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153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版》2014高考语文二轮诊断突破学案8.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学案8临场翻译中哪四类特殊句式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学案略语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不少考生因缺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

2、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选自隋书)(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译文:_答案(万宝常)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得分点“谐于丝竹”,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时提前;“为所”,被动句。(2)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译文:_答案隋文帝

3、叫万宝常来,询问他这首曲子可不可以,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难道是陛下您该听的音乐吗!”得分点“不”,通“否”;“此亡国之音”,判断句。(3)何用此为?译文:_答案还用这些干什么?得分点“何为”,固定句式。2 (2012四川,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贺钦,字克恭。钦少颖敏,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

4、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

5、?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_答案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得分点“即”,连词,译为“即使”。“奚以”的正确语序应为“以奚”,意为“拿什么”。“为用”中间省略了“世间”,意为“为世间所用”。(2)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译文:_答案但是听说过他、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到他家里拜见他的。得分点“者”,定语后置;“床下”,代指其家;句意通顺。(3)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译文:_答案你们都是我的同乡,现

6、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得分点“若等吾乡人也”,判断句;“窃”,私下里;“如之何”,固定句式;句意通顺。(4)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译文:_答案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安分守法的百姓有什么害怕的?得分点“无辜”,没有罪过;“尚”,尚且;“何畏”,宾语前置;句意通顺。参考译文贺钦,字克恭。贺钦小时候非常聪明灵敏,取了近思录来读,有不少感悟。成化二年,凭借进士的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因为天下大旱,上表极力进谏,又认为自己作为言官荒废职守,招致灾害,所以自

7、己弹劾自己,请求辞官。恰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师,贺钦听他谈论学问,叹息道:“真正的性情是不显露的,真正的道理如同埋在地下,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当天就上奏疏辞官而去,用弟子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陈献章。分别以后,画了陈献章的画像来供奉。他学习专门研究五经、四书、小学,期望投身实践,以恭敬来约束狂放之心。有来向他求学的人,他就推辞说:“我自己尚且还没管好,怎么去教育别人呢?”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这样过了十几年,虽然他足不出户,但是听说过他、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到他家里拜见他的。弘治改元,因为阁臣的推荐,他被起用为陕西右参

8、议。正德四年,太监刘瑾在辽东强占民田,辽东人民震惊恐惧都想着叛乱。义州又因为守官贪婪残酷首先激起了民变,不少人聚众抢劫掠夺,但是他们互相告诫说:“不要惊扰贺黄门。”贺钦听说后,去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我的同乡,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众人一开始还气势汹汹,到此时才知后悔,于是众人围着贺钦拜倒在地,流泪喊道:“您是我们的父亲,请您教教我们怎么办吧。”贺钦说:“只有不杀戮,祸患才可以免除。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安分守法的百姓有什么害怕的?”不久,有人说镇防军队果然到来,众人又一起喊道:“贺

9、黄门没有说轻侮骗人的话。”于是众人又环跪在贺家庭院之中。贺钦说:“我本来就知道会这样。城中这样扰乱,镇防官怎么能不发兵镇压呢?官兵虽然到来,你们不杀人,就一定会宽恕你们,不要害怕。”众人散去,变乱于是平息。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指传主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译文:_(2)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

10、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译文:_问题反思在主要的几种特殊句式中,你最善判断的句式是哪种?为什么?你最判断不准、译不好的句式是哪种?打算如何解决?答:_提示略。【问题剖析】“自我诊断”第3题(1)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现场答案剖析“载”字译为“记载”,未尝不可,但最好结合语境活译为“写明”。该句译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句式;因句式误译,该译文在上下文中无法讲通。可能对“何资”这类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缺乏语感,可能对“用”这个本该作名词却译作介词的字理解不够,导致句式特点未译出。参考答案银两、布匹和丝绸,诏书上没

11、有写明(可以免除),如果一概减免,国家开支依靠什么?(2)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现场答案剖析该译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业”字漏译,原句“嫁娶振业”是四个并列动词,“业”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二是定语后置句未译出,原句“之穷者”属典型的定语后置句,翻译时未辨识出。参考答案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破解之道】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除对特别明显的句式能译出外,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

12、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1 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2 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趁热打铁】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岳飞诉冤岳飞者,南宋抗

13、金名将也。为奸人秦桧所杀,魂赴天庭,诉冤于灵霄殿。飞曰:“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_答案者也,判断句为所,被动句省略“于”,省略句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以,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句唯是,宾语前置句于,状语后置句之者,定语后置句被,见,被动句为,被动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一、走出句式翻译中的常见误区边练边悟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

14、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1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误译: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问题: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改正: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2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2009浙江)误译: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我不肯给他们啊。问题:未译出原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改正:别人拥有的(字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问题:“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

15、改正: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4 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2007安徽)误译:是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问题:原句“非”是个否定判断句的标志,“是”是代词“这”。否定判断句特征未译出。改正: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误译:(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问题:“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否则,无法体现句式特征。改正:(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6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误译:

