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人口迁移的分类及特点3、4、7、10、11、1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意义1、2、5、6、8、9、12、1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3马鞍山质检)读“某年重庆市外来人口来源分布图(单位:人)”,回答12题:1.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的差异空间距离的差异民族宗教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A. B. C. D.2.广东、浙江、福建三省是重庆外来人口较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大 B.交通便利C.人才、资金多 D.政策支持解析:1.A2.C第1题,重庆外来人口的来源分布,一是周边地区,尤其是四川
2、省为代表的西南各省,由于文化相近,外来人口数量多,但北方的陕西省人数较少,主要受秦岭和大巴山的地形阻碍作用;二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第2题,广东、浙江、福建地处沿海,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与重庆的经济互补性强,加上重庆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的落户,也带动大量人才前来发展。(2013黄山质检)如图为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3.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的地区是()A.中心城区B.东、北部郊区C.西、南部郊区D.不确定4.上海市从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A.西、南部郊区B.中心城
3、区C.东、北部郊区D.不确定解析:3.C4.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的地区是西、南部郊区。第4题,根据图中增长幅度曲线分析,中心城区基本呈现负增长,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2013兰州一中三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读图,回答56题: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最慢的地区位于中部地区B.中部六省份人口空心化,重庆为最,其原因是自然增长率最低C.东部和西部省份高速增长的原因相同D.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新疆和宁夏,人口增加的主要动力是人口迁移6.我国人口的不均衡变化,产生的影响正确的
4、是()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甚为不利意味着中部地区的人才流失东部和西部省份出现了房价上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有利于西部大开发A.B.C.D.解析:5.A6.D第5题,读图可知,中部地区人口增长呈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状况,故A选项正确;中部六省份人口空心化主要由人口迁移(机械增长)所致,故B项错误;东部和西部省份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不同,东部是经济因素,西部是政策和资源因素,故C项错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动力是宗教、政策等因素,故D项错误。第6题,西部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住房、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故说法错误;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特别
5、是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迁出地人才外流,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故正确。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79题: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9.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解析:7.D8.A9.B具体分析如图:(2013唐山一模)如图
6、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10.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是()A.B.C.D.11.曲线所代表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A.伦敦B.巴西利亚C.新德里D.乌兰巴托解析:10.D11.A第10题,乡村经济相对落后,人口迁移数量少,且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人口迁移数量先增后减,曲线表示乡村间人口迁移。城市经济水平高,吸引乡村人口迁移,人口数量逐渐增多,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日渐突出,迁入城市的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7、,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曲线为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呈上升趋势,曲线为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城市向乡村的人口迁移发生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后期,故曲线为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第11题,根据上题分析,发达国家出现由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故A选项正确。二、综合题(共45分)12.(2013黄浦区一模)阅读关于中国人口的资料,回答问题:(23分)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1)图1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
8、。(5分)(2)概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8分)(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和城市分别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性别比、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知识,从图中获取知识是解题关键。第(1)题,根据图1中总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近年来我国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达到了低生育水平,这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因此总人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第(2)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在2008年以前呈现上升趋势,而其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人口性别比仍然失衡,这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健康
9、发展。第(3)题,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影响差异较大,要注重分点回答。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基本上逐年降低,其原因是“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每年净增人口多,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5分)(2)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总体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人口性别比下降有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8分)(3)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
10、地区。农村: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农业发展;出现“留守儿童、老人”等问题。城市: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能造成失业、社会治安、住房困难等社会问题。(1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最终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材料二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
11、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材料四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8分)(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2044岁年龄段;根据材料二,流动人口主要来自附近相对落后的地区;根据材料三,农业户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第(2)题,根据材料四可直观判读。第(3)题,注意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6分)(2)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较低(8分)(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