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 I 卷 (选择题 共 140 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第 I 卷共 35 题。每题 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记载,周人祭祀鬼神时,“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同理,社稷山川之神,都“有功烈于民者”。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 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发展C. 民间迷信风气较为浓厚D. 盛行以人为本宗教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社稷山川之神,都是有功烈于民
2、者”来看,周朝的祭祀是以人的功劳来定的,祭祀对象要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享受到祭祀,这体现了人文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王权,排除;B项以民为本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先秦的宗法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早期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的特征以及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来分析。2.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
3、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B. 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C. 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D. 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决功绩,这有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说明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南北朝时南方较北方安定,故A项错误;“门品秩序”即等级高低取决于出身,对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员要想升迁很困难,甚至随时会丢掉现有官职,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员的安全感很差,收入当然也难以稳定,实际上第二种“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强普通官员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因为在官职
4、之外,再冠以“品位”,无疑等于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险,B、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 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显现B 南方农业强调精耕细作C. 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盛行D. 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答案】A【解析】“圩田”、“沙田”、“山田”等均是通过围湖造田和开山造田,显然是当时土地满足不了人口需要,A正确;精耕细作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和D不符合信息主旨,排除。4.清代两湖地区的米粮生产与供应直接影响着江
5、南地区的米价波动。江南米粮转运中心苏州“来船稍阻,入市稍稀,则人情惶惶,米价顿长数倍”。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江南农村经济逐步走向没落B. 两湖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C.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供不应求D. 区域分工与经济联系的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清代时期,两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而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手工业相对发达,区域分工导致两湖地区的米粮生产与供应直接影响着江南地区的米价波动,故D符合题意。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依然比较发达,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说明两湖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供求关系紧张,但不至于供不应求,故C不符合题意。5.
6、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A. 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 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 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 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理藩院”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
7、个人及其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是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控制;通过以上的分析,体现了清王朝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正确;据材料“清朝的机构创新”,材料三个机构的内容没有体现民族分治的内容,A错误;据材料“清朝的机构创新”一词可判断C错误,因为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早在西周就已存在,C错误;据材料“理藩院”是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可知清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较强,D错误。6.蒋廷黻先生说:“我们近代对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西人近代对付我们不外学我们疏通衙门的秘诀,且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中西方的这些做法A. 有利于推进中
8、国近代化B. 淡化了近代中国的屈辱C. 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D. 阻碍了西方的侵略步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近代我国侧重学习西方器物以应对外来侵略,而西方侧重灵活运用中国人情伦理思维解决问题,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拓展侵略路径,反映了中西两国在对待外来文明态度的差异性,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涉及中西做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屈辱是不争的事实,题干现象不能淡化中国面临的历史命运,排除;D项,题干中西方做法反映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并未阻止西方侵略中的步伐,排除。7.1927年11月28日,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该政府主席谭震
9、林号召全县人民行动起来,恢复工会、农会,建立基层政权,惩治土豪劣绅。这表明A. 井冈山道路得到党内一致认可B.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开始C. 中国共产党尝试新的革命道路D. 中国共产党已从初期幼稚走向了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土地革命。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第一个地方红色政权,说明此时中共尝试新的革命道路,故C项符合题意;此时党内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A项不符合题意;1927年11月,中共仍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B项不符合题意;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D项不符合题意。8.有学者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100多年历史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以
10、下抗日战争的教学提纲图片反映了政治方面:两党合作,民主力量不断发展,国民政府开放民主;经济方面:政府经济职能增强;主权方面: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主权国家的尊严,民族凝聚力增强。A.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鲜明主题B. 学术界对抗日战争有多种理解和解读C. 民族凝聚力增强是现代化主要体现D. 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现代化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从中国现代化的角度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体现在当时中国在民主政治、国家主权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是题干表述的重要主题,也就是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关系故A项正确;题干内容是从中国
11、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体现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多种理解和解读,故B项错误;C项“民族凝聚力增强是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仅仅体现题干的部分内涵,故排除,D项“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现代化因素”表述错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是在1862年,故排除。9.“中等财富是最好的”是古希腊贤人们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万贯家财,但是都没有高贵的雄心壮志,那么他也不是有福气的人,只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守财奴罢了。这种价值追求A. 有利于古希腊工商业发展B. 表明古希腊人反对追求财富C. 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D. 反映宗教信仰影响社会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人应该拥有高贵的雄心壮志,体现了重
12、视人的精神追求,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根据“中等财富是最好的”可知,材料不强调过分追求财富,不利于古希腊工商业发展,排除A;材料不强调过分追求财富,但不是反对追求财富,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10.下面是1894年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漫画,画面右边为一位文明女神注视着左边大海两条巨龙之间的战斗。此漫画A. 表现出该战斗的复杂性B. 谴责了日本的侵华行为C. 暴露了殖民者的优越感D. 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文信息“1894年”“大海两条巨龙之间的战斗”可知,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再综合漫画的出处、名称