16、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问题:“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改正: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误译: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问题: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译文未体现出这两点。改正: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8 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误译: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落个灭族的下场,不是应该吗?问题:原句在句式上有两个特征:“夷灭宗族”是个意念被动句;“不亦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较委婉的反问语气。该句译时在这两方面未做到准确到位。

17、改正: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9(仲长统)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2007上海)误译:(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游历求学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之间,跟交往的朋友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问题:原文既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又是一个省略句。在“学”后省略“于”,在“与”后省略“之”。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特点。改正:(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二、临场翻译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的四类特殊句式(一)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

18、志就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强化这两类句式的意识。1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答案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位)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秦国)。2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译文:_答案等到李牧因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邑。3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19、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刘向说苑尊贤)(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译文:_(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译文:_答案(1)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2)(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得分点(1)被动句;“走”,跑;句意通顺。(2)“居乡三逐”,意念被动句;“是”,表示判断;“不容众”,省略了“于”的被动句。参考译文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

20、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为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4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人名)者,可谓近之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译文:_答案

21、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得分点“美好者不祥之器”为意念判断句。参考译文太史公说: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缇萦上书皇帝,她的父亲才得到后来的平安。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像太仓公这样的人,也和这句话所说的意思接近啊。(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

22、加以体悟。(1)城中皆不之觉。(李愬雪夜入蔡州)译文:_答案城中的人全都没有发觉他们。(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传)译文:_答案(孔明)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之人不认可他。(3)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张衡传)译文:_答案从古至今,从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2 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常前置,需引起注意。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译文:_答案提示:“一以”即“以一”。(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译文:_答案提示:“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3)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译文:_答案提示:“三驱以为度”即“以

23、三驱为度”。3 方位词、代词“自”作宾语时常常前置,需引起注意。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_答案提示:“东面”即“面东”。(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译文:_答案提示:“自哀”即“哀自”。(3)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2013广东)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译文:_答案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

24、就严重了。4 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1)之谓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点拨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2)(此、是)之谓例句:大而化之之谓圣。译文: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点拨与上一种句型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宾语是在谓语动词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译为“这就叫做”。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此夫子之谓乎?译文:_答案这就是说先生您吧?(2)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_答案这就叫做失掉了他的本性。(3)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

25、丈人之谓乎?译文:_答案大概说的就是驼背老人吧?(三)最容易被忽略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1 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易忽略、最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很难把握。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当要译成“的人中有的”时,它极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译出句式特点的译法: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按定语后置句来译: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这一方法。(1)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译文:_答案既沉痛悼念牺牲的烈士,并且(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得分点“国人之读兹编者

26、”是用“之者”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2)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译文:_答案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几天站在市场上,没有谁知道他。得分点“人有卖骏马者”是定语后置句,“人莫之知”是宾语前置句。(3)楚人有习操舟者,唯舟师之是听。译文:_答案有一个学习驾船的楚国人,只听老师的话。得分点“楚人有习操舟者”是定语后置句,“唯舟师之是听”是用“唯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2 有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句,就是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无标志。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一下。(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余乘。(触龙说赵太后)译文:_答案于是(赵国)给长安君备

27、办一百多驾车马。(2)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译文:_答案特地派我奉上一双白璧。(3)(熊)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011大纲全国)译文:_答案熊鼎到任,奏请罢免数十个不称职的官员,各个部门安定清平。(四)相对较冷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1 位置相对灵活的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前,放在动词之前。但它用法较灵活,有时也有例外。边练边悟(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

28、案C得分点“于河东”补充说明“移”的处所,“于”译为“到”。(2)翻译下面的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译文:_答案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的波涛有三千里。得分点“于南冥”,往南海,不可提前。(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译文:_答案(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得分点“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到淮南。2 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当“以”字引领的

29、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_答案虽然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人们,(但是有的人)最终也只求苟且免于刑罚却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得分点“以”,介词,译时提前。(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_答案这也就像砍掉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堵住源头却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样。得分点“以”,目的连词。(3)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江苏)译文:_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

30、就可以知道了。得分点“以”,介词,译时提前。(4)(陶澍)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2012广东)译文:_答案(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得分点“旌表”,表彰;“以”,目的连词,来。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亡友邢涣思讳群。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

31、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1)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译文:_(2)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译文:_(3)邢君不喜酒,今

32、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译文:_答案(1)来来往往的人无论有没有才能,都不能私下用一句话议论他的不对。(2)邢涣思果然不能被会昌年间的朝廷容纳,算是不辜负我对他任御史的举荐了。(3)邢涣思不喜欢喝酒,现在又喝酒又唱歌,这不是因为他由于有很多要操心的事而对当太守不高兴吧?得分点(1)“贤不肖”“谕议”“以一辞”,介宾短语后置。(2)被动句,“辱”,句意通顺。(3)“是”“以”“用”“于守郡”,介宾短语后置。参考译文逝去的友人邢涣思名讳为群。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同僚认为他有智慧,不认为他专断;王并州认为他有才能,不认为他僭越冒犯;来来往往的人无论有没有才能,都不能私下用一句话议

