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总体小康的表现和特点(微观、宏观、特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导航 P42-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考点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与总体小康的提出与实现考点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2、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0世纪末,我国完成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人民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提出与实现2、总体小康的表现考点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总体小康的表现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提出与实现2、总体小康的表现考点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3、总体小康的特点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提出与实现2、总体小康的表
3、现考点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3、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总 体 小 康4、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3、我国当前的小康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经济: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民主更加健全科教:科教更加进步文
4、化:文化更加繁荣社会:社会更加和谐民生: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特点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明显增强。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4项)1、GDP、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2、工业化、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系 3、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 4、社会保障、社会就业、家
5、庭财产人民生活水平注意: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考点18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考点18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原因)2、科学发展观:考点18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原因)(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P98 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P99 考点18
6、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原因)(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P98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P99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考点18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原因)2、科学发展观:考点18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原因)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内涵
7、)(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2)全面发展(3)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统筹”(4)可持续发展 2、科学的发展观(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含义:(目标、出发点)(2)全面发展含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3)协调发展含义:“5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关键),2 个推进”(4)可持续发展含义:“和谐”“协调”“文明发展”“永续发展”2、科学发展观内 涵主要措施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8、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2、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2、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 统一。(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统筹
9、城乡发展(5)统筹区域发展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2、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国面临的工业化境遇: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并存。十六大指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3)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
10、位。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4)统筹区域发展、缩小东西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根本性问题、农业处于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措施:“反哺、推进、引导、提高、坚持、减轻”(3)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4)统筹区域发展、缩小东西差距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11、,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更好地发展(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统筹城乡发展 (关注“三农”问题)(5)统筹区域发展 (形成发展新格局)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产量的增加,是一个“量”的概念,一般用G
12、DP或GNP来表示。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1.(09海南卷)8、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 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宗旨的直接体现 A、B、C、D、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使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A.B.C.D.材料二:08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1)为什么说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