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356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一九级阶段性测试(一) 历 史 试 题 2019.9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3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C甲骨卜辞 D

2、青铜器铭文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5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绚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6“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

3、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7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8.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9.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

4、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10.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A. 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 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C.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D. 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11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

5、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摘要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摘要二各国变法摘要三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摘要四百家争鸣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12.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1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

6、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15.孔子和孟子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后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儒者()A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C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D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16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A互相吸纳融合 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 D具有不同传统1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中

7、_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1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0.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 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

8、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21.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22.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 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23.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

9、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24.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

10、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据此可知这些举措()A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B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C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27. 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这说明() A.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 B.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 C.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 D.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 28.在中国古代孝道是很受推荐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

11、,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 科举制 B. 察举制C. 刺史制度 D. 九品中正制29.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30、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

12、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 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二、非选择题:(31题24分,32题16分,总计40分)3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资料搜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中国历史识图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6分)角色扮演

13、(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4分)理解学习(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探究争鸣(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8分)方法探究(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材料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

14、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是怎样实施的?(4分)(4)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现代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4

15、分)二一九级阶段性测试(一) 历史试题答案 2019.91、答案B解析“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是用火的痕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B符合题意。2、答案C解析材料中“禹刑”和“城郭”说明那时候已经产生了法律等国家机器,体现了早期国家的特征,故选C项。3、答案C解析甲骨卜辞为商朝占卜的记录,而占卜反映了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故选C项。4、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戎”“从”可知诸侯的义务,“王”“国”“侯”等反映了古代的分封制,故B项正确。5、B解析 由材料可知,商王进行征战或者生老病死都要进行甲骨占卜,说明

16、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故选B项。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错误;五种主要字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C项错误;D项“唯一”表述过于绝对,错误。6、答案B解析分封制的核心是规定了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等级森严的局面,故选B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朝各诸侯国与王室是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西周则通过分封亲族、盟友,建立诸侯国,受分封的诸侯国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与商朝相比,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臣属关系更加明确,所以周朝的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

17、知,周王的权力没有达到高度集中的地步,没有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故A项排除。从历史发展看,周朝的分封制并没有很好地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排除。周朝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排除。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9

18、、C解析 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说明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增强,不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C项正确。10、【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寻根问祖”的现象是宗法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故C项错误;“寻根问祖”不是封建迷信,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上战争不断,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开始形成,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故选A。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还主张“无

19、为而治”,故选B。13、答案C1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C项符合题意;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A、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排除B项。15、【答案】B【解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体现了儒学积极入世、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构伦理道德,排除A;材料信息与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了儒学高度社会责任感,并非急攻近利,排除D。1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在伦理道德领

20、域见长,道家思想在哲学领域具有优势,这表明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传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两家相互吸纳融合;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儒道两家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优劣之分;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儒道两家展开思想争鸣。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下,一切军国大事最终都取决于皇帝。18、答案C解析秦朝时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以及郡县长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免的,故选C项。19、答案D解析“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贡献,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建立了一套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D项说法最佳。20、C解析 由“赖宗庙之灵”“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可知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故选C项。题干没有涉及廷议制,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宗庙祭祀旨在突出皇权的合理性,与尊卑等级秩序无关,D项错误。21、答案A解析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故可以推断汉代讲学图中讲学的内容应是儒家学说。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故答案为A项。B项,先秦时

22、期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思想由多元走向统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排除。23、【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B正确;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初期社会的发展,A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C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D错误。2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

23、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25、【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

24、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26、【答案】D【解析】据材料“太学弟子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这反映了学校教育独尊儒术的特点,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故A错误;太学教授儒家经典,不是培养实用人才,故B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这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与题意时间不符,故C错误。27、D2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举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标准之一;从材料中“郭巨被荐举为孝廉”可以得出是汉代的察举制,故B项正确;A项是依考试城市为标准的,排除;C项

25、具有监察功能的官员,排除;D项依据门第高低为标准,排除。点睛:材料“郭巨被荐举为孝廉”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9、【答案】B【解析】中医只是认识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认识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可知,中医并不是长期领先欧洲医学,故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是欧洲科学家的功劳,与中医无关,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信息“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決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可见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而不是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

26、证,故D错误。30、【答案】D【解析】解读题干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也随之应运而生,故选D项31、答案(1)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3)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4)同意刘芳的观点。理由: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5)评价标准: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32、答案(1)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思想主张:“仁”。(2)措施: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其统治。(3)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接受建议,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等。(4)方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