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四 6辛弃疾词两首.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2848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四 6辛弃疾词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四 6辛弃疾词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四 6辛弃疾词两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辛弃疾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4、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5、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难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分析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步步高p27读准字音说出词意二、导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1、该对联写的是谁

2、?(辛弃疾)2、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三、知人论世1、详参步步高2、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

3、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四、自主学习(一)读诗词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2、听录音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朗读中理解上的疑难问题)(二)感知诗词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请把词中描写作

4、者所见的触发他的思绪的景、物的文字找出来?2、这些景、物触发了作者哪些思绪,即词人有哪些“登临意”?明确:(幻灯片展示)江景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山景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落日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断鸿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游子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五、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

5、“登临意”(表达了什么感情)?1、独立思考2、合作探究3、小组展示4、老师点评分析(老师可适当拓展)张翰:莼鲈之思表达思念故土收复北方河山的心愿许汜:求田问舍嘲讽统治者不知心忧国家命运刘备:雄才大略控诉当朝偏安一隅桓温:时光流逝时光流逝壮志未酬六、课堂小结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七、作业背诵该词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