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3375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题11寓言两则主备人导 者 课 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课标要求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导 学重 难 点重点:理解课文

2、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及“揠苗助长”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导 法阅读指导、谈话学 法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文本导学准备生字卡、朗读配乐、课前预习、练习单教案来源自撰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学生交流)。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1自主学习生字及词语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2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

4、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朗读全文。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2.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3. 朗读这一段。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拓展提升师: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东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怎样做? 生思考作答学习不仅应让学生学会本文,而更多的应该渗透方法的指导

5、,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教学观念。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观察图片自由谈话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6、2.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3.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2.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实践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 1.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

7、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2.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拓展提升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刻舟求剑(要变通)近义:墨守成规反义:见机行事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