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62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用2B铅笔在对应的题号涂黑答案。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卷 选择题 (56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题,总分56分)1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部分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时期尚未使用青铜农具B当时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C蚌器在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D西周农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2

2、有资料显示,近代中国社会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洋纱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表明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推动了机器大工业发展3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D新航路

3、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4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明确禁止谷物进口,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1651年制定的航海条例。这说明英国( )A取消了对外出口的禁令B加快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C极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经济发展助推政策的调整51935至193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连续宣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煤炭矿工工资和工时法、纽约州妇女最低工资法等法律违宪;对此,罗斯福抱怨说:“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好比三匹马拉动的一辆马车现如今,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据此可知( )A罗斯福企图扩大政府行政职权B美国社会对工人运动严重恐慌C经济

4、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遏制D三权分立原则面临着制度危机6196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刻不容缓的措施的决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19601980年,农业投资总额达3830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农业投入还高2.5倍。这体现了苏联( )1966198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和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年份农业总产值人均实际收入196619703.95.9197119752.54.4197619801.73.4A改革重点转向农业B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农业经济持续滑坡D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7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

5、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8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9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

6、位制代替古典金本位制,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有助于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B推动欧洲国家建立了欧洲统一货币C有助于推动国际资金自由流动D促使各国开始大幅降低关税税率101974年,美国与沙特及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逐一签订协议,规定这些国家必须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些协议A使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唯一结算货币B使美国控制了世界主要的石油贸易C强化了日益下降的美元的国际地位D使世界石油贸易价格被美国控制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

7、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 )A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12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13二战后出现的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三者的共同点有( ) 都是重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 都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 美国在其中都拥有特殊地位 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ABCD14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

8、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阻B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C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D亚洲地区主导世界经贸的发展15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发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是指(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C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D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16下表为19601970年

9、法国、西德、意大利和美国主要经济发展数据(单位:%)。由此可以推断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西欧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D美国已失去国际霸主地位17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它作为国际经济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其成员除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之外,还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体现了(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飞速发展C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D经济领域的世界多极化趋势18北宋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人的思想抱负源于(

10、)A科举制度对宋代文士的影响B理学对理想人格的塑造C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使命D士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19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家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0苏轼曾言:“夫科场之文,风俗所系,所收者天下莫不以为法,所弃者天下莫不以为戒。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苏轼意在强调( )A科举制改变

11、了诗歌在宋朝的地位B科举制反映了宋朝的风俗习惯C科举制体现了宋朝考试的功利性D科举制形成了宋朝的读书风尚21关于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下列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夏商周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A血缘一功绩-考试成绩一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一血缘一考试成绩一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一功绩一门第声望一品行才学-考试成绩D血缘一功绩一品行才学一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2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下面属于该流派思想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3顾炎武认为:“

12、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针对于此,他提出( )A“经世致用”的思想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的主张D“心即理也”的本体论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君”并非封建帝王的专称,并进而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据此可知,顾炎武( )A极力主张依法治国B强调民众的社会责任C主张废除封建君主D对君权敢于大胆怀疑2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

13、期的剧变2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据此可知二者都( )A主张强化中央集权B关注现实政治的弊病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27诗经中的风所涉地域包括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二者的表现手法存在差异B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C分封制在南北方影响不同D南北经济活动方式不同28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

14、天下咸称蔡侯纸”。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 )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 皇帝使用推动了造纸术发展ABCD第卷 选择题 (44分)二、材料分析题(总分44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 16、17世纪的晚明社会,出现以徐光启、宋应星、王微、李之藻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和以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为代表的科学著作。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教偏理学“虚玄时妄之说”的倾向。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薯引进天津以解

15、饥民之饿,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王微认为西方科技巧器甚多,在选取上必须以长乎五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李之藻认为中学、西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 摘编自李敬峰晚明四贤”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热点,英国脱欧更是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

16、被提上日程。英国认为超国家机构会影响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降低其国际地位。鉴于社会普遍视欧洲为战乱和冲突的根源,英国政府仍把英国和英联邦及殖民地放在首位并宣称:“我们的事业和利益远在欧洲大陆之外。”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相继成为西欧第一、第二经济强国。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英国对英联邦国家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反,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经济比重却不断上升。1973年,英国最终加入欧共体。摘编自魏飞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演变(19511960)材料二 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遭遇的一次重大变故,将对英国、欧洲产生深远影响。它暴露

17、了欧洲治理机构的弊端以及成员国之间在重大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危机。英国一直作为欧盟范围内重要的平衡器存在,其脱欧鼓舞了欧盟范围内的疑欧势力和极端力量,它们要求关闭边境、控制移民数量,并通过直接民主还权于民,推动欧盟重回主权国家秩序。但纵观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史,正是一次次危机推动着欧洲一体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摘编自杨毅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三维挑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