33、论他的不对。丞相卢商镇守京口,邢涣思又以大理评事的身份接受丞相府的差遣。今天的吏部侍郎孔温业因为很高的名望,由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我以补阙的身份去祝贺,孔温业说:“御史中丞要靠御史来影响朝局,您应该把所了解的人才告诉我。”我把邢涣思告诉了他,孔温业说:“我一向不了解他,希望听你讲讲他的为人。”我详细地用在京口见到的事回答了他。十天后,诏书颁下,任命邢涣思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邢涣思从户部员外郎的官职调任处州刺史。当时我任黄州太守,满一年后调任池州,阔别京城的人物和事务,已经四五年了,听说邢涣思出任,很高兴地说:“邢涣思果然不能被会昌年间的朝廷容纳,算是不辜负我对他任御史的举荐了。”邢涣思被免

34、了处州刺史后,被授予歙州刺史,我从池州转任睦州,与歙州东西相距仅三百里,问从歙州来的人:“邢涣思靠什么来治理歙州?”来人说:“抓紧管束险恶的少数民族。繁冗的事务和不良的政令,不因为由来已久(而放任),一定致力于铲除弊政的根源。”我说:“邢涣思离开缙云的那天,无论老幼都在路上哭着相送,就靠着这样的治理方式。”我又问:“空闲的日子他做些什么?”他说:“经常很欢乐地饮酒唱歌。”我说:“邢涣思不喜欢喝酒,现在又喝酒又唱歌,这不是因为他由于有很多要操心的事而对当太守不高兴吧?”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

35、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旧唐书列传四十八)(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译文:_(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译文:_答案(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为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得分点(1)“俄

36、”“以”“见知”,被动句。(2)“坐”“何以”(以何)。参考译文杜暹是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归还。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为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邹与鲁哄。穆

37、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译文:_(2)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译文:_(3)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译文:_(4)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译文:

38、_答案(1)(这次冲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死在此事上。(2)杀了他们吧,却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死却不去救援。(3)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丢在沟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4)而您的谷仓里却堆满了谷子,库房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您的官吏没有谁来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在上位的官吏骄纵傲慢,不关心下层百姓而且残害他们的做法呀。得分点(1)“莫之死也”,宾语前置句。(2)“长上之死”,意念被动句。(3)“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定语后置句。(4)“是上慢而残下也”,判断句。参考译文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国君

39、穆公问孟子道:“(这次冲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死在此事上。杀了他们吧,却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死却不去救援。对他们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丢在沟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而您的谷仓里却堆满了谷子,库房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您的官吏没有谁来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在上位的官吏骄纵傲慢,不关心下层百姓而且残害他们的做法呀。曾子说: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也将怎样回报你。老百姓从今以后会把官吏原来对待他们的态度反过来对待官吏的,您不要去责怪他们。只要您实行了仁政,老百

40、姓就会爱戴他们的长官,甘心为长官效死了。”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

41、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注墐(jn):通“殣”,掩埋。(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译文:_(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译文:_(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译文:_答案(1)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2)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3)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

42、有人把他埋葬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得分点(1)“反上”“逆”“弃义”“乱”,判断句。(2)“以”“蔽”“矢”“俱”。(3)“行”“尚”“或”,“此之谓”为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魏节乳母,是魏公子的乳母。秦国攻打魏国,攻破城池,杀了魏王瑕,诛杀各位公子,但有一位公子没被抓到,(秦王)对魏国下令说:“抓住公子的人,赏赐金子千镒。藏匿他的人,罪行是灭族。”魏节乳母与公子一起逃跑,魏国的旧臣见到乳母并且认出她,要求她交出公子,说:“现在魏国已经破城亡国,族人都已经灭绝了。你藏着他还为了谁呢?”乳母叹息说:“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现在要叛逆作乱并且以此谋取利益,

43、我不做。而且帮人养育儿子,是为了使他活着,而不是为了杀他。怎么可以因为(想得到)赏赐获取利益且害怕被诛杀的缘故,废弃正义做违背节义的事呢!我不能活着而使得公子被抓。”于是抱着公子逃到深泽中。旧臣把这件事告诉秦军,秦军追赶他们,看到(他们并)争相用箭射杀他们,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秦王听说这件事,认为她为了坚守忠心和义气而死很可贵,于是按照大臣的礼仪安葬她,用太牢来供奉,恩赐她的哥哥为五大夫,赏赐金子一百镒。(后世的)君子认为魏节乳母仁慈、恩惠、忠厚,看重正义,轻视钱财。仁慈所以能大爱,(正在)哺乳的狗(敢)跟老虎搏斗,孵蛋的鸡(敢)跟狐狸搏斗,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