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261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ERS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B. MERS病毒是原核生物,所以不能独立生活C. MERS病毒只有一种细胞器一核糖体D. MERS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将其接种适宜的培养基上【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DNA或RNA。A正确;B 、病毒是一种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属于原核生

2、物。B错误;C、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有细胞器。C错误;D、病毒要寄生到活细胞中才能完成自身的代谢,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D错误。故选A。【点睛】要求考生熟记病毒的相关知识点,属于较简单的题目。2. 关于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出现砖红色沉淀B. 在大豆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紫色C. 在花生匀浆中加入苏丹,溶液变红色D.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细胞中DNA呈现红色,RNA呈现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

3、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A、甘蔗茎富含蔗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B、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在大豆种子匀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B错误;C、花生匀浆富含脂肪,在花生匀浆中加入苏丹,溶液变红色,C正确;D、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使细胞中DNA呈现绿色,RNA呈现红色,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

4、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B. 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D. 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分泌蛋白【详解】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C。4. 甲()、乙()

5、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 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由图可知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A正确;B、乙出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6、可能是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错误;C、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C错误;D、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D错误。故选A。5.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B.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 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D. 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故不能产生酶,但能产生ATP,A错误;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酶具有高效性与专一

7、性,ATP具有高效性但不具有专一性,C错误;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也就含有核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与ATP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B. 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C. 啤酒、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D. 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积累过多的乳酸【答案】A【解析】【分析】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

8、大量繁殖,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植物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醋酸杆菌呼吸产生醋酸;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产生乳酸,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详解】A、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应保持通气,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A错误;B、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

9、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B正确;C、啤酒、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产物酒精和醋酸,C正确;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剧烈运动时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D正确。故选A。【点睛】在生活中充分了解哪些是厌氧菌,哪些是好氧菌,利用厌氧菌的无氧呼吸和好氧菌的有氧呼吸的作用以及产物的作用。7.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C.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 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

10、体数目都加倍【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同时中心体完成复制,A正确;B、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B错误;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D、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

1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 关于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没有分化的细胞B. 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等疾病D. 人的骨髓和脐带血中有造血干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详解】A、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已经分化的细胞,只是分化程度不高,A错误;B、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

12、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B正确;C、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细胞移植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C正确;D、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内,只有一小部分存在外周血液中,新生儿脐带血里也有造血干细胞,D正确。故选A。9. 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B. 致癌相关基因在家庭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C. 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

13、转移D. 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是指在物理、化学、生物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分裂的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的癌细胞,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详解】A、腌制食品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A正确;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提高家族癌症的发病率,B正确;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C错误;D、化疗方法治疗癌症主要是利用药物抑制DNA分子的复制,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

14、知识点是癌细胞的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和防治,DNA复制发生的时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0.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 眼大和眼角上翘C.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 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眼大和眼角上翘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符合“同种生物

15、”,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1. 落花生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果实(花生)的厚皮对薄皮为显性,果子狸毛色深褐色对浅灰色是显性。若要鉴定一株结厚皮果实的落花生和一只深褐色果子狸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的遗传方法分别是()A. 杂交、杂交B. 杂交、测交C. 自交、自交D. 自交、测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厚皮落花生自交:

16、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对闭花受粉的植物而言,自交比测交操作简便。让深褐色的果子狸与多只隐性个体交配:若后代全为深褐色,则可认为是纯合子;若后代有隐性个体出现,则是杂合子。考点:自交、测交的应用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分清动植物鉴定是否纯合的方法,属于对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12. 基因型为AaBBcc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基因型为ABc配子的概率是( )A. 1/2B. 1/4C. 0D. 1/3【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

17、后再相乘。【详解】基因型为AaBBcc的二倍体生物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Bc配子所占比例为1/211=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3. 将基因型为DD和dd的豌豆进行间行种植,自然条件下,子二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 1/2B. 2/3C. 1D. 0【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豌豆的遗传特点以及遗传计算。【详解】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

18、是通过自交进行繁殖的。因此将基因型为DD和dd的豌豆进行间行种植,自然条件下,子二代中全是纯合子,杂合子的概率是0。故选D。【点睛】要求考生熟记豌豆的遗传特点,准确把握题意,有效获取信息。14.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答案】B【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

19、要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故选B。【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重点考查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只要考生识记相关过程,注意其中的细节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5. 如图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雄、雌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B. 甲、乙两袋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同C. 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 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

20、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甲、乙两个袋子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而袋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每个袋子中不同颜色(或标D、d)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这样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但甲袋内小球总数量和乙袋内小球总数量不一定相等

21、,B错误;C、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D、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袋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16.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原因的是( )A. 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B.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 豌豆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D. 豌豆是单性花,易于操作【答案】D【解析】豌

22、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A正确;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B正确;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C正确;豌豆是两性花,D错误。17.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比接近1:2:1【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

23、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A错误;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B错误;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这是演绎推理,C正确;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这

24、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假说)及演绎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 F2的表现型比为3:1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

25、后代。【详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A:a=1:1,测交后代1:1、自交后代基因型1:2:1、表现型3:1均是杂合子产生2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9.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C. 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D. F2中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遗传因子组合和4种性状表现【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

26、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详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孟德尔遗传实验中

