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607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必修部分二卷专项练习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ks5u原创】2013届高三理综生物二卷必修部分专项练习四29.(18分)材料一: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 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NC.H.ON.P小分子b大分子AHIV小

2、分子a大分子B图丙 图丙简单表示HIV的化学组成,其中小分子a 到大分子A 的过程发生在 细胞的 上。人如果得了艾滋病,导致人死亡的直接原是 。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 和核糖体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 。 图丙中小分子b到大分子B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 。 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目前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IV的抗体来判断人是否已经感染了HIV,你是否认可? (是或否

3、),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脑水肿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脱水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促皮质激素(ACTH)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脑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其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液总量增加。 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作了临床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编号使用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后水肿指数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甲组ACTH(79例)3个月4.1-9.61.1-2.91.1-2.9乙组地塞米松(79例)3个月5.1-7.13.3-4.95.1-9.8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30(

4、16分)孔雀石绿(C23H25N2Cl)常用作纺织业的染料,也可用作水产养殖业的杀菌驱虫剂。但它具有高毒性、高残留的危害,因此对孔雀石绿废水的处理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科研人员从某化工厂污水池中分离获得了能降解孔雀石绿的细菌菌株A。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1)从到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应加入 作为唯一碳源,此过程的目的是 和 。(2)使用 法可以在上获得单个菌落。试验中使用的培养基可以用 灭菌法进行灭菌。(3)从某化工厂污水池中分离获得了能降解孔雀石绿的细菌菌株A,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菌株A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菌株A降解

5、孔雀石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与不加金属离子的对照组相比,多数金属离子对菌株A降解孔雀石绿有 作用,唯有Pb2+的作用相反。若要排除Pb2+本身对孔雀石绿有降解作用,则应设置 的培养基样本作为对照。31(16分)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将果蝇的一个具有分裂能力的体细胞放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发现一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放射性,则其姐妹染色单体有 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放射性。(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RR,XrXr,Xr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

6、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F1代雌蝇基因型为 。 (3)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研究发现: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2群体中A基

7、因频率是 。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右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29(18分)(1)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玉米光合作用过程时,发现CO2在玉米叶肉细胞中首先形成一种四碳化合物,因而研究者将这类植物称为C4植物。大多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C4植物不同,CO2首先被固定为 。科学家得到以上研究结果利用了 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四碳化合物经过转化,又可重新释放出CO2,并能用于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 阶段。 图14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酶对CO2有更强的亲和力,能更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此特点与适应

8、干旱环境 (是/否)相关,原因是 。(2)某研究小组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观测到了玉米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见甲、乙图14),据图回答: 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时刻是_ _ _ _ 。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 _ ;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 。推测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30(14分)正常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中是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和育性。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问题:性染色体组成XXYXOXXXOYYYXYY性状表现雌性,可育雄性,不育死亡死亡死亡雄性,可育(1)用纯种果蝇做杂交试验:用白眼果蝇做母本,红眼果蝇做父本,得到的子代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

9、白眼。由此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 _染色体上,_为隐性性状。(2)重复以上的杂交组合,偶尔发现一些例外:子代中出现了个别白眼可育雌蝇和红眼不育雄蝇。研究发现其原因可能是:这些_ _ 原细胞在_分裂_期某些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产生的配子和另外正常配子融合所致。(3)子代中,白眼可育雌蝇的基因型为_(用R、r表示)。它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是_ _ _ 。31(18分)为探究存在于肿瘤细胞中的逆转录病毒是否能通破坏坏哺乳动物的免疫监测功能,科学家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ERV)中的逆转录病毒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图15(1)图15-

10、甲所示, 酶能与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结合,该酶来自 。以RNA干扰序列为模板经 过程生成的干扰RNA,通过 原则与ERV中逆转录病毒关键基因的mRNA结合,导致该基因无法表达。(2)被导入表达载体的ERV称为ERVKD。将等量的ERV和ERVKD分别注射到多只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结果如图15-乙所示。从图乙可知,两种肿瘤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增长速率 。说明抑制逆转录病毒基因的表达对ERV的成瘤能力 。(3)将等量的ERV和ERVKD分别注射到多只正常小鼠体内,一定时间后,计算小鼠的 ,结果如图15-丙所示。实验组注射 、小鼠存活率高,证明了 。29.(18分)(除标明外其余每空均为2分)材料一

11、(1)T淋巴(1分) 核糖体(1分) 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1分)(2)细胞核(3)糖蛋白(4) RNA聚合酶(5) 21% (6)是 (1分) HIV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会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材料二:(1)升高 (2)ACTH的脱水效果强于地塞米松,而且停药后不反弹30.(16分)(除标明外其余每空均为2分)(1)孔雀石绿 筛选出菌株A (1分) 增加菌株A的浓度(扩大培养)(1分)(2)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高压蒸汽(3)自然选择 分解者(4)抑制 含等量的Pb2+但不接种菌株A 31(16分)(除标明外其余每空均为2分)(1) 2(1分) (2) r XRXR 或XRXr;

12、(3) 受精卵 S基因(1分) 由S基因转录的mRNA(1分) S蛋白(1分) 60% 减少 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 29(18分) ()三碳化合物(C3 )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碳反应(暗反应) 是干旱(水少)引起气孔关闭,细胞间C0浓度降低,玉米能有效利用低浓度C0() 12:00 气孔阻抗 15:00 光照强度30(14分)(1)X(填写“性”不得分) 白眼 (2)卵 减数第一次 后 (3)XrXrY Xr、XrXr、XrY、Y (不全不得分)31(18分)(1)RNA聚合酶 受体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转录 碱基互补配对(2)相同(接近、无差异、一样) 没有(无)影响 (3)存活率 ERVKD 肿瘤细胞中的逆转录病毒可以破坏哺乳动物的免疫监测功能 -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