ba2+ D. 滴加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Br- 10. 可逆反应Aa BC2 D(a为化学计量数),已知B、C、D为气态物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T1,p2p1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 若a2,则A为固态或液态物质D. 增加B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的H增大11.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H=-a kJmol-1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
6、不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 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12. 室温下,有以下两种溶液:0.01 molL-1 氨水 ;0.01 molL-1 NH4Cl溶液,下列操作可以使两种溶液中c(NH4+) 都增大的是 A. 加入少量H2O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 C. 通入少量HCl气体 D. 适当升高温度(不考虑NH3H2O分解)13. 关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CH3COOH)0.01molL-1 B. c(H+)c(CH3COO-) C. 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pH4 D. 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14. 关于0.1 molL-1 NaH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水解反应:HCO3-H2OH3OCO32 B. 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C. 微粒浓度关系:c(Na)c(HCO3) c(CO32) c(H2CO3)D. 微粒浓度关系:c(OH)c(CO32)= c(H) c(H2CO3) 15.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操作和
8、现象结论A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溶液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前者产生气体而后者不产生气体酸性:醋酸碳酸硼酸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苯酚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酸性:醋酸苯酚C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溶液红色变深CH3COONa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D用盐酸作标准液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此时溶液恰好呈中性16. 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A为强酸B. 该混合溶液pH7.0C. 该混合溶
9、液中:c(A)c(Y)c(Na)D. 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L (NH4)2SO4溶液中的c(NH)c(CH3COO)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化学反应2NO2(g) + O3(g) N2O5(g) + O2(g) H 0 B. 表示25时,用0.1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醋酸体积的变化 C. 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D. 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
10、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19.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c、d四个点中,只有b点的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态 B. 25 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 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 D. a点,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用(N2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20. 有0.1 molL-1的三种溶液:CH3COOH NaOH CH3COO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
11、OO-)等于溶液中的c(CH3COO- ) B.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0.1mol/L C.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c(Na+) D.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Na+)c(CH3COOH)c(H+)c(OH-)21. 已知 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弱酸化学式CH3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1.810-54.910-10K14.310-7K25.6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 Na2CO3溶液中
12、,一定有2c(Na)= c(H2CO3)c(HCO3)c(CO32)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2CO3)pH(NaCN)pH(CH3COONa)D. 1 molL-1HCN溶液与1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所得溶液显酸性22. 某温度下,CO(g) + H2O (g)CO2(g) + H2(g)的平衡常数K=1。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和H2O (g)的起始浓度及5min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乙起始浓度5min时浓度起始浓度5min时浓度c(CO)/mol/L0.10.080.2xc(H2O)/mol/L0.
13、10.080.2y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x = y = 0.16 B. 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C. 甲中0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04 mol/(Lmin)D. 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是50%,c(CO)是甲中的2倍卷:非选择题(共56分)23. (16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0.10.1pH=9c0.2pH=70.20.1pH7请回答:(1)从第组情况分析,混合溶液pH=9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4、),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1。(2)第组情况表明,c 0.2(选填“”、“”、“ (填序号)。24. (20分)(1)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要从_、_、_三个方面考虑。 (2)恒温下,向一个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2molH2和2molN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51015202530c(NH3)/molL-10.080.140.180.200.200.20下列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N2、H2和NH3的浓度不再变化B. 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N2同时消耗3nmol H2C. 1 mol氮氮三键断裂同时6
15、mol键断裂D. 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E.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F.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 若温度不变,只将容器体积由4L变为2L,达到新平衡时N2的平衡浓度 0.4 molL-1(填“”、“=”或“NB. H2的体积分数:MNC. 容器N中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有1.2mol NH3,此时N的容积为VL,则该反应在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25V2/12 D. 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K:M=N(3)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密闭容器中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为原料 ,在120、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CO2(
16、g)+2NH3(g)CO (NH2)2 (s) +H2O(g),混合气体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j(NH3)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正(CO2) b点的逆反应速率逆(CO2)(填“”、“=”或“ 。25. (10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0.6 mol/LH2C2O4溶液H2O0.2 mol/L KMnO
17、4溶液3 mol/L稀硫酸13.02.03.02.04.022.03.03.02.05.231.04.03.02.06.4请回答:(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KMnO4) =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
18、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0.6 mol/LH2C2O4溶液H2O0.2 mol/L KMnO4溶液3 mol/L稀硫酸43.02.03.02.0 t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26. (10分)化合物H(C13H16O2)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以烷烃A为原料合成H的路线如下:请回答:(1)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2)H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3)F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它的分子具有反式结构,则F的结构简式是 。(4)B是A的一卤代物,经测定B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A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5)的化学方
19、程式是 。(6)芳香族化合物I是G的同分异构体,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则I的结构可能有种(不包括顺反异构);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的I的结构简式是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高二年级化学卷1234567891011ACDBDDCBDDB1213141516171819202122CDDDCCDCDCA卷23. (共16分,每空2分)(1)A-+H2OHA+OH- , 10-5 (2), c(A) = c(Na+) (3), c(A)c(Na+) c(H+)c(OH-) (4)B (5)乙丁甲丙 24. (共20分,除标注的1分外,其他均为2分)(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
20、向、化学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的限度 (每空1分)(2)A C D F 0.1, (1分) A(3), 75%(4)2 CO(NH2)2(s) + 6 NO(g) = 5 N2(g) + 2CO2(g) + 4 H2O(l) DH = - 1804.7 kJ/mol(5)2NO2 + CO= CO2 + NO+NO, c(NO) c(NO) c(OH-) c(H+)25. (共10分,每空2分)(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1.5 10-2 mol / (Lmin)(3)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不指出MnSO4(或Mn2+)扣1分MnSO4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不写“与实验1比较”扣1分) 或:所用时间(t)小于4min(或其他合理答案)26. 共10分,(1)至(4)每空1分,(5)至(6)每空2分(1)消去 (2)酯基 (3) (4)2-甲基丙烷(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