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出题人:张灿燊时间:90分钟2018.4.29注意事项:答案写到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 剥夺贵族的土地B. 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C. 废除债务奴隶制D. 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错误,错在“剥夺”;B项说法错误,错在“铲除
2、”;C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D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排除。2.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 制定秦律奖励军功B.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 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D.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制定秦律并不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的措施,奖励军功,只符合“最直接的措施”,故A错误;重农抑商也不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的措施,故B错误;建立县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打击旧贵族利益,奖励军功直接打击旧贵族利益,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学生应该
3、结合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与作用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 推动文化的普及B.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 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推动文化的普及符合科举制,但不符合军功授爵制度,排除;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符合军功授爵制度,但与科举制无关,排除;军功授爵制度改变了世袭制,以奖励军功为升官加爵的筹码,大大提升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科举制的实施,使广大庶族地主上升为社会统治阶层,可见二者的共性在于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与两种制度均无直接关系,
4、排除。4.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A. 据守黄河流域B. 执意改变风俗习惯C. 治理中原地区D. 决心迁都洛阳【答案】D【解析】材料“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张,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据守黄河流域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执意改变风俗习惯,故B错误;材料反映孝文帝的主要意图并不是治理中原地区,故C错误。故选D。5.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远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5、,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该观点中的“空前之世局面”指的是A. 秦汉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答案】C【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空前之世局面”指的是隋唐时期,故C正确;秦汉时期在北魏之前,故A错误;北魏本身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B错误;宋元时期与北魏并不是相邻朝代,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北魏孝
6、文帝改革与隋唐时期的统一和发展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6.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A. 私田出现均田制B. 商贾囤积市易法C. 边疆危机将兵法D. 土地兼并免役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其中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B项正确。均田制不属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排除A。将兵法是“强兵”措施,与“理财”无关,排除C。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
7、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免役法并非是解决土地兼并而采取的措施,排除D。所以选B7.王安石变法的第一项理财措施是实行“均输法”,拨出500万贯钱和300万石米作为发运司周转经费,由发运使根据京师库藏和各地物资的实际情况,选择低价购买政府所需物资,同时将各地的多余物资运往各地出售。据此,“均输法”的作用是A. 政府掌控市场,垄断利润B. 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兼并C. 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D.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答案】D【解析】从材料“选择低价购买政府所需物资,同时将各地的多余物资运往各地出售”中可
8、以看出,“均输法”可以协调供需关系,提高财政收支的效率,减少政府的开支,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政府掌控市场、增加赋税,故AD项排除;B项是方田均税法的作用,排除。8.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A. 客观中肯,切中时弊B. 背离事实,无端歪曲C. 过于拔高,服务现实D. 标新立异,创新史观【答案】C【解析】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没有认识到其局限性,故不是客观中肯,故A错误;这一看法并未完全背离事实,故B错误;梁启超这一看法过于拔高,是服务于维新变法的现实,故C正确;梁启超这一看法并非创新史观,
9、故D错误。故选C。9.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 是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B.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 主张“信仰得救”,个人以精神的自由D. 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得救,而要靠自己虔诚信仰,材料内容反映了马丁路德“信仰得救”思想,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建立民族教会,故B项
10、排除;D项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排除。点睛:材料“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是解题的关键。10.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A. 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 保留原有土地所有权C. 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 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承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因此选B.考点:历史上重
11、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1.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B.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 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等表明, 该指令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瓦解”;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等级制度的加强,故C项排除。点睛:“宣传忠孝精神”“与
12、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 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是关键信息。12.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 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答案】D【解析】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应该是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故D正确;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属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最有远见的,故A错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属于经济领域,也不是最有远见的,故B错误;建立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方面,故C错误。故选D。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
13、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日本人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人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所表现的巨大差异:日本向西方学习政治与教育,并付诸于实践而日趋强盛,中国向西方学习器械制造而未能使中国富强,通过日本与中国的强弱对比,用意在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A
14、项正确;B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中日之间近代化道路的异同,故D项排除。【点睛】“日本人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人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是关键信息。14.“前因八股机文,积弊太深,特谕令改试策论。”诏令一出,大学士刚毅立即反对说:“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这段材料反映出A. 废除科举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B. 对于八股文的积弊已达成共识C. 戊戌变法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D. 中国知识分子只接受传统教育【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诏令下达改八股文为策论,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学士刚毅持反对态度,说明戊戌变法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