18、展历程简表整理自孙宏哲著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高二历史答案1C从材料中的农具数量来看,蚌器的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工具的数量,说明的是蚌器在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西周时期已经出土了少量的青铜农具,A排除;B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故选C。2B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使其从农家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这说明这一现象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

19、及,排除。故选B。3C“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A错误;B项“资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没有体现,排除;D项中“新航路开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经济结构”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直接涉及,排除。4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的行为,适应了工业革命推动自由主义兴起的需要,因此D正确,C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工业革命前英国就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B排除。故选D。5A罗斯

20、福政府企图通过立法对经济进行干预,但制定的法律多贝最高法院宣布违宪,说明罗斯福政府的措施对美国传统的三权分立体制造成了冲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政府意图通过扩大政府的行政权来对抗经济危机,故选A;此时美国面临的是经济危机,而不是工人运动,排除B;至1935、1936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排除C;罗斯福政府的措施冲击了三权分立原则,但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说明三权分立体制并没有面临制度危机,排除D。故选A。6D根据材料“19601980年,农业投资总额达3830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农业投入还高2.5倍。”表明对农业加大了投入,但是从“1966198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

21、和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和人均实际收入并没有获得较快的发展,增长率反而逐步下降,说明长期以来苏联农业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问题仍未能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故选D;1965年上台的勃列日涅夫仍然重点发展重工业,A错误;材料显示增长率提高,不能说生活水平下降和农业经济持续滑坡,排除BC。7D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理

22、论的教条化理解,D项正确;材料的观点是加深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排除;材料中的观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否定,C项排除。故选D项。8A材料“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体现的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试图利用市场经济的某些成分来刺激经济发展,A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经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仅是小修小补,并未改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排除CD项。故选A项。9C根据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制”可知,其推动了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确定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的主导地位,是

23、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A项排除;欧洲一体化启动于1951年,晚于布雷顿森林体系,B项排除;“促使各国开始大幅降低关税税率”的是关贸总协定,D项排除。故选C项。10C由于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上述协议使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都必须持有美元,大家必须购买、储备大量美元,美元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但不是唯一结算货币,英、法、德、日、苏联等国的货币也承担部分结算货币的职责,排除A项;只是用美元结算,贸易自主权基本掌握在产油国手中,排除B项;由于石油贸易自主权基本掌握在产油国手中,美国利用自己的经济、金融、军事霸权可以影响石油价格,但没有达到控制的

24、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B“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是在进行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在实行国际协调,B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发展理念是加强了政府干预,而非减少,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是否公正,排除D项。故选B项。12C根据“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可知世界银行是为了帮助会员国发展社会经济,为了帮助会员国发展社会经济提供援助,C项正确;题意中主要体现了世界银行的职能是为会员国提供援助以帮助其发展经济,维持汇率的稳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排除A项;消除贸易壁垒和促进自由贸易都是世界贸易组

25、织的职能,排除BD项。故选C项。13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它们都是重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在其中都拥有特殊地位,符合题意;世界银行等属于世界性组织,不符合题意。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4B根据“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可知RCEP的组建体现了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RCEP的组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A项;RCEP中不全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并不是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排除C项;RCEP的组建并

26、不能体现亚洲地区的主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5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盟条约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使欧洲济由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C项正确;美国已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故欧洲并不在世界局势中占据主导,排除A项;欧洲联盟条约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国际事务无关,排除B项;欧洲并未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6C从材料看,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战后欧洲一体化等诸多因素,由于西欧经济实力的上升,进而要求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因此,西欧各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推

27、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发生于二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日本,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17D根据材料中二十国集团成员的构成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一超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区域集团,排除B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是西方主导,而强调的是多极,排除C项。故选D项。18B结合所学可知,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28、;二者的理想抱负都符合理学对追求理想人格的要求,说明了二者的思想抱负源于理学对理想人格的塑造,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张载和文天祥的思想抱负,没有涉及到科举制度影响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张载的政治抱负不能体现忧患意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不是源于士人的社会责任,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9B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是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由于经过秦末战乱,经济凋弊,汉初需要通过“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了恢复,汉武帝要建立大一统,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故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主要受统治者

29、的需要决定的,与AC项无关,排除A、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20C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中“夫科场之文,风俗所系,利之所在,人无不化”可知,苏轼强调导致诗词歌赋地位的变化,读书风气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追功逐利,C项正确。根据材料“诗赋几至于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可知,苏轼强调的是人们的功利性导致了诗歌地位的下降,而不是科举制,A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宋朝的风俗习惯,B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对宋朝读书风尚的影响,D项排除。故选C项。21D结合所学可知,世袭制以血缘为标准;军功爵制是以军功为标准;察举制以品行才学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声望为标准;科举制以

