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1.了解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认识全面内战的爆发。3.了解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4.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课标解读:1.从“史实论证”角度分析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2)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二、
2、全面内战的爆发1爆发原因2.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进程(1)全面进攻时间:1946年6月1947年3月。方针:针对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的形势下,中共确立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成果:1946年7月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在内,共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2)重点进攻时间:1947年3月1947年6月。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成果: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国民党政权的统
3、治危机1经济崩溃(1)原因: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2)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萎缩。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2政治孤立(1)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2)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内容:1947年夏,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2)意义: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过程3.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
4、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问题探究: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提示:不同意。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并不是完全胜利,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占据西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地,人民解放军还在追剿、肃清残敌。探究点 解放战争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
5、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史料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史料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思考:(1)史料一中战略方针得以落实的典型事件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如何?(3)史料三反映了渡江战役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信息解读(1)史料一反
6、映了毛泽东为解放战争第二年制定的战略方针,内线指解放区,外线指国民党统治区。(2)史料二反映解放战争第三年进行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指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史料三反映渡江战役的胜利。“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灭亡”宣告了国民政府覆灭。提示(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3)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
7、,失去民心;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从共产党方面说a.灵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物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道路: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d.基础: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e.中坚力量: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f.保障: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2)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典例】中共在某一时期的文件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
8、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当时的斗争形势是()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D三大战役已经取得胜利审题指导定时空:解放战争时期。抓关键:“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C项由“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可以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正确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答案C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观的确立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的群众路线活动,支援和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为军事上的胜
9、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军队提供了大量兵源。(2)各地农民为部队送粮食、被服,救伤员等,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3)国统区的普通民众开辟配合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分散了蒋介石的兵力和精力。(4)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全部倒向共产党一边,使国民党在政治战线上几乎完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教材必背1人民解放战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
10、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3共产党胜利,国民党速亡的根源是:得民心者得天下。1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可知重庆谈判让广大民众了解到
11、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重庆谈判的政治意义,不能增强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B项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重庆谈判的结果,不是主要意义,故D项排除。答案A2毛泽东在一首诗中说:“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下列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A此诗描绘的情景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B此诗反映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C此诗反映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共商建国大计D此诗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野蛮侵略解析根据材料“有田有地皆吾主,
12、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可知这是毛泽东写的忆重庆谈判诗,这是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描述,表明他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国内民主和平,共商建国大计,C选项符合题意。这首诗写于1945年,不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A选项排除。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年,B选项排除。抗日战争时期是19311945年,D选项排除。答案C3如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抗战时期最大一次主动出击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D晋冀鲁豫解放军解放东
13、北全境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也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选项符合题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不是在抗战时期,A选项排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揭开了反攻的序幕,C选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从黄河到长江,没有体现出东北地区,D选项排除。答案B4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一
14、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科学论断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有稳固的战略后方,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出现情况下发表的论断,A选项符合题意。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是建立在认识到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基础之上的,B选项排除。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对国共内战的结果判断属于国内局势的判断,D选项排除。答案A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民族解放、民主自由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思想解放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的“解
15、放区”是针对日军占领区来说的,因此这里的“解放”是指民族解放,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针对实行专制独裁的国民党统治区来说的,因此这里的“解放”是指民主自由,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武装割据指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尚未实现人民主权,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含义是民主自由,是相对于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言,思想解放不是这个“解放区”的含义。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答案B课后作业(二十五)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
16、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设想是()A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B希望通过和平渐进方式争取民主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解析材料“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中可以看出当时共产党的态度是要重组国民政府,这说明中共希望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争取民主,故B项正确,D项排除;A、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答案B2在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驰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但第一封电报发来时,
17、中共态度较为冷淡;收到第二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去重庆;收到第三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毛泽东亲自去重庆。中共态度的变化()A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B体现了国民党方针的变化C说明了国内和平得到保证D反映了抗日局势的变化解析材料讲的是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不同的态度。由于蒋介石奉行其独裁政策,缺乏公正解决争端的诚意。为此,中共决定暂时中断与美蒋的联系,把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作为制止内战的主要手段。所以,当蒋介石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后来斯大林此间曾两次来电促请中共接受蒋之谈判邀请。而中共中央在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告中也专门提到:“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可见中共态度
18、的变化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故答案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最后还是发动了内战,故排除B项;重庆谈判所签订的双十协定最后被撕毁,国内战争爆发,故排除C项;由时间“1945年8月14、20、23日”可知,当时日本已投降,战争的局势己经稳定了下来,故排除D项。答案A3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示”可能明确的是()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B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C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D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析
