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上学期梧州高级中学月考历史试卷2014.10高二历史(文科)考试范围:必修三 专题一专题四;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
2、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3“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旨意与此相似的是A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B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4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 “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并
3、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黄宗羲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们的控制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7“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
4、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8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9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0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
5、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1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2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BC D13 孟
6、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1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5四位学生
7、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比较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指南针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 B C D16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1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A林则徐
8、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8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A B C D1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
9、”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在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0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21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
10、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 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23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
11、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2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来的25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 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2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这个大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法则,
12、有它的民族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地、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毛泽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B毛泽东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C毛泽东主张国共两党合作需要以民族主义为基础D毛泽东尊崇共产国际,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7“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28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
13、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 B C D29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30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31(13
14、分)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
15、说明其“新”在何处。32(27分)经世致用是儒学悠久的传统思想,提倡学术要面向现实,服务现实。每当社会面临危机之时,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往往以此为号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姚安公曰: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明之季年,道学弥尊,科甲弥重,于是黠者坐讲心学,以攀援声气,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取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纪昀闻微草堂笔记材料二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16、。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亭林文集材料三 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在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林则徐指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经世派痛定思痛,他们或“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求制驭之方;或为御侮而兴利,“师夷长技”谋国富兵强,提出要“以彼长技,御彼长技”。他们关注夷情,认识到“欲制外夷者,比先自悉轰情始”。 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材料四 近代经世思想及其学术学风的导向,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对
17、西学的引进和传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经世致用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局限,决定了它最终不可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御侮自强、救国救民之遣。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度其历史影响(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弊端;(6分)为此,顾炎武提出了哪些主张?(4分)(2)联系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林则徐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之处及其基本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4分)(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经世致用思想的? (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各阶段特
18、征。(3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现实意义的认识。(3分)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显然本身都是错误的说法,所以,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只能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其实,一开始“民主”本来就是指最高统治者。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军事力量”“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
19、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采用的是重农抑商和燔诗书而明法令,这是属于法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守株待兔的故事寓意:比喻食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A项译文:以前的朝代政教制度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一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互相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这句话是商鞅说的,后面还有一句“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强调应该变通、改革、创新;B项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C项是主观唯心思想;D项是智者运动的思想,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
20、和自然统治之下的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人与天的关系,而最早将其联系起来的是董仲舒,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5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
21、的体现。,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影响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依据所学可知,“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故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7
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心即理”“心学”可知,提出这一思想的思想家是陆九渊和王阳明。而心学的开创者则是陆九渊。因此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8C9A【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他强烈批评道学家的虚伪。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做出正确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顾炎武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A只是反应他前一句话“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B与作者意思相反;D不是作者的本意,故ABD三项均排除;作者是批判宋明理学的,在对待儒学这一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批判继承
23、,C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11A【解析】试题分析: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当时是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所以四书五经是占主流地位的,故选A。孔子权威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故排除B;C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到有关“弃儒从商”的内容,故排除C;D错在了反映宋代生活,也应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四书五经12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明显的带有对封建专制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这是当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24、萌芽初步发展的产物,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评价 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三者的共同之处,即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
25、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四大发明问世之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26、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16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的书主张了解西方,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该书应该为魏源的海国图志,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魏源海国图志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表述“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分析句子含义后,可知这符合洋务运动的宗旨(目的),即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因此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8B【解析】试
27、题分析:依据材料主张公养、公教、公恤体现出大同思想,和改善民生,依据“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知其提倡职业教育,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所以说法错误,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20
2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所主张的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不是反清复明,A项错误;材料中陈元孝是对“陆秀夫负帝投海”的抗元斗争的歌颂,与BC项无关。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21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考点
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22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归原主所有,以后上涨归国家所有,没有触及到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所以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23C【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俄不等同于放弃原有的主张,所以A错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广泛实行,所以B不正确,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D不正确,因此孙主张学习的是苏俄革命精神,但不学习苏俄的政治体制,所以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
30、主义思想演变的内外因素24C【解析】试题分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5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故与此思想相反的是以农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
31、论2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地、空洞的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故B项正确;项“开始”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D项与材料信息所处时代不符,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说明毛泽东放弃
32、以城市为中心转而确立以农村为革命中心和稳固根据地的斗争策略,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内涵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8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排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中提出的,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都对,答案为B。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
33、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29D【解析】试题分析:“由理论到实践” 的标志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迈出了近代化的一步,此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但都没有找到中国的出路;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标志性事件是毛泽东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因此选D。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点评: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应突出一个主线,就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渐进过程。抓住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
34、,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关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抓住五个重点:就是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维新
35、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的是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的是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最早在实践上开创的是秦始皇;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31.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
36、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32(1)弊端:空谈义理,脱离现实;醉心科举,求取功名;漠视家国命运。(6分)主张:关注现实,反对空谈;提高道德修养。(4分,仅答经世致用,或“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得2分)。(2)发展之处:林则徐使经世致用思想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开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之风气。(2分)基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说明:鸦片战争的刺激,加剧了封建统治危机;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于是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4分)(3)评价:一方面,肯定了经世致用思想对近代探索救国救民
37、的真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西学传入;(4分)另一方面,又指出了该思想追求功利、缺乏远见的局限性。(2分)特征:“器物”(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或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文化”(或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6分)(4)知识分子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务实革新的精神,求真求是的学风;关注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6分。不必拘泥于答案表述,符合要求即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弊端”: 提炼材料一信息“道学弥尊,科甲弥重,”“以求取功名”即可得出“醉心科举,求取功名;漠视家国命运”,据材料“黠者坐讲心学,以攀援声气,朴者株守课册,”即可得出“空谈义理,脱离现实”。“主张”: 提
38、炼材料二信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再联系顾炎武的主张 即可得出。(2)“发展之处”和“ 基本主张”: 提炼材料三信息“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 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他们关注夷情”, “欲制外夷者,比先自悉轰情始”。 再联系林则徐的主张 即可得出。“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即林则徐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3)“评价”:提炼材料四信息,一定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概括作答,注意“近代前期”、“ 阶段特征”,切记罗列史实。(4)“认识”:此问属于启示类,要注意总结上述三问,从现实意义角度回答。切记罗列经世致用思想的史实。“顾炎武提出了哪些主张”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林则徐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之处及其基本主张”可以得出“具有务实革新的精神,求真求是的学风;”、“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各阶段特征”可以得出“关注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顺乎世界之潮流睁眼看世界林则徐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