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42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

2、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

3、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

4、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

5、、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

6、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7、。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C. 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答案】1. A 2. C 3. D【解析】

8、【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朴素为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结合“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分析,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

9、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错误。结合文中第三段内容“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分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

10、第三节内容分析,选项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曲解文意,文中重点强调庄子重视平淡之美。C项,将“已然”当“未然”,原文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故选D。【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

11、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

12、,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

13、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注:弓韣:弓袋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

14、/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B.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C.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D.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5.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 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

15、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C. “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 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6、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B. 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C. 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D. 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7、译成现代汉语。(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答案】4. A 5. D 6. C 7. (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

18、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句中,“失马、挽弓、步斗”的主语是“敌”,“纵骑蹂击”的主语是“贵”,因而,在“贵”前面需要断开,“贵”后面与“纵骑蹂击”连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D三项。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文中的

19、谥号还有英宗”解说错误,“英宗”是庙号,不是谥号。故选D。【6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召回任右都督,与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无关。故选C。【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

20、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充”,担任;“乡导”,向导;“绝”,越过;“薄”,接近。(2)“间道”,从小路;“方”,正在;“猝”,突然;“佚”,跑散。【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

21、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

22、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参考译文: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

23、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

24、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

25、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

26、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8. 诗歌用字很讲究,请分析“雨过一蝉噪”中“噪”字的妙处。9.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8. “噪”独唱、独叫意。从“秋”和“蝉”两字可知,时间是初秋。诗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蝉声为动,环境为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相互映衬。反衬寺庙寂静。 9. 尾联使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衬托)的手法表现感情。用扬州的歌舞喧嚣,市井繁华衬托寺庙洁净、静谧。扬州即在不远处,诗人却独守寺庙,孤独、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或许还想到即将踏上返程,想到自己仕途不易,年华易逝,无不伤感落寞。【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

27、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蝉噪”,指秋蝉鸣叫,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

28、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身世感受

29、、凄凉情怀。【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 _

30、”两句,借沧海中的一粟和蜉蝣的生命,感叹天地间生命的渺小和短促。(2)_,幽咽泉流冰下难。_,凝绝不通声暂歇。(3)论语十则“_,_”两句,指出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间关莺语花底滑 (4). 冰泉冷涩弦凝绝 (5). 见贤思齐焉 (6).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

31、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蜉、蝣、渺、粟、莺、涩、凝、绝、焉、省。【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尘埃里的上帝李代金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

32、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

33、,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

34、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

35、,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

36、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

37、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威尔逊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后无所作为的生活现状,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B. 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小说人物之所以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叙事有起有伏。C. 威尔逊为帮助蒂芬妮,让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

38、,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D. 蒂芬妮攒够钱后,第一时间找到威尔逊,善意地说明来意。但却被威尔逊巧妙地阻止,最后她带着钱,开心地离开了。E. 文中叙述蒂芬妮得到第一次帮助后“钱花的心安理得”,是为第二次得到帮助后“不由得喜出望外”的情节做衬托,以突出威尔逊的聪慧机敏。12. 文中三次写威尔逊的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3. 小说中威尔逊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14. 小说为何以“尘埃里的上帝”为标题?如果换成“上帝的恩赐”是否可以?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1. BD 12. “笑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第一次笑容是威尔逊刚刚开了家超市,生意红火,脸上堆满了

39、笑容。为下文威尔逊热心帮助邻居蒂芬妮作铺垫。第 二次笑容是威尔逊第一次帮助蒂芬妮解决了丈夫车祸支付给对方一笔赔偿金后,脸上露出笑容。这次是为自己想出巧妙的办法而开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威尔逊的聪慧。第三次笑容是小说结尾当蒂芬妮带上钱,开心离开后,威尔逊脸上露出了笑容。卒章显志,赞扬了威尔逊质朴善良的美好品德。 13. 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虽然失去双腿,失去了工作,行动也艰难,但是仍然能在妻子的建议下开始工作,以至于时时处处想着帮助别人。与人为善,慷慨大方。见邻居蒂芬妮一家陷入困境,决定出手帮他们。因为他知道,自己生意红火,也是大家的照顾。聪明机智,善解人意。让儿子马克与比尔和大卫玩捉迷藏

