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ab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bc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a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b7.地域分异的基
2、本规律(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ab8.主要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b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地质年代动物发展阶段植物发展阶段新生代哺乳动物、人类被子植物中生代爬行动物裸子植被两栖动物鱼类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陆生孢子植物元古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海生藻类太古代原核细胞生物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1)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
3、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2)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
4、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海洋中有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
5、体。(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右图)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地表物质(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在上述各种土壤发育的因素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尤以生物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4不同自然
6、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具体图解如下:(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4)地形与土壤:山区,导致土壤发生垂直分化。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迎风坡:水分状况比背风坡好。(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
7、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源开发行为,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考点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海洋与陆地的差异,自然带内部土壤和生物差异等。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导因素成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沿纬线方向延伸、随纬度变化热量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
8、纬递减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沿经线方向延伸、随经度变化水分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递减垂直分异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出现逐渐变化地势随着高度上升,温度下降,降水也发生变化地方性分异规律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地形、气候等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3.主要陆地自然带类型分布植被种类特征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生产量最大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年降水量 250450 mm)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250 mm)旱生植物(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动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十分脆弱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