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5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浙科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单元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1温州高二检测)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废弃的白色棉麻编织袋B.废弃的纸张C.污水中泛起的白色泡沫D.废弃的塑料制品【解析】选D。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废弃的塑料制品。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加以控制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C.全球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2、D.全球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解析】选C。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而全球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到2050年,按16亿人口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解析】选B。人口的增长会给粮食等各种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的

3、增长以及保护耕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解析】选C。可持续发展要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5.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

4、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解析】选A。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B项错误。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会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C项错误。酸雨是指由氮和硫的氧化物引起的pH低于5.6的降水,D项错误。6.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解析】选C。图中磷浓度为0.05 m

5、gL-1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 mgL-1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错误;当氮浓度为1 mgL-1,磷浓度为0.05 mgL-1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 mgL-1时硅藻生物量,B错误;当磷浓度为0.1 mgL-1,氮浓度从0.5 mgL-1 增加到2 mgL-1,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 mgL-1时,磷浓度从0.01 mgL-1增加到0.1 mgL-1,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的单细胞

6、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需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错误。7.随着工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世界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现象,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人口变化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B.人口激增会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C.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论解释是“温室效应”假说D.森林属于可更新自然资源,没必要保护【解析】选D。如果对可更新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就能够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尽管森林资源可以更新,如果使用不当,破坏了其更新循环过程,则会造成资源枯竭,因此有必要保护。8.下列哪些措施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没有关系()A.大力推广

7、无磷洗衣粉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C.节约使用化肥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解析】选B。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是由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与水体中N、P等的大量增多有关,普通洗衣粉含P,化肥含N、P,污水中含N、P等。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与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没有关系。9.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经济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稳态的能力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能量流动损耗大,不利于生态林业的发展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不易暴发病虫害【解析】选B。将大面积的

8、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的经济林,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恢复稳态能力增强,A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其功能具有统一性,营养结构的变化必将影响其功能,B符合题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的损耗与食物链的长短密切相关,与植被的单一无关,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保持稳态的能力减弱,容易暴发病虫害,D不符合题意。10.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大量生物灭绝C.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解析】选C。导致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

9、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11.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C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排放C.SO2的排放D.NO2的排放【解析】选B。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含氯氟烃类气体的排放。12.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10、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选D。据题表可知,改造后的优势种由旱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了,A正确;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B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C正确;增加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优势种并非经济作物,所以并未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错误。13.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保持稳态的能力【解析】选B。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A正

11、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不循环的,B错误;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带来的危害,C正确;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保持稳态的能力升高,D正确。14.某同学跟随父母到某鸟类自然保护区游玩,看到水边的草丛中有许多鸟蛋。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该同学最合理的做法是()A.尽快离开草丛,不要惊扰鸟类B.收集不同鸟蛋,做成标本C.收集不同鸟蛋,人工孵化养殖D.收集不同鸟蛋,用于保护鸟类宣传【解析】选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故该同学最合理的做法是尽快离开,不

12、要惊扰鸟类。15.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个营养级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解析】选A。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项错误;海星以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为食,可

13、以是第三个营养级,B项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而藤壶和贻贝在竞争中获胜,C项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1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解析】选C

14、。生物多样性中没有群落多样性,A错误;湿地的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B错误;栖息地总量减少或栖息地多样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17.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燃烧煤不会导致酸雨B.人类活动曾造成野生生物的灭绝C.海洋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无影响D.人类活动不会引起荒漠化【解析】选B。大量燃烧煤会放出SO2等,导致酸雨,A错误;人类活动曾造成野生生物的灭绝,如围湖造田,毁坏森林等,B正确;海洋石油泄漏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C错误;产生荒漠化的

15、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们的滥伐、滥垦等也会导致荒漠化,D错误。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迁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沉香”可以做药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D.围湖造田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故B错误;药用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故C错误;围湖造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19.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

16、防止滩涂被破坏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遗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析】选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故A项错误。20. 由于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为了采取有效的行动保护受到严重威胁的生物多样性,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对自然遗迹、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实施就地保护B.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迁地保护C.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国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

