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2、通过学习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渎自学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与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谈谈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三、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1、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2)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1、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
2、形,把读音读正确。2、抽读字词。3、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不会的生字也可以问同学。(2)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学习第一部分:1、出示第一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个自然段的内容?3、分角色读读。4、思考:车厢里的乘客会怎样想?5、假如你就是一名乘客,你会怎样做?布斯是怎样想的?6、小结:正是这件事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学习第二部分:1、根据课后的默读提示自学课文:布斯的研制工
3、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话对他有什么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2、全班交流:(1)、理解句子:“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2)、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读读这段内容,体会布斯的执着精神,妈妈对儿子的关心。、小小的木塞在别人眼里那么不起眼,为什么给布斯那么大的启示?、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从“木塞”“龙卷风”“吸灰尘”,这一连串的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3)、教师小结:妈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给了布斯巨大的启示。(4)、如果是我,也只能想到如何把木塞压进去,怎么也不会和“龙卷风”联系到一起,布斯不但想到了这些,还联想
4、到了什么?、读读这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二幅图,看看布斯在干什么?文章中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布斯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放声朗读,体会布斯的执著精神。(5)、你觉得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部分:1、齐读课文。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布斯说些什么?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1、这件事对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启发?2、把你的想对布斯说的话写在书上。五、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花篮”。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
5、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反过来试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扫灰尘-吸灰尘善于观察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