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57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年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跟踪训练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键信息重大举措1.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2.清朝设置军机处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边疆政策坚持基本原则,设立理藩院,实行改土归流主旨提炼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1(2011济南质检)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 D监察制度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国家政体”、“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

2、祖(康熙)四人而已”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据教材可知,A、B、D均是正确的,C项说法错误。中国的专制制度自秦确立持续到清代灭亡。答案:C3(2011深圳期末)“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

3、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权力进一步增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答案:A4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皇

4、权不断加强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解析:从官员上朝礼仪变化中可以看出,皇帝日尊,官吏日卑,说明皇权不断加强。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檐曝杂记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材料3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

5、)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据材料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2可知,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材料3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解析:本题围绕军机处选择材料。第(1)问注意从材料1中提取核心信息。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2中的“隐然执政之府”关键词作答。第(3)问则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应注意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答案:(1)为用兵西北两路,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由一个暂设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3)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

6、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 D枢密院解析:B项属于清朝,C项是明朝地方机构,D项是元朝中央机构,因而只有A项符合题意。答案:A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被称为“贪污之王”,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A发生在顺治时期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使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解析:军机处设置于雍正时期,大大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答案:C3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

7、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概念准确把握的能力。君相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矛盾,趋势为“独相制群相制无相制”。明代废除丞相,为辅助政务,设置殿阁大学士,后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因此D为正确答案。答案:D4近代中国辽阔的版图基本奠定是在()A宋朝 B元朝C明朝后期 D清朝前期解析: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这一时期应是清朝前期。

8、答案:D5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是()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A BC D解析:项错误,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是在元朝。答案:C6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参知政事的设置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C D解析:出现在北宋,出现在明朝,出现在清朝,出现在唐朝。答案:D7明初设置的内阁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D相当于东汉尚书台机构解析:首先明确内阁不是中枢权力机构,由此排除A、B两项;D项牵涉的东汉尚书台,权力

9、很大,是东汉的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故选C项。答案:C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叙述,正确的是()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雍正帝时开始设立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A BC D解析: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其地位虽然显要,但并无决策权,错误。分别从构成人员、设立时间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军机处加以说明,都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两者都是帮助皇帝

10、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既不统领六部,也不负责地方的军政事务。所以C项正确。答案:C10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解析: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答案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2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

11、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2 (明太祖)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1)从材料1、2来看,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6分)(2)据材料1、2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3分)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3分)(3)如何评

12、价唐明两朝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8分)解析:本题围绕唐太宗与明太祖两位皇帝与丞相关系的不同处选择材料。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可知唐太宗对丞相的看法。第(2)问关键信息为唐太宗认为是宰相和群臣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第(3)问则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二者均掌握最高决策权,而看待相权则截然不同。答案:(1)唐太宗认为设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的危险;明太祖认为设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取消丞相职位,中央六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3)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明太祖则是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废除相权,以此来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