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临沧县章驮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 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作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时,监考员将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
2、分,共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 19241927年B. 19371945年C. 19451949年D. 19491956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是指工业生产凋敝,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被大量侵占。“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
3、挂在高高鼻子上”是指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这首诗作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人士对社会生活的痛苦感悟,故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 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 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唐甄均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而宋明
4、理学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等没有儒家学者掌握“道”的主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等也未宣传过民主革命思想主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等也没有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名师点睛】黄宗羲已经不是仅对某个特定的君主进行抨击,而是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他不是简单地对明王朝进行抨击或者对清王朝进行抨击,而是对整个封建国家的法制进行了批判。黄宗羲的揭露和批判,清算了封建专制主义法治的罪恶,吹响了近代民主
5、反封建斗争的号角。3.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A. 减少诉讼案件B. 注重法律程序C. 维护贵族利益D. 强调证据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故B项符合题意;A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故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不告不理”,根据所学罗马法的特点分析解答。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
6、党制B. 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C. 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原先的苏联D. 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要措施有:(1)指导思想搞多元化,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用别的思想或主义作指导。(2)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3)经济上搞私有化,要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军队建设上搞非党化、非政治化,此为俄罗斯民主和反政变奠定了基础。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7、5.李贽在续焚书中说:“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以下四句话中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D. “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目信息“随而吠之自笑而已”可知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故选B项。A项为“自私天性说”,C项为“男女平等说”,D项为“认识来源于经验说”,均与题意无关,
8、故不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李贽的反正统意识。6.“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以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A. 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B. 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C. 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D. 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可知,“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作用是提高了公民参政热情;通过上面的材料,无法得知公民范围是否扩大,错误。而A、B、C 都包含,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
9、治7.邵龙宝在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古代雅典有几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以下符合材料的论述是A. 这说明雅典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 导致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罗马法强调外邦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D. 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说明在雅典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D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罗马法中的万民法适用于所有被罗马统治的公民。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
10、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不足8.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 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 主宰了联邦政府C. 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 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总统选举中两党选票占总数的95%,说明两党控制了总统选举,总统是政府首脑,因此也可以说主宰了联邦政府;美国的政治是三权分立,控制总统选举只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95%选票说明赢得了大部分美国公民的支持;两党本质一样,但治国方略是不一样的,故选B考点: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11、总统选举 点评:如图,关于美国的民主政治,还可以考查国会和法院,美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是经常考试的地方9.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古代法律。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A. 抽签选举、轮番而治B. 自由、平等、博爱C.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D.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
12、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C。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A;B是启蒙思想,排除;D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排除。10.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两百年后,英国废除了该条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A. 海上霸主地位确立B.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 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D. 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18世纪英国就已经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A项时间不对,排除;航海条例一方面是为了打击荷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本国商品生产,而世界工厂地位确立后,英国产品已经取得绝对优势,航海条例也丧失存在价值,故B正确;在1689年时,英国已经完成
13、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两百年后,故C错误;工业革命刚开展时,英国产品并未取得绝对优势,故D错误。11.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A. 颁布“解负令”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 设立“四百人会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贵族因为特殊地位而拥有相当多的财产,其社会政治地位自然比较高,这对贵族有利;同时,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原来的出身等级制度,平民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而积累较多的财产,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虽然财产等级
14、制仍然不平等,但是达到了梭伦的目的:既提高平民地位,又保证贵族利益,B正确。ACD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由此说明该法律的实质是A. 重罪轻罚B. 保护私有财产C. 法律严酷D. 保护未成年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实质。由材料可知,如果是适婚人,犯了偷窃罪会被判处死刑,不会重罪轻罚,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不管是否是适婚人,只要侵害其他人的私有财产,都
15、会被处罚,可知罗马法的本质是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对于人群是分类进行立法,对于未适婚人处罚较轻,并不是一味严酷,且严酷不是罗马法的实质,故C项错误。保护未成年人不是罗马法的本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古希腊的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