19、A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时间不符,排除;“彻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B;根据材料“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得出这一时期颁相关的批示是为了发动群众,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符合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内容,故C项正确;D项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答案C4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写道“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上述文字描述
20、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徐州会战解析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到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排除A;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的战役,排除B;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战役。依据材料“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为淮海战役,故选C。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答案C5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
21、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材料“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的地点是西起湖口,东至江阴,解放军全线向国民党发动进攻,D选项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选项排除。淮海战役是围点打援,B选项排除。平津战役是先两头,后中间,C选项排除。答案D6“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
22、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对这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此电报的本质意图是为内战争取有利时机B“建国”打算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这是中共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的电报D“大战”指的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此电报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从而为国民党发动内战争取有利时机,故选A项;抗日战争后的建国是打算建立联合政府,而不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故排除B项;此电报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而不是中共邀请民主党派,故排除C项;根据“大战方告终结”、“收抗战之果”可知“大战”指的是抗日战争,故排除D项。答案A7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山东的一次著名战
23、役,该战役()A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D是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B项正确;1946年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故A项错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故C项错误;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国共战略决战,故D项错误。答案B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主要的政治任务是()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推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争取和平
24、民主,反对内战独裁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蒋介石企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此时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成为中共最主要的政治任务,故C项正确;中共参加重庆谈判、召开政协会议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努力,故A、D项错误;推行土地改革是经济任务,故B项错误。答案C91949年的上海街头,充斥着西式打扮的行人、美国汽车、好莱坞影星葛丽泰嘉宝的力士香皂海报。这一切在当年5月戛然而止。之所以会“戛然而止”,是因为()A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激起民众抗议B民族工业在上海得到了迅速发展C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进行经济改革D人民解放军挺进江南解放了上海解析
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胜利渡过长江后,对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上海市进行的城市攻坚战。解放军发动了以消灭汤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为目的“上海战役”。1949年5月27日,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彻底解放。题干涉及的现象明显与上海解放有关,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已基本放弃扶蒋反共政策,故排除A;民族工业此时已经陷入绝境,故排除B;国民党政府已经被推翻,不可能在上海进行经济改革,故排除C。答案D10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
26、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C发动三大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解析毛泽东的比喻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正确;A、C和D事件不符合,排除。答案B11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C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
27、进攻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D正确;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属于重点进攻,故A错误;B项与题干“消灭对手”的要求不符,故排除;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故C错误。答案D12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人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
28、完成解析“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这一背景,故A项排除。“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应该是地主阶层也会投身抗日,因此,中共的统一战线中地主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的确立,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减少”是对的,但是不可能增加中间派,因为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体的“中间派”也“消失”了,故D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级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以及解放区土改的进行,地主是减少了,但同时,在国与共之外的“中间派”增多了,广大的民主党派从起初的对国民党统治抱有幻想,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与国民党决裂,最终投向解
29、放战争,经过这样的转变。毛泽东也正是基于“中间派”立场的变化,才描述该时期统一战线的变化,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材料二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一
30、封读者来信注: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材料三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国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军队数量430万人130万人装备情况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材料四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材料五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31、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2)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蒋介石的阴谋?(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如何?面对这一情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战术?(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举行战略反攻的原因是什么。解析(1)关于蒋介石不马上发动内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方面思考作答。(2)关于
32、用事实证明蒋介石的阴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谈判期间,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等方面说明蒋介石缺乏和平诚意;可从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方面回答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3)第一小问,根据“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可以从军队数量和装备情况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方针。(4)根据材料“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答案(1)原因: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2)谈判期间
33、,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说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1946年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3)对比:国民党方面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共产党方面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处于劣势。战术: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方针。(4)必要性:减轻解放区的消耗;减轻陕北、山东战场的压力。可能性:土地改革使农民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作战,后方更加巩固;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蒋介石的主观愿望是要坚持独裁和消灭共产党,但是要实现他的愿望,客观上有很多困难。这样,使他不能不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
34、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义去谈判。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材料二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1)材料一中提到的蒋介石的“困难”具体有哪些?(2)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好在哪里?(3)据材料二,说明蒋介石谈判的目的。蒋介石所谓“军令、政令统一原则”的实质是什么?解析(1)结合教材有关内容,答出蒋介石
35、不能立即发动内战的原因即可。(2)实际上是说明重庆谈判的历史作用,由材料“蒋介石的主观愿望是要坚持独裁和消灭共产党”,可见,经过重庆谈判有利于在人民面前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党的影响,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并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3)目的:结合材料“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结合所学,可以从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回答。实质:比较容易回答,“军令、政令统一原则”实质上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答案(1)困难: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2)经过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是人民力量的胜利,有利于人民。中共通过谈判,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党的影响,教育和团结了广大人民,并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3)目的: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同时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军令、政令统一原则”实质上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