15、反映时代的要求,故A项错误;B项的“达成共识”错误;材料只涉及了朝中一些大臣对变法的态度,无法得出中国知识分子只学习传统教育,故D项错误。15.“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120年前,清朝光绪帝下达明定国是诏曰:“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下对其意义认识正确的是A.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 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C. 废除了腐朽科举制度D. 挽救了清末统治危机【答案】A【解析】从材料“120年前”“清朝光绪皇帝下达明定国是诏”“多主变法自强”中可以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错在“触动
16、”;C项是1905年废除,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挽救”。点睛:材料“120年前”“清朝光绪皇帝下达明定国是诏”“多主变法自强”是解题关键信息。16.外国的侵略与挑战,或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常常成为引发大革命的动因或催化剂。下列内容符合此观点的有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改革土耳其入侵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黑船事件”明治维新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引发1861年农奴制改革,故正确;自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故错误;清朝甲午战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故正确;日本“黑船事件”后进行了明治维新,
17、故正确;所以答案选B。17.“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换言之,就是实现上即统治阶级的要求。特别是以军事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为中心。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上述现象最符合A.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B.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C. 19世纪70年代日本D. 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答案】C【解析】材料中“自上而下的近代化”,强调由统治阶级领导的以军事优先的现代化。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之中,发展轻纺工业,排除A。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属于沙皇政府领导,但没有以军事优先,排除B。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领导下国家经济以发展军事为主,C
18、正确。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正在进行凯末尔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没有优先发展军事,排除D。18.“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竟存、适存、进化、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竟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A. 太平天国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国民革命时期D. 维新变法时期【答案】D【解析】从材料“适存、进化”“适之、竟存、演存、演生”中可以分析出,这些词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排除;B项主
19、张“中体西用”,排除;C项是20世纪20年代,排除。19.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答案】A【解析】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故A正确;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没有突出改革的问题,故B错误;俄国并不是亚洲国家,且当时中国没有家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C错误;
20、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也没有包含俄国,故D错误。故选A。20.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种做法可能出现于A. 李悝变法B. 商鞅变法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答案】D【解析】从材料“在我们之前900年”“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可以分析出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理财”的措施,故D项正确;AB项是战国时期的,排除;C项是魏晋时期的,排除。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
21、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已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材料二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
22、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请回答:(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方主要国家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基本完
23、成工业革命;落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2)农奴获得了自由”、“可以获得土地。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 (3)出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方主要国家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等方面说明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2)本题据材料二“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
24、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即可从农奴获得了自由、可以获得土地等方面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再从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等方面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3)本题据材料三“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等方面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25、。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农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
26、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影响?(3)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次典型国进民退式改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说法的认识。【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2)商鞅变法鼓励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发展了封建农业;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资的需求,为
27、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封建社会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 商鞅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是“国进”;商鞅变法实行连坐法,使秦国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对民众不利,是“民退”。【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等方面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2)本题据材料二“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
28、治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发展封建农业、解决战争对物资的需求、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再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封建社会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回答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影响。(3)本题依据材料三“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连坐法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等方面说明认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
29、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
30、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2)依据:提倡君主立宪,推进政治民主化;宣扬民主思想(民权、平等、进化论),促进思想启蒙,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表现: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解析】【详解】(1)旧制度:根据材料可知斯拉夫派主张的是俄罗斯专制制度,即旧制度。“西方的脚步”:格局所学克里米亚战争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打败了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因此“西方的脚步”指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2)依据:根据材料“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中提倡君主立宪,推进政治民主化;宣扬民主思想(民权、平等、进化论),促进思想启蒙,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表现: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颁布的宪法中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