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这表明司马迁承认一切正当的求富行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司马迁的做法( ) A违背了人们的意愿和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3清朝王
2、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A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4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3、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5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赫赤宗周,褒姒灭之”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6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他的这一做法A违背了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7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当时
4、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8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表l时间改革措施管仲在齐国改革(公元前七世纪中期)相地而衰征鲁宣公改革(公元前594年)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商鞅变法(公元前四世纪中期)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 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C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9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的名称的是( )A坊墙倒塌以后 B晨曦中的汴河 C商帮的兴衰 D草市饮食大全10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
5、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1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12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6、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两宋之际,地处东南山区的徽州由于未遭金军的蹂躏,故在靖康之乱后,有大批的移民迁入。加上,徽州人多地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南宋时已有大量徽州人迁移到长江沿岸地区,“比年(淳熙前后)多徙舒、池、无为界中”。到了明清,人地矛盾愈益紧张,故小民“能以生业著於地者,什不获一,其势不得不散而求食于四方。于是乎移民而出,非生而善贾也”,明清时期的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输出地区,史籍记载:“九州四海尽皆歙客,即寄籍者十之五六”,徽州商帮因此蜚声远近。材料二 吴章,(
7、安徽)休宁人,从小跟随父亲吴道遐侨居杭州,后到常山经营盐业,便入籍常山,“性慷慨,好行其德,旱则施粥,冬尝给棉,设姜茶,济贫乏,行事有足称者”。徽商及其后裔入籍当地,入试登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衢州府的文化发展。材料一、二均摘自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材料三 2010年6月20日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徽商大会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实际揽资1200亿元$到会客商3757人,参观展馆人数近10万人次,取得了丰硕成果。摘自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网站(1)依据材料一,归纳在徽州形成商帮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2)材料二反映了徽商的哪些特点?(
8、4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6分)14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
9、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
10、特征。(8分)(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城市经济。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金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违背史实,是正确选项。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分,故D项观点正确;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A、C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2C解析:本题考查西汉时人对商业的看法。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商业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潮流而非违背了历史潮
11、流,故A项错误;商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重商的人口益增多,司马迁的做法应该是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想法,而不是他的个人意志,故D项错误。答案为C。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在理解材料中“御寒”“生暖”“贵贱”等词意基础上,辨析四个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由此可判定A符合题意。4C解析: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故错误。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故正确。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5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及其原因。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
12、会动荡。A、B、C三项同材料信息一样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而不是原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出现并得到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动摇,因此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故正确答案是D项。6C解析: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商业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做法顺应了历史潮流而非违背了历史潮流,排除A项。商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重商的人日益增多,司马迁的做法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想法,并非纯粹是个人意志,排除D项。7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
13、的发展。抓住关键信息“强如坐知县、不羡七品空堂皇”,可判断经商可以致富,没必要羡慕做官,故C项为正确答案。A、B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C。8C解析:“相地而衰征”,按韦昭的注释: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相地而衰征”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性的进步,在当时各诸侯国的影响很大,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这种按耕地的实际亩数收取实物赋税的做法与“桓管改革”中的“均田分力”、“相地衰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14、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桓管改革”后的“均田分力”与“相地衰征”政策仍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之上的,而鲁国初税亩的实施等于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桓管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征收的前提是农户租用了属于国家的土地,税收还带有“地租”的性质;而初税亩则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初税亩的实施也使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按实际田亩产量十分之一纳税的具体方式,使劳动者切实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C。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错
15、在“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得到法律承认的应该是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商鞅变法。A也并非三者的共同影响。排除ABD,所以正确答案为C。9C解析:商帮是在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其特点之一,题中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是这一特点的必然反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完善,借助于当时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及借用牛力耕田;而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开始出现,由此也就出现了“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B项为正确答案。11D解析:从词中可见,亦
16、农亦商、亦工亦商已成风尚,市场、价格、交易等等也已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至于经商贸易,当然也是广州人竞趋的职业。 这是易中天的文章,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出,这里应该指的是珠江三角地区。12C解析:注意与朝贡贸易与“抗倭”斗争的联系即可。A、B两项表述过于片面。二、非选择题13(1)大批移民的迁入和人口的自然繁殖带来生计困难;人多地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只能依靠经商缓解这一困难等。(4分)(2)行善济困,德行卓著;入籍当地参加科举,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等。(4分)(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发挥徽商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等。(任答出其中3点得6分)14(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 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