40、的游戏,巧妙地帮助了蒂芬妮化解两次经济危机,而且保护了蒂芬妮的自尊心。慷慨解囊,轻财重义。帮助了蒂芬妮一次,仍能真心帮助第二次。纵然最后蒂芬妮拿着钱袋来偿还,威尔逊依旧保守秘密,没有承认。善于沟通。当蒂芬妮遇到第二次危难时,威尔逊能再次与妻子商量。同时,由始至终也都在与儿子、邻居沟通。 14. “尘埃”是指社会的底层。上帝在尘埃里,那就跟常人没有两样。而且“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小说中每个人不仅是如此的普通平凡,而且能彼此互相帮助。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困境中走过来的,又不标榜自己。威尔逊超市开的红红火火,是得到大家的帮助,而大家却没有言语。威尔逊帮助蒂芬妮,最后也没有承认,悄无声息。大家彼

41、此之间默默支持着 ,颂扬了底层人民以诚相待、淳朴善良的品行,人格至高无上。同时标题为“尘埃里的上帝”,能充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如果标题是“上帝的恩赐”,不仅过于直白,而且给人一种上帝高高在上的感觉,无法突出小说颂扬社会底层人民热情、善良、慷慨大方的美好品德。【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小说开头的交代主要是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做铺垫。C项,应该是威尔逊让马克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由他们交给蒂芬妮;捉迷藏的游戏是在蒂芬妮家里。E项“是为第二次得到帮助后不由得喜出望外的情节做衬托”理解有偏差。“以突出威尔逊的聪慧机敏”不全面,

42、还突出了威尔逊的善解人意,为人着想。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题详解】试题分析: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三次写威尔逊的笑容的作用,“笑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第一次笑容是威尔逊刚刚开了家超市,生意红火,脸上堆满了笑容。为下文威尔逊热心帮助邻居蒂芬妮作铺垫。第二次笑容是威尔逊第一次帮助蒂芬妮解决了丈夫车祸支付给对方一笔赔偿金后,脸上露出笑容。这次是为自己想出巧妙的办法而开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威尔逊的聪慧。第三次

43、笑容是小说结尾当蒂芬妮带上钱,开心离开后,威尔逊脸上露出了笑容。卒章显志,赞扬了威尔逊质朴善良的美好品德。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应该紧紧围绕“威尔逊的形象特点”这一中心问题,即他个人具有的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自食其力(自立自强)。与人为善,慷慨大方。聪明机智,善解人意。慷慨解囊,轻财重义。善于沟通。然后分条概括。【14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

44、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理解标题内涵,明确观点,分别从小说的结构、人物塑造、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如“尘埃”是指社会的底层。上帝在尘埃里,那就跟常人没有两样。而且“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小说中每个人不仅是如此的普通平凡,而且能彼此互相帮助。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困境中走过来的,又不标榜自己。威尔逊超市开的红红火火,是得到大家的帮助,而大家却没有言语。威尔逊帮助蒂芬妮,最后也没有承认,悄无声息。大家彼此之间默默支持着,颂扬了底层人民以诚相待、淳朴善良的品行,人格至高无上。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

45、出、简单明了。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林黛玉进贾府选文中,通过描写王熙凤的语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及外貌“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将王熙凤泼辣、狠毒、刁钻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B.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在乡土社会中,礼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让个体的人知道或体验到如果不服从礼就会遭到惩罚,从而养成一种敬畏感,慢慢的演变成人主动服礼。事实确实如此,所以费孝通的言论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 虽然冰雪天让高速公路积雪严重,但各级领导和前线工作人员都

46、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车辆的正常行驶。D. 家乡的柳枝冒新绿了。风儿吹来,柳枝飘拂着,摆动着,不禁让人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象,它们似乎千篇一律,又似乎各具情致。【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结合“王熙凤泼辣、狠毒、刁钻性格”分析,使用对象不当。B项,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费孝通的言论”

47、,符合语境。C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结合“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分析,此处望文生义。D项,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形容“家乡的柳枝”,不合语境。故选B。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B.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C. 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

48、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D. 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搭配不当,“吸引”和“关注”搭配不当;B项,

49、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 C项,不合逻辑,“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把意思说反了。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

50、是拆字组词。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性。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

51、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话题应该是一致的。此题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首先确定首句,依据文段,上文写了清明节插杨柳的习俗,横线处分析原因,“由于”与上文衔接紧密,应放在首位;“生命力”与中的“生殖力”衔接紧密,可确定顺序;“这种生命力”与“生命力”衔接紧密,可确定的顺序;“人丁兴旺”与“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相照应,可确定的顺序;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据此就可确定答案了。最恰当的排序是:。故选A。【点睛】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广泛的说还有其他很多形式,诸如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文章内容或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出来。也是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其内容

