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教与学》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55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与学》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教与学》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教与学》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教与学》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教与学》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某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反映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实的专著,经专家鉴定其中有一处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你认为下列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鸦片战争后,包括西装在内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B到20世纪上半叶,西装完全取代长袍马褂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流行服饰C民国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D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服饰传入中国,但传统服饰并没有完全被废弃,两者并行不悖,故表述错误的是B项。答案:B2(2014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服饰是

2、一种文化,它具备多元性和发展性。右图是近代经过改良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A汉族B蒙古族C回族D满族解析:旗袍是在满族旗服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近代服饰进行的改造,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D项正确。答案:D3(2014杭州高一模拟)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反清革命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倡导婚姻自由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政治生活对社会习俗的影响。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前提条件“戊戌变法期间”,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是“易服”,“脚跟

3、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废止缠足,B项正确。答案:B4(2014德州高一检测)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解析:作者的观点是“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故答案应该是B项。答案:B5(2014丰台高一检测)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此事说明()A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

4、业文明B洋务运动需要改变纲常伦理C洋务运动需要更多劳动力D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解析:近代工业生产排斥受封建思想束缚的缠足者,因此冲击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及其风俗,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6(2014安庆高一检测)漫画能折射社会生活面貌。对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其中文字为: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补阿四),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晚清时期服装的五花八门B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的窘迫C计划经济时代的勤俭节约D作者旨在提倡计划生育解析:漫画反映的核心思想是民国时期百姓生活贫困,不得不把一件衣服给子女轮流穿,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服装的“五花八门”,A项排除;计划经济与勤俭节约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批评

5、孩子多这个角度,D项排除。答案:B7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解析:从材料“1900年”的时间可以排除B、D两项,B项中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D项应属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影响;A项“废止缠足”只反映了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没有全面反映;综合分析五项征婚要求可知反映了“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C项正确。答案:C8“文化大革命”时期,毛

6、泽东的诗中有一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句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喜爱穿()A中山装B古装C军服D西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的“爱武装”可知当时人们喜爱穿军服,故选C项。答案:C9(2014潍坊高一检测)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BCD解析:198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世界服装的潮

7、流也影响到中国,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题干时间“1989年”不符,排除。故选C项。答案:C10(2014芜湖高一模拟)2013年3月18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起“菜篮子工程”,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C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D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政府积极倡导发起“菜篮子工程”。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2014盐

8、城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百度百科材料二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

9、为去旧图新的标志。百度百科材料四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社会习俗变革的政治意图有何本质差异。(2)材料三中“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对此你如何认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解放服或列宁装”流行的内外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类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答案:(1)政治意图:材料一,精神上征服汉人,巩固满清统治。材料二,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2)

10、认识:社会习俗的变迁受社会变革影响,但不具有绝对因果关系。剪辫与否不能作为判断新旧和革命与否的标准。(其他表述如言之有理也可)(3)内外因素:新中国的建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冷战”的国际环境。(4)主要因素:经济的发展;政权的更替;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外来文化的影响。12群众舞蹈是群众用以自娱自乐的舞蹈活动。它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是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代表着时代文化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很多中国人跳的是苏联式的华尔兹交谊舞,机关、部队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会跳舞(图一)。苏联援华人员在中国的业

11、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交谊舞会。但1957年后,交谊舞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材料二忠字舞(图二)动作粗放、简单、夸张。主要动作设计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主席;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彻底砸烂资产阶级;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交谊舞在中国一些城市中重新流行起来,并逐步成为中老年人闲暇时社交、健身的重要方式(图三)。同时,新从西方传入的迪斯科舞则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风靡一时。进入21世纪,街舞成为青少年舞蹈的首选(图四)。(1)结合材料一,简析苏式交谊舞在中国流行及后来消

12、失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忠字舞流行于哪一历史时期?忠字舞的流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3)结合材料三,现在的群众舞蹈有何特点?简要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解析:本题以群众舞蹈的演变为例考查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联系当时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来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红太阳”“革命”“毛主席语录”等,可以判断其所处时代及社会状况。第(3)问,“特点”从材料中提炼即可;“原因”要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入手。答案:(1)流行原因:中苏关系友好,苏联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实行学习苏联的政策。消失原因:中苏关系恶化并最终破裂;中国“左”倾思想严重。(2)“文革”时期。个人崇拜思想严重;民众文化生活贫乏。(3)特点:舞蹈种类多;受西方影响大;参与群体广泛。原因: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更解放;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改革开放后,政治氛围更加宽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