17、的意识D.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解析】选D。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生物的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21.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解析】选B。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A正确;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并不是保护所有的种类,对有害的动植物要进行控制,如苍蝇、蚊子等,B错误;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D正确。22.可持

18、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列观点与之不相符的是()A.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为前提B.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C.保护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物种D.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选C。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物种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应保护所有的物种,包括对人类有利和不利的,所以对待有害的物种的正确做法是控制而不是消灭。23.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

19、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解析】选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D项错误。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20、()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不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需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解析】选A。从环境条件分析,露天堆放会导致水分不足,水泡处理会导致氧气不足,土埋处理时空气和水分条件较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故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A符合题意;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B不符合题意;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因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活动增强,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下移趋势,C不符合题意;堆

21、放时氧气相对充足,而残留量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需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氧性微生物,D不符合题意。25.某人工湖盛产鲢鱼和鳙鱼,2015年首次暴发了水华,造成鱼产量急剧下降。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为探究这次水华暴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图1;图2为11年间该湖总氮(TN)与总磷(TP)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箭头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B.依据图2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不能很好地解释2015年该湖水华发生的原因C.控制鲢鱼、鳙鱼的捕捞量和增加投放量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华发生D.水华发生时,藻类、水生

22、动物的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崩溃,该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选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箭头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A正确;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图2显示:2015年的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因此,“水体富营养化”不能很好地解释2015年该湖水华发生的原因,B正确;图1显示:鲢鱼、鳙鱼捕食藻类,因此控制鲢鱼、鳙鱼的捕捞量和增加投放量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华发生,C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水生动物的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崩溃,该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

23、50分)26.(10分)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 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如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群落中这种结构的意义是_。(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_(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3)当有机污染物流经生态浮床时能够

24、被净化,一方面,水流流经浮床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另一方面是_。(4)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解析】(1)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表现为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藻类植物的正常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受到光照的影响,浮床下方光照较弱从而抑制藻类繁殖,防止水华发生。(3)有机污染物流经生态浮床后,除了可通过物理沉降作用而净化,还可被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成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而净化。(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生态浮

25、床的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生态浮床的美化环境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1)垂直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气、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植物的光能利用率(2)光照(3)植物根系附着有微生物,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4)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27. (10分)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_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

26、类的健康。(2)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_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_。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_,理由是_。【解析】(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2)植物燃烧产生的CO2(或SO2)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温室效应(或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

27、据图可知,蔓田芥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气化温度低,镉化物存在于灰分中,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答案:(1)食物链(2)温室效应(或酸雨)物质循环 (3)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蔓田芥对镉化物吸收能力强、气化温度低28.(8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过程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转化为_,释放回无机环境中。目前,人们应当力求减少_(填图中序号)途径的碳排放量。(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_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_方面的效益和后果。【解析】(1)绿色植物既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

28、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所以是光合作用,是细胞呼吸。(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过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回无机环境中。目前,人们应当力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的碳排放量。(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方面的效益和后果。答案:(1)光合作用细胞呼吸(2)热能(3)负反馈(或反馈或自我)生态29.(12分)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_

29、。(2)许多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或死亡后遗体被分解时产生的黏液,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暴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有些有毒物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可能引起人中毒的一条食物链:_。(3)海水的pH一般在8.0到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_。(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的pH变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_。【解析】(1)富营养化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2)该食物链的起点是赤潮生物(藻类),终点是

30、人。(3)赤潮暴发时,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4)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大,主要是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答案:(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2)赤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贝类)人(3)赤潮暴发时,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30.(10分)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

31、立了自然保护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_,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朱鹮种群数量为2 200只。在此条件下,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_。(3)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的_改变,生物发生进化。(4)如图为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若有450 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_kg,朱鹮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32、自身的_(生理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解析】(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对朱鹮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2 200(1+m);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2 200(1+m)n。(3)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属于自然选择,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4)通过试题分析可知: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小鱼、泥鳅、朱鹮,若有450 kg浮游植物,朱鹮获取能量最多时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且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则朱鹮增重为45020%20%=18 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细胞呼吸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答案:(1)就地保护标志重捕法(2)2 200(1+m)n(3)行为基因频率(定向)(4)小鱼、泥鳅、朱鹮18细胞呼吸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