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山一中高23届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3.唐德刚在晚清七
2、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4.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5.王亚南认为,由于秦朝这一制度的实施,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下面对这一制度分析正确的是A.中外朝制削弱丞相职能B.三公九卿制体现“家天下”特点C.皇帝制度凸显
3、君权至上D.郡县制度利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 C.建立宰相制度 D.分割诸侯的力量7.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8.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
4、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9.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则成为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10.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11.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削弱
5、王国势力 B.强化节度使权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废除丞相制度12.如图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A.西周的分封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中央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清朝的军机处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秦朝的太尉15.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6、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1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C.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17.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
7、,方可奏行。”C.“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18.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 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 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20.下图是古代中
8、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21.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2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
9、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 D.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23.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24.19世纪末,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卖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相悖C.传教活动威胁清政府统治 D.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25.日俄战争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
10、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这一事件A、是中国岛礁斗争史上第一次胜利B、表明晚清对外交往日趋强硬C捍卫了领土领海主权,并威慑他国对南海诸岛的企图D为解决钓鱼岛问题打下蓬础26.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外来侵
11、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27.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28.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2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
12、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30.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31.近代史上,国共两党
13、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影响这一曲折历程的原因有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国际形势的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 B C D 32.“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应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3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14、.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34.成都锦华茶楼向市政府请求允许演大鼓书,并承诺每日加唱抗战歌曲,藉资宣传。成都市市长认为茶馆观众集中,如遇空袭,十分危险,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A.19211927年 B.19271931年 C.19381945年 D.19461949年35.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英做法意在A.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B.激发中国抗日热情C.调解国共两党矛盾 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
15、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12分,共30分)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3:(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4:(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 根据材料1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
16、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2)材料2中的“上”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3、4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8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37.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近代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侵略扩张给中华民族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材料一、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
17、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选自北师大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
18、题。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2)1937年七七以后,日军除南京大屠杀外,还对中国人民制造了哪些滔天罪行?(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抗战胜利为什么“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2分)(3)材料三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那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军事上,国共“共御外敌”经典之作是那一次会战?(3分)(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现今中日关系,你能获得哪些启示?(2分)彭山一中高一历史半期考试答案1-10 BAACD DBBCD 11-20 CDCAD DCCC
19、D 21-30 ADDDC BBDBD 31-35 BBDCB36.(1)图一所示政治制度开创于秦朝,图三所示政治制度开创于元朝。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三省六部制。(3分)(2)“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3分)(3)材料3反映了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材料4反映了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8分)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的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4分)37.(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2分)(2)发动侵华战争,如八一三事变等;731部队实施细菌战、毒气战;推行奴化教育;进行经济掠夺。(任意3点3分)第一次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2分)(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太原会战。(1分)(4)启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任意2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