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大意,掌握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目标重难点】1、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1、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迄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2、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
2、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春秋四刺客:专诸刺王僚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聂政刺韩傀战国时侠客,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 因除害
3、杀人偕母及姊莹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 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 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已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 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 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荣,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要离刺庆忌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
4、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荊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必赘言。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韩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学习过程】:预习案:一、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王翦( ) 谒( ) 揕( )其胸 切齿拊( )心 淬( ) 濡( )缕 忤( )视 徵( ) 瞋( )目 陛(
5、 )下 卒( )起不意 箕( )踞( ) 被八创( ) 樊於( )期扼( )腕 目眩( ) 夏无且( )学习案: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第1-2节,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进兵北( )略( )地 旦暮( )渡易水 长侍( ) 微( )太子言 谒( ) 购( )之金( )千斤秦王必说( )见臣 穷困( ) 更( )虑之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文段分析思考:荆轲刺秦王是在
6、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四研读第3-9节,积累文言知识1、解释加点词语a秦之遇( )将军 b 深( ) c仰天太息流涕( )d可以( )解燕国之患 e揕( )其胸 f然则( )g将军岂有意( )乎 h见( )陵( )之耻 i濡( )缕 j忤( )视 k偏袒( )扼腕 l樊於期乃前( )曰 m函( )封之 n其人居远( )未来 o 太子迟( )之p请( )辞决( )矣 q皆白衣冠( )以送之 r为( )变徵之声 s发尽上( )指冠t终( )已不顾( )2、翻译下列语句。(学法指导: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樊
7、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_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3、文段分析、思考。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 荆轲怒斥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 五研读第10-18节,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a燕王诚振( )怖大王之威 b前为谢( )曰c愿大王少假借( )之 d图穷而匕首见( )e秦王还柱而走( ) f诸郎中( )执兵g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 )轲h断其左股( ) i左右( )既前,斩荆轲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群臣侍殿上者。()_嘉为先言于秦王。(
8、)_燕王拜送于庭。()_3、文段分析、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展示发言要说到观点发言者的看法,例子课文中的描写) 六、小组合作探究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参考答案一、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jin zhn y f cu r w zh chnb c j j chung w xan j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本文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一)开端(秦将王翦破赵
9、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二)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三)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四)结局(末段):荆轲被斩。三、研读第1-2节,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向北 掠夺,夺取 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长久侍奉 假如没有请 重金征求当时以铜为金 同“悦”,喜欢,高兴 走投无路,处境困窘 改变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长者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3、文段分析思考:荆轲
10、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参考答案】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写形势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不凡。四、研读第3-9节,积累文言知识1、解释加点词语a对待 b刻毒 c眼泪 d可以用它来 e握,抓住 f 这样就 g有心意,
11、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 h被侵犯、欺侮 i浸湿,沾湿 j逆,意思是迎着眼光看 k裸露一只胳膊, l走上前m用匣子n远方o认为迟了 p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别,告别 q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r发出 s向上 t始终回头2、翻译下列语句。(学法指导: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太子河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3、文段分析、思考。1、 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
12、慨献身?【参考答案】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得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生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达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2、荆轲怒斥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参考答案】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士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不可辱”,荆轲忍无可忍,怒斥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
13、别这一场面的?【参考答案】(1)抓住重点。对送行者的描写,“白衣冠”(2)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3)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和同仇敌忾的气势。(4)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5)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五研读第10-18节,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a“振”通“震”;b 道歉;c宽容、原谅;d显露;e跑;f宫廷的侍卫;g掷击;h大腿;i近臣。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定语后置句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状
14、语后置句蒙嘉先替荆轲在秦王面前说好话。状语后置句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3、文段分析、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展示发言要说到观点发言者的看法,例子课文中的描写)答:(要点三点)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这是主要的,课文详细地描写了荆轲刺杀秦王的完整过程;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例如荆轲的笑骂、秦王的惶急目眩;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如“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六、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答:要点一,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要点二,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要点三,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要点四,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