16、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材料二 雅典居民比例(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2)根据材料二,“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3)根据材料一、二,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民主政治”?【答案】(1)特点: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公民,无论贫富均可担任公职。(2)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的男子。(3)“最狭隘”指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太少;“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共事
17、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概括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信息“雅典居民比例图”可知,其余公民占大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公民指的是本邦的成年男子,妇女、未成年男子以及外邦人都属于其余公民。(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主的范围以及民主赋予的权力进行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18、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报道材料二 日本报纸关于“五四事件”的报道主题王润泽政治、外交与媒体:1919年日本报纸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关注报道山东问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处“报道关键词”评述日本报纸关于“五四事件”的报道【答案】(1)原因:巴黎“和平会议”召开,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帝国主义在中国“利权”的要求;战后中国排日亲美现象严重;日本企图将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合法化。(2)提示:从立场、观点、目的等方面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详解】(1)本题可以从材料一中涉及的不同国家立场来分
19、析,材料涉及国际、英美、日本、中国,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分析。从国际看,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巴黎和会;从日本看,日本希望通过巴黎和会夺取在山东的权益,所以持续关注山东问题;从中国看,中国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坚决要求收回山东的权益,所以日本关注中国人民的反应;从英美方面看,英美也希望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因此也引起了日本对英美的关注。(2)“评述”一般包括评论和讲述。我们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回答。比如选择第一处关键词“学生义和团、骚乱、暴行、猖獗、险恶”,首先分析“是什么”:这是日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爱国运动的诋毁;“为什么”:因为日本想要取得在中国山东的
20、权益,迫使中国接受二十一条,反对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怎么样”:暴露了日本想要侵占中国的野心。比如选择第二处关键词“煽动家、传教士、鼓吹”,首先分析“是什么”:日本认为中国的反日运动有美英在背后支持;“为什么”:日本担心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威胁,英美对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不满;“怎么样”日本公然挑衅英美,争夺在中国的权利,暴露了日本的野心。如选择第三处关键词“捏造的、丑陋的、日中友好、辞令”,分析“是什么”:日本扭曲侵略中国的事实,在感情中强奸了中国人民;“为什么”:日本在为侵略中国山东的权益做舆论上的准备,完全歪曲事实;“怎么样”:这是日本无耻的表现,为它侵略中国寻找借口。15.【历史选修1
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材料二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办技术教育,目的很明确使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以便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上同地球上的各国展开竞争,这是“同国家富强、国家命运攸关的事情”。材料三 自从明治维新的近代教育改革以来,在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这一世界近现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痈疽。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尤其是
22、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近代天皇制政权的反动性。以上材料均引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材料四 1898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97%,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要知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无国民安得有人才?无国民且不成社会。”癸卯游行记归潜记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治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日本的教育改革。(3)结合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观点的认识【答案】(1)日本重视教育。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成立文部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教育改革为日本源源不断地
23、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3)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材料四反映了日本能摆脱民族危机并成为世界强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赖于对教育的重视。【解析】(1)问题:根据“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得出日本重视教育。措施:根据所学分析得出即可。(2)评价:根据“使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以便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上
24、同地球上的各国展开竞争”“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这一世界近现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痈疽”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教育改革的影响。(3)认识:根据“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反映了日本能摆脱民族危机并成为世界强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赖于对教育的重视。说明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威尔逊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
25、乎不敢谈了。他们问那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和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坏吗?总统碰到什么事情了?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材料二 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美国外交政策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什么要离开华盛顿。为什么当时他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2)“威尔逊精心
26、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彻底”的含义。【答案】(1)原因: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原因:美国参战使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欧洲的重建对美国寄予厚望。(2)外衣:指威尔逊提出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领导人: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等(或出席巴黎和会的英法政要)。(3)含义: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联来控制他国,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果由于英法反对,美国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故美国资产阶级对此表示失望。【解析】试题分析:(1)联系美国在一战后期加入协约国集
27、团参战,以为捞取战利品和获取战后世界领导权。美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集团,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2)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这些原则看似和平与公正,但实际上处处渗透着美国的野心。因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掌握了世界经济的绝对霸权。所以,美国的目标就是利用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权。(3) 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考点: 一战后国际关系点评: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如何审题呢? 1.要仔细阅读答题
28、说明。每份试卷前面都有关于本卷试题“答题须知”之类的说明,如高考数学卷就有文理科之分,文科理科考生分别该做哪些,必须照章办事,否则便会吃力不讨好。2.要看清题目要求。比如做选择题,必须分清是单选还是多选题,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题。如果把“增加了3米”看成“增加到3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就全题覆没了。3.要找准“题眼”。有些题目,似曾相识,貌似简单,一些考生匆匆瞥上一眼,欣欣然大笔一挥便已了事。而实际上,题目中虽然只更换了一两个词,但已变换了问题的角度,为你设下了一个“美丽的陷阱”,而你一不留神就上当了。有些题目的表述较繁,必须认真剖析,反复推敲,抓住关键词,单刀直入、切中肯綮。所以,审题时务须千万小心!有些考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样谨小慎微地审题,哪能按时完成?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审题上多花时间,正是为更少浪费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准确率。试想:如果一道试题,已花了十多分钟才发现走错了方向,再回过头来“重新收拾旧河山”,自然是懊悔莫及、倍感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