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名校模考诗词鉴赏经典试题回顾(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2079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名校模考诗词鉴赏经典试题回顾(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名校模考诗词鉴赏经典试题回顾(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答: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答: 答案 (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2.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2、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3.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篱落:篱笆。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结尾

3、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答案 略4.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答案 (1)交代了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2)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