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餐作业(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A组全员必做题1(2016河南郑州质检)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解析感受器只有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才会兴奋,A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造成的,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如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则突触后膜的电位会变化为外负内正,但如果引起突触后膜被抑制,则电位仍为外正内负,C正确;神经调节中,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D正确。答案B2(2017河
2、北三市联考)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维持相对稳定解析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突触后膜,说明突触后膜上有该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该神经递质也能作用于突触前膜,说明突触前膜上也有相应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而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
3、结合后,抑制该神经递质的分泌,故该神经递质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不同,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释放,当该神经递质分泌过多时,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该神经递质,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故突触间隙中该神经递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B3(2017湖南十校联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_。
4、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_。()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POQO,刺激O点,P、Q两点电位变化相同且同步,所以电流表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O点的刺激同时传到P点、Q点,P点兴奋后有短暂的不应期,使M点传来的兴奋传导中断,所以M点的兴奋传到P点不能再传下去,电流表不偏转。答案C4(2017江西宜春、新余联考)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
5、输方式被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在突触前膜处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A项正确;突触后膜兴奋过后,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运输到突触后膜外,B项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C项正确;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时,不会引起Na内流,D项错误。答案D5(2017广东七校联考)如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神
6、经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2膜电位差不变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由图可知,兴奋由运动神经元1传递至闰绍细胞,再经闰绍细胞将抑制性递质传递给运动神经元1和运动神经元2,从而抑制两个细胞的兴奋,A项、B项正确。运动神经元1作用于闰绍细胞,闰绍细胞产生的抑制性递质又作用于运动神经元1,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作用于运动神经元1、2,促进阴离子进入细胞,使膜内阴离子
7、增多,电位差加大,D项错误。答案D6(2017武汉武昌区调研)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D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时有钾离子外流;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不影响静息电位;神经元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
8、液。答案C7(2017湖北宜昌调研)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C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分析和信息转换方面的能力。静息状态时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但在不同部位的膜内钾离子浓度应相等;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先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左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该
9、处膜电位变化,则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电流计指针又偏转1次;图2两微电极均接在膜外,膜外不同部位的电位相同,因此,所测得的电压为0 mV;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答案B8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A抑制细胞呼吸B降低K通透性C增大Na通透性D降低Na通透性解析本题考查膜电位的产生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由图示分析可知,添加化合物后由静息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为
10、K大量外流所致,降低K的通透性会阻止K外流,使静息电位不能形成,故B项正确。答案B9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2)图2中a段表示_(填“静息”或“动作”)电位,b点时膜外是_(填“正”或“负”)电位。(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
11、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表示_。(4)上述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和_。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内环境成分和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大。(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前膜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图中体现的内环境组成部分是组织液。(2)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a段表示静息电位,ab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3)题干提示突触2抑制突触1的兴奋传导,因此,贮存在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应该是抑制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
12、子内流,进而导致兴奋不能传导。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4)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以及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1)组织液(2)静息负(3)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组能力提升题10(2017河北保定调研)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狂犬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B狂犬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导致
13、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D效应T细胞可与被狂犬病毒侵染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解析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会不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题图中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后,病毒RNA会从轴突向细胞体转移,该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能导致钠离子内流速度减慢,C正确;效应T细胞与狂犬病毒侵入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后,会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不是坏死,D错误。答案C11.(2016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
14、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根据反射弧的模式图可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是突触后膜,其上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答案D12图1和图2分别是反
15、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2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释放的递质使兴奋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释放的递质使抑制C若用药物阻断与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奋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解析大脑皮层是动物的高级中枢存在部位,大脑皮层中枢发出的指令可管理脑干、脊髓等处的低级中枢,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但当被阻断后,脊髓内的中枢仍可发挥作用,例如植物人的排便排尿中枢,体
16、温调节中枢等。答案C13(2016江苏卷)为研究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成分NaClKClCaCl2NaHCO3NaH2PO4葡萄糖含量6.50.140.120.20.01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4)刺
17、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和NaH2PO4,任氏液中Na/K比与组织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提高到15%,相当于细胞外液浓度增大,会造成标本细胞失水引起标本活性降低。(3)该标本中脊髓损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正常,仍然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5)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会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持续刺激突触后膜,导致肌肉痉挛;突触前膜不释放乙酰胆碱及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不开放,均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肌肉松弛。故题中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