52、包括: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归纳概括的方法:一、角度要准确二、要素要清楚三、顺序要合理四、主旨要突出五、详略要得当六、线索要明晰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其实,_,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_,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_,而

53、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答案】 (1). 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 (2). 节日是有灵魂的 (3). 越需要传承节日(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根据第空前文语境,谈论对象“过年”(春节)以及后文的关联词“也”推断出所填的内容应该是“不只是春节在淡化”等内容。根据第空后文内容可知,话题涉及“节日”与“灵魂”的关系,因此应该填“节日是有灵魂的”等内容。根据第空前文“越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表明应该填“越需要传承节日”等

54、内容。【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空前文“越

55、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表明应该填“越需要传承节日”等内容。19. 下面是“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2015”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案】示例: 该图由四颗爱心组合而成,它们环环相扣,构成中国结造型。整个图形象征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同根同源,同心协力,在公益慈善领域紧密合作,为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要注重分析徽标的主题和徽标主体的构成要素。这个徽标是“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2015”,由此

56、可以看出,徽标要表现的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携手,二是慈善。从构图要素看,一个是“心”形、一个是“中国结”,寓意方面就紧扣徽标主题生发,即同心协力,在慈善领域做出贡献等。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蛙和雄鸡比赛歌喉,由村民们当评委。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对青蛙的评语是:“聒噪,非时。”对雄鸡的评语是:“动听,知时。”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要抄袭。【答案】岂可鸣噪 妄自

57、纷纷“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本是诗人为突出自己的情感构造意境之句,我在这里将其改写,想要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切不可以为自己有三拳两脚,就可以在任何时间都大显其能。历史自有公断。盘古劈地,女娲补天,已是上古时代了。时代瞬间到了商朝,然而时运不济,方始兴盛的殷商之地,却飞出了第一只鸣噪的鸭子商纣。不错,他不同于另一暴君夏桀。纣王很聪明,也有些才智,但是也正因如此,他自以为能,君权神授,圣莫大焉。于是有了妲妃娘娘,“狐狸精”之名托纣王鸿福,流“芳”百世。于是有了比干剖心,一代忠臣竟成残魂。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中国刚刚起步的历史车轮,岂容这只鸭子如此胡闹?于是也有了武王伐纣,鸣噪的鸭子一命呜呼

58、。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玉壶光转,转眼已是千年;白驹过隙,回首恍若昨天。“文化大革命”浩劫犹在眼前,然而它留给人们的体会是无法用任何调味剂来形容的,辛酸还是苦辣?个中原因,是当时的“几只鸭子”大行其道,妄自纷纷。东一榔头西一棒,处处插手,处处遭殃。好一个“四人帮”!我看不如叫“四鸭帮”!全国一片乱局,恰是他们鸣噪的舞台。然而历史自有公断,人民已经觉醒,思想正在更新,意识更在前进!这已经不是鸣噪者“纷纷”的表演时间了。于是,鸭亡帮散,真是“粉沫谢场”了!然而另一只鸭子又开始跃跃欲试,抛头露脸。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日行千里,此后一直位于强国行列。开罗宣言以前已成为历史,而现在的日本却仍在努力

59、让自己成为一只鸣噪一时的鸭子。它叫嚣着要“入常”,它呱呱着要钓鱼岛,它嘎嘎地说只有东亚共荣,没有南京屠杀。历史自有公断。日本千方百计想做常任理事国,它做成了吗?钓鱼岛争端,它得逞了吗?天下的有识之士,真的相信它美化侵略的假话吗?只是鸣噪者自纷纷而已。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每一只聒噪鸭的下场。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主流,而那只惹是生非的鸭子又能嚷到何时?慰安妇事件已经让它减小了音量,这显然是鸣噪者安静的兆头。到底会怎样呢?不妨拭目以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

60、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人公是“青蛙”和“雄鸡”“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两者的歌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好坏的标准是“时”-“聒噪,非时;动听,知时”所以判断的核心是“时”,也就是“时机、时间”雄鸡能取得胜利,在于它抓住了时机,在“快天亮时”,唱了一遍另外,他们之间还有对比,“一整夜”与“一遍”的对比“一整夜”虽然多,但

61、没有“一遍”来的精,所以,有些事物不在多而在精。根据以上分析,作文使,可以参考立意:努力不在多而在精,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成功;做事情要有方向性,适应需要,注重效果,不做无用功;要想正确对待事物,就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有时是要超出自我、超越功利的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评判它的立场(评判机制的客观性、公允性)。【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