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 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B. 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C.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D. 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正
2、确;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A错误;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排除C。2.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内村鉴三在日清战争之义中认为:日本和中国分别是“代表新文明之小国”和“代表旧文明之大国”。在他看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是“使支那惊醒”,其二是“使其知吾之天职”,其三是“使其与我合作从事东洋的改革。”内村鉴三的观点A. 揭示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源B. 掩盖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实质C. 分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D. 认为日本侵华是正义的【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该思想家认为日本发
3、动战争是代表新的文明去唤醒旧的文明,要中国为日本的战略发展服务。他并没有真正提示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实质,其实质是日本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断对外扩张的带有帝国主义侵略性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故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中并没有揭示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源,也没有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都只是在为日本发动战争而辩护,排除AC两项。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说:“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他强调了A. 一国两制原则B. 平等协商精神C. 民族认同感的价值D. 反对外来
4、干涉的决心【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不仅是形式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可知习总书记更加强调两岸同胞在民族认同感上的价值认同,C正确,排除A。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法”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D. 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4人在190枚陶片中刻写
5、了同一人的名字,表明“陶片放逐法”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杜绝舞弊行为,从而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5.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民主化的进程”。以下事实可以支持此观点的是A. 1832年议会改革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制内阁D. 发动光荣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钱乘旦先生这段话说的是工业革命与现代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作用,而光荣革命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D;权利法案的颁布也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18世纪前期也是工业革命之前,排除C;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迫切要求在政治中分
6、享更多的权利,所以会出现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A。6.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巾,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 不愿承担国际责任B. 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C. 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D. 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答案】D【解析】【详解】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世界上政治地位的提高,材料从经济形势到分担相应的国际责,体现了经济大国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故D项正确;日本是想通过承担国际责任俩提高国际地
7、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日本要和美国进行军事对抗,故B项错误;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是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点睛】“冷战”开始之后,由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政策,由经济制裁转为经济扶持。这就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日本自身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7.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 宋代海外贸易
8、发达B. 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 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D. 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到“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意味着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的数量会大大增加,而与此同时,政府由此得到的补贴地方财政的税收也会大大增加,故选D;题干反映的是直航贸易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海外贸易更为发达,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依然实行,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题干中提到的是直航贸易的税收,属于商业税收的一部分,也没有体现是主要财源,故排除C。8.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
9、营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成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主要是指A. 农村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材料“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指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在土地改革中农民获得了土地,故A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一五计划”期间,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体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9.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A. 传统满族旗袍B. 改良旗袍C. 苏式连衣裙D. 干部服【答案】B【解析】孙中山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特色,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五十年代,故D项错误。点睛:不同时代服装特点各异,但都透视所属时代的社会特点,可以推敲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10.20世
11、纪50年代以来,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先后成立,这些组织的形成的理念与下面说法相符的是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合作共赢, A项是关于学习不能不懂装懂,B项是指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C项是关于君民关系,D项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选择项来看,与B项最为接近。因此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
1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荣捷教授说:“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朱熹思想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 封建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 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答案】B【解析】【详解】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不是朱熹思想产生最大影响,故A项错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是明末清初,故C项错误。农民起义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故D项错误。12.浪漫主义是在18
13、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股文艺思潮,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在德国是诗和音乐;在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在法国是绘画和雕刻。下列属于这一风格的作品包括唐璜英雄交响曲自由引导人民日出印象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唐璜是拜伦的浪漫主义文学;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浪漫主义音乐;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美术;日出 印象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故选组合,排除BCD,选A。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4、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到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里克利(Perikles)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伯里克利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至少列举2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
15、,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萌动与夭折(2)根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3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2点主张。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摘编自世界文明史(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成就:产生了苏格拉底、智者学派等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
16、识你自己”等哲学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因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李贽:学术:鞭挞程朱理学,批判孔子权威;道德: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认为人皆有私,肯定人的物质追求,提倡个性发展。社会:男女平等;哲学:“万物皆生于两”。王夫之:本体论:理在气中;认识论: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伦理学:肯定人本能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黄宗羲:政治:批判君主专制;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否定伦理纲常;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为学应求务实,“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含义: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成长;欧洲正处于封建
17、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或答“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古代希腊智者运动思想家和苏格拉底以及思想主张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明末出现异质因素”并结合所学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特点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家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或者王夫之思想主张回答即可。(3)依据材料三“独特社会的标记”和所学围绕文艺复兴产生背景从经济、阶级以及社会转型等角度回答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
18、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
19、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材料四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摘自历史学家茶座材料五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20、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4)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是如何实现的?【答案】(1)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变化: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商人的轻视,变为重视和推崇。(2)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入超越来越严重。解决:在中国建立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3)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企业产生;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发展;(4)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的历史;政治清明:新中国初期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农村繁荣: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解析】(1)从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中可以分析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从材料“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中可以概括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的问题。从材料“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在上海购买机器”中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从材料“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
22、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4)从材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中可以分析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經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保留和新建了一些综合经济部门,如组建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税局和地税局等。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由原先6
23、8个调整为59个,各部门人员精简平均为20%左右。省自治区党政机构由平均76个减为56个,直辖市党政机构由平均101个成为73个,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人员约减少200万,占原有行改编制的23%。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周志强、曾云燕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答案】(1)背景: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党政机构臃肿;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2)评价:经济机
24、构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但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政企分开和保障政府机构精简,改革成效有限。【解析】本题考查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对这一改革的简单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应当联系所学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从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党政机构臃肿、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等方面来回答。(2)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经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等信息概括得出,并联系所学当时社会状况的有关内容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