13、“文明的胜利”及图中文明女神的形象可知,漫画表现了西方殖民者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持观望态度,并认为日本的胜利是西方文明的胜利。故漫画暴露了西方殖民者的优越心态,故选C项。其他三项由图片难以得出,排除ABD项。11.16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欧洲所有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这反映了A.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B. 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在加剧C. 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D. 启蒙运动的影响范围比较狭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虽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欧洲英
14、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说明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国家,真正的民族国家具备共同认同感,其中共同的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欧洲大部分民众的语言还没有统一,表明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由于只能少数人接受必需的教育而大多数民众语言还不统一,材料没有体现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加剧问题,故B选项错误;统一的民族文化来源可以是传统历史、文化、语言和新创的政体,不能说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故C选项说法有误;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故D选项与史实不
15、符。12.18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存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小,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垄断组织,说明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
16、与经济管理演变,D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自由主义不再盛行,但“退出历史舞台”错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表述错误,排除C。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160 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3 题第 4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应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农
17、田水利工程统计结果:前期(618-714 年)65 项,中期(715820 年)59 项, 后期(821 年至 907 年唐朝灭亡)3 项,并有 8 项时间不详。前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 有 46 项,南方仅有 19 项,而位于成都平原的剑南道就占有 9 项,长江以南只有 8 项。中期,江淮地区进入农田水 利建设的高潮期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 25 项。唐玄宗时期,有“天下”即“以江淮为命”之说。后期,北方只兴修 了 5 项农田水利工程,相比前期的 46 项,数量骤然下降,而江南道则有 19 项,“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晩清以来,内忧外
18、患逐步加深,加之中国又进入历史上第四大灾害群发期,遂致我国的灾荒相形之下更为 频繁和严重,其中又以水旱灾害最为突出。当时,国人有感于“世界潮流之所趋,威聚而讲求新学”。据统计,从 1912 年至 1925 年,全国共出现过 44 个学术团体。鉴于水利界专家分散于各行政系统,早在 1928 年北伐胜利后有识之 士希望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直到 1931 年 4 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得以正式成立。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作为民国 时期的水利科学社团,不仅促进了我国水利行政的统一与水利立法的实现,还提出了有关江、河、湖、塘整治的建 议。当然,该会拟定的部分江河治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但其阐述的科学治水理念为后
19、世所承继。自曾宪足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与水利的现代化:1931-1948(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水利建设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兴建水利与唐代的显著不同,并分析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影响。【答案】(1)特征: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布局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不同:唐代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主持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经济,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是全国性的民间水利学术团队,主要是为了促进水利的建设,改变近代中国水利形势日益破败的现状。影响: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由于受近
20、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束缚。但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体制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水利事业向现代化转型。【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察水利工程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一“唐玄宗时期,有天下”即“以江淮为命之说。后期,北方只兴修了5项农田水利工程,相比前期的46项,数量骤然下降”可得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布局与经济重心逐漸向南方转移,根据材料一“前期(618-714年)65项,中期(715-820年)59项,后期(821年至907年唐朝灭亡)33项”可得出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根据材料一“黄河中下游的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有46项”可得出工程集中分布
21、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不同:根据材料所学可得唐代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主持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经济,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根据材料二“从1912年至1925年,全国共出现过44个学术团体。鉴于水利界专家分散于行政系统,早在1928年北伐胜利后有识之士希望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直到1931年4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得以正式成立。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作为民国时期的水利科学社团”可得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是全国性的民间水利学术团队,主要是为了促进水利的建设改变近代中国水利形势日益破败的现状。影响:根据材料二“促进了我国水利行政的统一与水利立法的实现,还提出了有关江河、湖、塘整治的建议。当然,该会
22、拟定的部分江河治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但其阐述的科学治水理念为后世所承继”可得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由于受近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束缚,但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体制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水利事业向现代化转型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
23、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
24、。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担当精神。【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拟
25、定一个论题,论题观点要正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论题”,由材料中春秋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活动,明清时期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活动,晚清时期林则徐和康有为的活动可知:这些知识分子的活动都和时代要求有关,或者说都肩负了时代的重任,但是多少都有局限。由此可以得出“论题”:“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或“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之际和晚清时期的时代要求角度进行阐述即可,最后回扣主题进行总结。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20年4月,直隶总督袁世凯鉴于“直隶自庚子以来,民气凋伤。付莽未
26、消,亦非遵旨速行巡警不足以禁暴诘奸,周知民隐”,在保定率先开办警政。同时,制定了有关警察的规定,如保定警务局站岗规矩保定警务局巡逻规矩保定警务局旅店管理法保定警务局颁定旅店货宿客商册式规则等。警察制度的建立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大公报曾报道,保定的“巡警营兵在城厢内外昼夜梭行,清理街道,盘诘奸究,按时换班,尤为甚重。宵小为之敛迹,百姓称颂有夜不闭户之风云”。可以说,清末保定的警政改革是比较成功的范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摘编自赵金辉论清末时期的警政改革与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保定警政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保定警政改革的影响。【答案】(1)背景:近代
27、西方警政制度传入;政局动荡,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清末新政。(2)影响。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促进了警政近代化发展;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借鉴。【解析】【详解】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因此这时期的警政改革受到西方警政制度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局动荡,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也是这时期警政改革的重要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警政改革受到清政府主导的清末新政改革的影响等。 第(2)小问,根据材料“巡警营兵在城厢内外昼夜梭行,清理街道,盘诘奸究,按时换班,尤为甚重。宵小为之敛迹,百姓称颂有夜不闭户之风云”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警政改革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同时警政改革借鉴了西方警政制度,推动了警政制度的近代化趋势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借鉴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