27、,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的,C错误;F1能产生4种雌配子和4种雄配子,在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有16种组合方式,F2中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和4种性状表现,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实验现象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 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在F2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 )A. 1/4B. 3/4C. 3/8

28、D. 5/8【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律,则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据此答题。【详解】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F1AaBb自交得到F2,后代表现型为A-B-:A-bb:aaB-:aabb=9:3:3:1,其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是A-bb、aaB-,占总数的。故选C。21. 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A.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

29、在因素B. 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转化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要相同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F1是杂合子,基因型一定,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说明不同条件下表现型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但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D正确。故选D。22.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

30、菌分离C.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S是蛋白质的标记性元素,P是DNA的标记性元素,因此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保温一段时间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详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稍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A正确;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上清液中不会出现较多的放射性,B错误

31、;C、离心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会进入到沉淀物中,不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C错误;D、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有的含有P、S,而且P元素的含量很少,因此不用P元素标记蛋白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3.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如果F1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比分别是

32、()A. 121、41、31和121B. 31、41、13和131C. 13、121、31和112D. 31、31、14和111【答案】C【解析】【详解】假设两相对性状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子一代为AaBb,子二代为A_B_:A_bb:aaB_:aabb=9:3:3:1。当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9:7,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当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

33、):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当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当F2的分离比为9:3:4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 3aaB_:(3A_bb+1aabb)=9:3:4,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 aaB_:(A_bb+ aabb)=1: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

34、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

35、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24.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细胞周期B. 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或卵巢中C.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D.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

36、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由于产生的生殖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不具有周期性,A错误;B、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或卵巢中,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错误;D、玉米染色体2n=20,经过减数分裂后,

37、子细胞有10条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四分体B. 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C. 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D. 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详解】A、两条染色体

38、复制后如不能联会,则不会形成一个四分体,A错误;B、一对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时,才会形成一个四分体,B错误;C、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C正确;D、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大小虽然不同,但能发生联会,所以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同源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同时结合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特殊行为答题。二、非选择题26. 根据下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关系问题:(1)甲图A所示产生H的场所是_;甲图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是_(填写字母)。(2)乙图中过程是光合作用的_阶段,物

39、质分别是_,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ATP移动的方向是_,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_(填“增加”、“不变”、“减少”)。【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 D (3). 光反应 (4). O2、C3化合物 (5). 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6). 增加【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一般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可以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该过程会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完成,其可以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详解】(1)图A中线粒体产生的二

40、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和细胞外,表明此时存在光合作用,但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全部进入叶绿体中,同时叶绿体会从细胞外吸收二氧化碳,因此D图符合;(2)乙图中过程吸收光能,发生水的光解,因此可判定为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物质应该为水光解后的氧气,应该为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后的C3化合物;在光照充足时,光反应产生的ATP会去参与暗反应,其会从类囊体薄膜运动到叶绿体基质;若突然停止光照,ATP和H的含量会减少,因此C3的还原量减少,但短时间内C3的生成量不变,因此整体C3的含量增加。【点

41、睛】本题的突破点为判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的大小关系,需要学生能分辨真光合作用与净光合作用的区别,一般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细胞内部气体交换达到平衡,与外界无气体交换,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植物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27. 如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遗传病是_遗传病。(2)10的基因型是_,杂合子的概率是_,若10与一个没有此病的男性(其母亲患此病)结婚,他们生一个得此病的男孩的概率是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 (2). AA或Aa (3). 2/3 (4).

42、1/12【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5号和6号个体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9号,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9号为女性,而其父亲正常,因此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于9号患病,基因型为aa,因此表现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则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即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男性不患此病,而其母亲患此病,母亲基因型为aa,则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若10号个体与该男性结婚,他们生一个得此病的男孩的概率=2/31/41/21/12。【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43、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运用口诀判断其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28.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过程表示_分裂,判断依据是_。(2)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了4个异常配子,原因可能是_(填“减数第一次分裂”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了异常。(3)若图3、图4表示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图4是_时期;若图4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其形成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是_。【答案】 (1). 减数分裂 (2).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3). 减数第一次分裂 (4). 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 (5). Ab、aB、aB【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2

44、:图2表示异常的减数分裂过程,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分析图3、图4:图3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图4,图4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联会行为。【详解】(1)图1过程表示的是减数分裂,判断的依据是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细胞同一极,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3)如果图3表示卵原细胞,该卵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在图4中发生联会行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3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

45、染色体彼此分离,形成基因型为Ab的次级卵母细胞和aB的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两两相同,故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依次是Ab、Ab、aB、a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29.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雌雄无尾猫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约1/3的有无猫,其余均为无尾猫。请回答以下问题:(1)控制猫无尾、有尾这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_(填“遵循”

46、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上述杂交中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分别为_,子代中出现1/3 有尾猫的原因是_。(3)写出上述无尾猫杂交的遗传图解_。(要求写出亲本的配子及子代的比例)【答案】 (1). 不遵循 (2). Aa、Aa (3). AA个体致死 (4). 【解析】【分析】让无尾猫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无尾相对于有尾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有尾猫占1/4,而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AA个体致死。【详解】(1)控制猫无尾、有尾这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子代中出现13有尾猫的原因是AA个体致死。(3)由分析可知: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遗传图解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写出相关基因型,然后结合题意判断致死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