30、考试成绩为标准,故D项正确,ABC项三项错误。故选D项。22D结合所学还是可知,道家学派主张顺其自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特征,因此D项正确;A项是心学的主张,排除;B项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C项是法家的主张,排除。故选D项。23A材料反映了顾炎武认为理学是空谈之学,会祸害国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反对明代理学的空谈,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A项正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工商皆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两项;“心即理也”是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基本命题,而非顾炎武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24D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君”并非封建帝王的专称,“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体现了顾炎武对君权敢

31、于大胆怀疑,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依法治国,强调民众的社会责任等信息,排除AB项;由“人君之于天下”可知顾炎武并没有否定君权,排除C项。故选D项。25B根据材料“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可知,以上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明清之际

3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董仲舒没有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董仲舒的主张没有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排除C项;董仲舒的思想并未反映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26B由材料可知,面对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柳宗元通过肯定郡县制来表达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但不反对君主专制,而顾炎武在明清之际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各自的缺点,抨击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下政治体制的弊端,B项正确;顾炎武没有主张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项;柳宗元没有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

33、体现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排除D项。故选B项。27B材料“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是西周的主要统治区域,受周文化的影响较深,所以风的文化风格较为一致,而楚国位于南方地区,并非西周统治的主要区域,所以楚辞的地域性较强,B项正确;诗经是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楚辞是浪漫主义手法,虽有差异,但与材料所强调的“一致性”、“地域性”没有关系,排除A项;分封制在周王室统治区域内影响并不能导致地域间的文化差异,排除C项;西周时期南北方经济活动方式都以农业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28B根据材料“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皇帝赞许其功绩,也使用了改进造纸术做出的纸,从而推动了

34、造纸术发展及纸的普及,被称为“蔡侯纸”,所以,B项正确;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不是发明,错误;根据材料“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对造纸的原料进行改进,用便宜、易得的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材料,推动了纸的广泛应用,错误,排除含有、的A、C、D三项。故选B项。29(1)内容:肯定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注重实证的科学实验方法;科学为现实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服务;中西科技的交流融合。(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传播西方科技;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明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对理学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

35、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可知,晚明时期的科学家肯定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根据材料“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薯引进天津以解饥民之饿”“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可知,注重实证的科学实验方法;根据材料“王微认为西方科技巧器甚多,在选取上必须以长乎五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可知,科学为现实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材料“李之藻认为中学、西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可知,中西科技的交流融合。(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明时期正值新航路开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传播西方科技

36、;从经济角度分析,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社会形势分析,晚明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矛盾尖锐;根据材料“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教偏理学虚玄时妄之说的倾向”可知,知识分子对理学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30(1)态度变化:由战后初期游离于欧洲一体化之外转变为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原因:英国经济发展放缓,欧洲强国地位受到法、德强有力的挑战;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海外市场收缩;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一体化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实力显著增强。(2)影响:严重削弱了欧洲联合的基础,暴露了欧盟的体

37、制性缺陷,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挑战。欧盟内部力量失衡,加剧欧盟发展的方向之争,导致欧盟实力下降,重挫欧盟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客观上使欧盟国家反思欧洲一体化,有助于推动欧洲联合的深入发展。【详解】(1)据材料一中“英国认为超国家机构会影响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降低其国际地位英国政府仍把英国和英联邦及殖民地放在首位并宣称:我们的事业和利益远在欧洲大陆之外。”、“1973年,英国最终加入欧共体”等信息可得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依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相继成为西欧第一、第二经济强国”、“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英国对英联邦

38、国家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经济比重却不断上升”等内容结合欧洲一体化、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相关所学内容从经济地位受到挑战、海外市场缩小、欧洲一体化联系增强等角度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2) 依据材料“它暴露了欧洲治理机构的弊端以及成员国之间在重大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歧”、“英国一直作为欧盟范围内重要的平衡器存在,其脱欧鼓舞了欧盟范围内的疑欧势力和极端力量”、“正是一次次危机推动着欧洲一体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等结合相关所学内容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31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才子佳人,再到市井

39、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阐述: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朝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

40、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阅读表格,从中国古代秦汉到明清时期,提取小说发展的5个主要阶段的相关信息,如小说的创作类型经历了“神话”、“志怪”、“传奇”、“话本”、“短篇”到“长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再比如,整合小说发展过程,分析不同时期出现的代表作品、创作特色,可以发现宋元以前,小说创作内容先后以“神仙鬼怪为主”、“人物轶事为主”、“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为主”,到宋元以后以“白话为主”、“平民为主”、“题材众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小说日趋世俗化”等信息;选择其中的一个信息,明确表达出来;接下来根据分析思路,用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信息内容、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对个人观点进行论证说明,最后对论证内容进行总结、深化;整个论述过程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